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讀了一篇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的文章,是美國一位白手興家的女富豪Ann Kaplan[1]接受訪問,好大方地分享了她預備渡過經濟衰退的十八條原則。這些原則,例如團購、保持財務穩健之類,與我早前講過的差不多,但她講得很仔細,而且實用,值得推薦給大家參考:
一、建立十二至二十四個月的應急儲備金。在經濟穩定的時候,一般我們只需三個月至六個月的應急儲備金,但在衰退期間,打工仔要準備十二至二十四個月,準備裁員的生活開支。
二、減少高息貸款。如果你有這類貸款,可以與借貸的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商討減低,可以遊說他們,你是長期顧客而且準時還款之類。如果不行,就轉換到另外一些低息的信用卡。
三、準備貸款。好多時衰退期間都有借貸度日,故此必須保持貸款或信用卡欠債的準時還款記錄。
四、活用信用卡。那些沉睡很久的信用卡和銀行帳戶要用一下,用轉帳之類來激活,年期長久的信用卡和銀行帳戶可以借貸方便些。
五、與銀行商議按揭利率。這一項未必適合香港。如果樓宇或汽車按揭就快到期,可以商議一個比較優惠的條件和利率,不要以為銀行不會妥協,要試下商討。
六、不要急於付清貸款。如果你有低息按揭在短期內期滿,千萬不要急於付清,只是付最低的款額,保持自己手上有應急的現金,幫助你渡過裁員之類的難關。
七、大批買入日用民生物資。如果家居有足夠儲存空間。這樣可以省錢,特別是通脹持續一段時間的時候。不會腐爛的物品,如廁紙、牙膏、沐浴露、罐頭食物之類可以大批購買。地方不夠的話,與親友或鄰居團購。
八、買急凍食物。省錢很多的。肉食和蔬菜也可以買急凍的。
九、日用品可以買一般的大路貨色(generic brands)。無須是名牌的。例如垃圾袋、燈泡、紙張、洗頭水、罐頭、寵物食物的品質大同小異,不必買名牌的。
十、節省交通費用。如果開車或搭車購物,出車一次可以做幾件事,節省油錢和交通費用。如果可以送貨上門而不收很多附加費,就安排送貨,節省交通費用。
之後是投資的貼士:
十一、謹慎投資。在應急基金準備好之前,不要大筆投資或長期投資。萬一失業或失去收入,要靠金錢過活的,到時借貸高息就得不償失。
十二、投資到不受衰退影響的行業。看看哪些企業是在衰退期間都會表現良好的,例如消費品、公用失業和醫療產品的實業:General Mills, Kellogg and Campbell Soup.
十三、多元投資。要升跌對沖(negative correlations),一些跌的投資項目可以用一些升的來對沖。原文: Diversify your portfolio by buying asset classes that have low or negative correlations in pairs. This can help minimize the amount of money you lose in the short term if stocks continue to dip because one asset class will tend to go up in value while the other goes down.
十四、如果準備轉業,選擇那些在衰退期間安全的職業。例如必須的服務:醫療、教學、法律、保安、清潔和那些維持社會運作的職業。
十五、開創其他收入來源。經濟衰退令人損失收入的,故此要開創副業來保險,例如兼職工作,做侍應或酒吧之類(美國的例子)。如果有汽車,可以借出或開Uber,有多餘房間或屋子可以出租或假日出租。
十六、重新賣出物品。在大蕭條期間,很多人買賣二手貨物。現在可以網上賣物,節省中間費用,美國的例子是Poshmark, eBay or Kijiji.
十七、增強自己的市場價值。將自己的技術做好,或學多一門手藝,去學習班、工作坊、做義工之類,學習軟硬技術(soft and hard skills),可以增加收入。
十八、切勿恐慌。衰退只是經濟週期,它不會永久的,總會過去。應急金錢用掉,將來可以賺回的。一九〇〇年以來,平均的衰退時間是十五個月。至於香港的情況,可以參考我日前在本欄一篇文章。
Source: 陳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