(重貼5月2日的帖文,此帖文傳閱超過一千次,但5月4日被面書刪除)廣東話是香港官話,不是香港母語。香港教育局在聘請大陸學者,否定廣東話是香港人的母語,將粵語貶為方言。問題是:母語是什麼?
我告訴大家吧。母語這個觀念極之危險。母語源自歐洲的民族土語(native or vernacular language)的觀念,用母語教學的觀念,將粵語列為香港人的母語,必然一敗塗地。九七之後,董建華提倡母語教學,大家以為是廣東話教學,但其後就出現普教中,在香港人的兒童年齡群體裡面製造普通話的母語基礎,這顯示了母語是個迷惑香港人的觀念。
粵語不單只是到目前為止大多數香港人的土語,粵語更是南方官話。粵語是中原華夏雅言之南方流傳,既是華夏南方之交流語,也保留了華夏古語(主要是隋唐官話)的寶貴語音、語調、詞彙和文法,傳承了華夏古代文明,旁及百粵(南方的眾多粵族)語言和文明。
如果用母語的觀念來看,香港必須採用複合的語言政策(composite language policy),普通話(北方官話)就必須列入教學語言。
香港好多本土運動的鼓吹者(尤其是港獨派),不明白我的學術判斷,他們將香港話(俗化的香港土語)列為香港人的母語,而不知道這正是中了共產黨的奸計,因為一旦在香港的大陸移民眾多,例如達到三四成,香港土語就沒有地位。而堂堂學生會的官方電郵竟然用香港土語(鄙俗的廣東土話)寫作,而不是用簡潔文言,更令大陸留學生認為香港是蠻夷之地,加強了他們講普通話時候的高傲。
粵語是香港官話,是香港人在正式場合的中文交流語。粵語是不是你的母語,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香港官話。這個夠清楚了吧?
香港人的幸運,是當年英國殖民者採用雅言的觀念,在清朝的時候,英國派遣殖民官上廣州跟隨清朝的翰林太史學習中文和《四書》,在省城的學館書齋認識優雅言談,殖民官將廣府話列為香港的交流中文,而且將廣東話雅化、純化,將粵音提升成為雅正的電台語言和學校語言。如果當年英國殖民政府採用土語或母語觀念,應該是圍頭話、客家話、潮州話、河洛話、蛋家話成為香港的交流語,而且粗話連篇,而不是當年雅正的廣府話。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廣州的電台,由於不是用雅言,故此他們用的粵音是粗鄙土氣的,自丟身價,令北方人不尊重廣東人。馬來西亞的粵語廣播和客家話廣播也是粗鄙的土語,而不是文人雅言。
我是客家人,但我也會講好粵語和推廣雅正的粵語,因為粵語是雅言。一旦採用武斷的母語觀念,我是應該排斥粵語的。(台灣人講的閩南話是古漢語遺留,但台灣的本土運動行了歪路,台灣人推廣的是民間的土話,不是雅正的閩南話。)
我這本書,講述了粵語的歷史和成為教學語言的正當地位。即使是北方人,我也建議他們學好雅正的廣東話(而不是那些粗口爛舌的香港土語!)。
最後必須一提,廣東廣西的語言極之繁多,廣府話是經過長期的時間考驗而成為兩廣的交流語的,期間沒有官方勢力推廣或壓迫,有兩廣人民的共識。兩廣人民長期認同廣府話為雅正的交流語,是有深刻原因的。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62163435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