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5, 2021

布林肯稱台灣是「國家」, 美中會面之前施下馬威,要中國跪低!(謄抄)

中美終於見面!拜登自上台以來,只是新年前與中方通過一次電話,現在兩國外交人員終於有機會見面,將在2021年3月18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城市安克拉治(Anchorage)會談。這個地方有點奇怪,我待會解釋。這地方相當寒冷,但大家別以為在寒冷地區開會,就象徵雙方關係破冰,事實絕非如此。

美國白宮發言人指,美國將會在這次會議近乎攤牌,跟中國清楚表明中美之間的分歧,分歧包括貿易衝突、新疆人權問題、香港社運活躍人士被控告、南海的中國軍國主義、新冠病毒的起源問題。這些全是以往特朗普不大想提及的問題,但現在把貿易衝突、軍事衝突、新疆人權和香港人權問題一併拿出來談。今次是共和黨的務實外交民主黨的人權外交並施,但不會再走以往克林頓時期或奧巴馬時期的那種人權外交方式(即是中國讓一讓人權、美國讓一讓貿易),老調無可重彈,現在是所有問題一併丟出來,看看中國如何接招。

這局面是困難的,因為會面之前,美國出了兩大難題給中國。

昨天(美國時間3月12日,香港時間3月13日星期六早上)拜登總統召開了四方會談。正如我在上一段《時事短評》所講,四方會談(即是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的會談)是為了趕絕中國的高科技企業,而且要在產業鏈「去中國化」,這是第一招。

但在此之前,還有另一道陰招︰3月10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做了一件令中國相當難堪的事。這件難堪的事沒有太多外電報道,由俄羅斯傳媒Sputnik報道,相當古怪,意味著俄國想提示中國,不要把這條新聞看漏眼。布林肯所做的,就是在公開的議會場合、咨詢場合說了「台灣是國家」。如前所述,美國明言,在3月18日的中美外交會談,將要談及很多貿易衝突、人權、南海的軍事等問題,而中方也提出了一些先決條件,先決條件就是美國不能觸碰中國的主權問題,包括在新疆、西藏、香港和台灣的主權問題,但布林肯偏偏撥弄老虎鬚(北方話是「摸老虎屁股」,南方話是「太歲頭上動土」、「老虎頭上釘蝨乸」)︰中方在談判未開始前,表明不要談台灣主權問題、香港問題之類,但布林肯卻掏出最重要的難題來談,說台灣是國家。

這種做法我並不同意,但布林肯的確如是說,這等如未談判先反桌。這就是拜登總統的談判風格。特朗普在談判前說「nice friend,老朋友」,在談判期間說「可否讓我們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公平地做生意」,有商有量,之前還拍馬屁(阿諛奉承);不過拜登陣營卻不是如此玩法,跟特朗普的談判風格可說是南轅北轍,完全不同。

據報道,3月18日在阿拉斯加這個現時還很寒冷的地方所舉行中美會談,是拜登上任以來,首次正式與中國以外交代表團的方式見面。美方代表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即是一名外交、一名國防;中方代表是兩名中國資深外交官,一位是中央政治局委員暨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另一位是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兩位都鼎鼎大名。北京當局稱今次會談為「戰略對話」,就是「會談後大家有話好說,關係可以和平」之類的意味;但布林肯並不如是說,稱這次並非「戰略對話」,而且強調中國必須在美國關切的議題上拿出實質進展和具體成果,雙方才會有後續接觸,也就是說,如果這次在阿拉斯加Anchorage市舉行的外交會議,雙方談不攏或者或者中方無甚讓步的話,以後不用談了。這是拜登根本不想跟中國談的一款姿態。情況相當難堪。

學者對此有甚麼意見?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院長、國際關係專家龐中英表示,美方反駁中方,稱這次並非「戰略對話」,是在暗示,即使北京希望大家有話好說,返回「戰略對話」,正如以前奧巴馬時期那樣,但拜登總統團隊的看法,是美中關係不會回到以往比較親華的布殊總統和奧巴馬總統時代「戰略對話」已是昨日事。龐中英這位學者還說,拜登上任僅50天就令雙方接觸相當困難,而美國邀請中國官員到阿拉斯加會談,希望是展現善意。

