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1, 2022

該寫「英女皇」,還是「英女王」呢?

 



我一向是寫「英女王」,不寫「英女皇」。儘管香港百多年來集非成是,寫英皇、英女皇、皇家,但我既以整理過故之學者自居,要堅持自己的道理。

稱當世天子,沿於秦王嬴政。嬴政統一六國,稱「始皇帝」,是自比於天,僭越名分,故二世而亡。然則秦朝是漢朝的前朝(immediate predecessor),秦政如舊在漢朝承接,周王只在經典重構之理想國,故此漢朝沿襲「皇帝」名號,乃至於清朝

香港殖民政府以前的中文師爺,護主心切,一名不讓,認為聯合王國、印度和眾多殖民地都是英王管轄,而北邊漢土又有清朝皇帝,故此不能稱呼英王為王,必須抬高為皇,以便與清朝帝平起平坐,否則英王就如平西王吳三桂一般地位矣。

再者,清朝乾隆皇稱英國的統治者爲「4660;咭唎國王」(全用漢字音譯,加個口字標音,一個漢字不讓,顯示天朝之鄙視),光緒卻改稱爲「英吉利大皇帝」[1],是由於清廷經歷八國聯軍攻打,始知英國威猛,再也不敢輕視。到了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光緒帝給英國國王的國書完全是另一種口氣了。信函開首變成:「大清國大皇帝敬問大英國大皇帝」。

皇在中文是大、天的意思,故此上帝又稱「皇天」。(【說文】大也。【風俗通】天也。【爾雅·釋天疏】尊而君之,則稱皇天。【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又【湯誥】惟皇上帝。【傳】皇,大。上帝,天也。)

此外,三皇:伏犧,神農,黃帝是也。【尚書·序疏】:「稱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於帝也。」由於這些先王是聖王,而且得到上帝嘉佑,故此稱為三皇。

英國君王在君主立憲之後乃虛君,而且兼領大英國協(British Commonwealth,邦聯性質),其情況猶如周朝的王(周天子)只是禮儀性質的統治,周王行事要看宗室諸侯面色和京城君子清議的,絕不可獨斷而行,古代稱為「王天下」。故此The King of the United Kingdom稱為「英王」更為合乎華夏文化對周王以德服人、以禮治天下、「郁郁乎文哉」之尊崇地位

華夏文化之博大之崇高,與西洋可以相接。由此可見中西文化並非對立,而是頗多共同之處。

是故,以「王」稱英國君主,更見其德範尊崇也。


後記:在歐洲,「皇帝(Emperor/ imperator)」沿自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後世有不同歐陸君主自稱皇帝以示承繼道統。在近代英國歷史上,英國君主並未稱帝,但在1876年至1948年統治印度時則加上印度皇帝或女皇的名銜,例如「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King-Emperor/ Rex-Imperator)」。而這個廣為人稱的「英皇/英女皇」名銜,當時的首相略有微言,因為有引入歐陸的帝國主義之嫌,而削弱了君主立憲的限制王權的宗旨。[2]


[1] 由Queen Victoria開始至King George VI,英國國王都兼任Empress/Emperor of India,這幾位君主時期用「皇」是可以的的,但二戰後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Queen Elizabeth II便未必可以稱皇了。

[2] 參閱:英王或英皇?沿起印度,備受爭議的名銜 On February 6, 2021 https://www.watershedhk.com/%e8%8b%b1%e7%8e%8b%e6%88%96%e8%8b%b1%e7%9a%87%ef%bc%9f%e6%b2%bf%e8%b5%b7%e5%8d%b0%e5%ba%a6%ef%bc%8c%e5%82%99%e5%8f%97%e7%88%ad%e8%ad%b0%e7%9a%84%e5%90%8d%e9%8a%9c/?fbclid=IwAR37ch__a9b17JEGbwfLlc8e-DiAU8xjHEy1TuRPv6NHLAmzByVh7itXkEA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gai-xie-ying-nu-71828130?utm_medium=post_notification_email&utm_source=post_link&utm_campaign=patron_engagement&token=eyJ0eXAiOiJKV1QiLCJhbGciOiJIUzI1NiJ9.eyJyZWRpc19rZXkiOiJpYToxZTBjMjhkNy1iYTZiLTRmNDEtYjNiYi1hNjdjNDE2NWJjMzAiLCJwb3N0X2lkIjo3MTgyODEzMCwicGF0cm9uX2lkIjozOTg3MzY3MX0.1CnOgb1hm0-XoZaKBZtKciszB8teExBKMyQpGUzYv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