另一方面,「四方安全對話」(Quad,四方全談)進行後,北京稱那是挑釁和脅迫中國的行為,南韓亦隨之想要加入會談,於是布林肯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將會一起訪問日本和韓國,希望安撫韓國,當然亦會要求韓國不要供應高科技晶片和產品給中國。龐中英認為,這段時間發生這些巧合,一連串的外交事件令中國相當為難,亦會對中國猶如布下天羅地網,四面圍堵,四方會談外,還加上南韓的圍堵,於高科技層面封鎖中國。儘管美中在某些方面都會合作,譬如氣候會議(要中國不要燒太多炭)之類,但整體上還是要圍堵。

話說回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什麼環境、什麼場合之下,以什麼語言、什麼語辭稱呼台灣為國家呢?本月10日,他出席美國眾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外交委員會聽證會這個公開會議,講述拜登總統的外交政策。在這個場合下,他稱呼台灣為「國家」(country),打破了美國官員過往一向尊重「一個中國」的政策,以往一向自我設限、免生麻煩,充其量稱台灣為「democracy(民主政體)」而已。布林肯當時正在回應一位來自加州的共和黨眾議員Young Kim的詢問,Kim問布林肯,美國會否承諾推動台灣國際化,讓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並邀請台灣出席美國總統拜登主辦的民主高峰會(Democracy Summit)。布林肯一口答應說「yes」,而且還故意多嘴講出原因,英文原文是這樣的︰「I share your view that Taiwan is a strong democracy, a very strong technological power, and a country that can contribute to the world, not just to its own people.  COVID is a very good example of that.」他讚揚台灣是強健的民主政體,以democracy來形容台灣,上一任國務卿龐貝奧以往亦如是說,說台灣是科技重鎮,這是事實,但他說台灣是「能為世界作出貢獻的國家(country)」,說得很明白。

我在這《時事短評》系列一直對各位說,經特朗普四年來的努力,「美國遏制中國」、「防範中國超越美國」已經成為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兩黨共識。在特朗普總統快要卸任的時候,龐貝奧做了點厲害的事,在今年1月9日發表了一份聲明,宣布美國國務院(主持外交配合內政的單位)將會取消一些內部指引,不再因為要尊重中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而限制台灣與美國往來。當日龐貝奧說了這番話後,美國一名知名對沖基金大亨巴斯(Kyle Bass),對龐貝奧的說法大加讚賞,說此舉擊中了中國的「阿基里斯腱」(Achilles' heel),即中國人所說的死穴。當然,龐貝奧這番話,定必會令中國懼怕,之後會侵犯台灣或作勢要收回台灣,而華爾街大鱷相當期望中國會對台動武或引發一點衝突,亦希望香港會被進一步制裁。當時巴斯在推特上表示,這是台美關係的重大突破,龐貝奧取消了美國與台灣互相交往的所有限制,便真的切斷中國的阿基里斯腱,亦即刺中中國的死穴。他還呼籲要制裁匯豐銀行,因為匯豐銀行違反了2014年與美國司法部的和解協議,而且最近凍結了一位流亡海外的香港立法會民主派議員許智峯的帳戶。由這些跡象可見,華爾街大鱷開始希望中國走入台灣的衝突,亦希望中國進一步在香港施壓,令美國有機會進一步制裁,這樣就可以從中美衝突中取利。看這些事情,大家要聰明點,要看到那個趨勢。

談回會談地點,中美雙方為什麼會在恢復關係的時候,選擇阿拉斯加Anchorage這個地方?難不成喜歡那邊夠寒冷?官方的說法是阿拉斯加接近中國(其實是接近前蘇聯的西伯利亞),美國到阿拉斯加很近,中國的飛機到阿拉斯加也很近,這地點對中美雙方都相當便利。事實當然不是這樣!事實是,美國安排在一個外省(一個隔著加拿大、隔著一個國家的外州)去接見中國,是一種冷淡的表示。另外,美國其實是在阿拉斯加準備進行一些北極戰爭的,即是極地戰爭,準備直接從那邊攻擊中國,所以選擇在阿拉斯加和中國會面,實際上是一個極大的侮辱!

Source: 陳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wLKHdM1WI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96801160722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