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我要煩惱幾時才有得理髮的時候,政府今日下午五點半公佈,理髮店或髮型屋將可獲准在本周四(3月10日)重開,惟須全面實施「疫苗通行證」,進入或身處有關處所的人士須至少接種1劑新冠疫苗。原先政府還鐵口錚錚,說要4月20日才考慮重開的,想不到後日就開了。
是我昨日在面書貼文和Patreon的文章起了作用啊。政府與內地專家梁萬年教授開會之後,大幅度調整抗疫政策。現階段要做得是照顧重症和地方年老者轉成重症,全民檢測不是最優先的工作。之前,梁教授說要「綜合考慮」,依照大陸官場的語言,即是不必做。政府已經建立平台給予自行申報陽性測試反應者。申報情況踴躍,因為可以請病假幾日。
「全民檢測」終於變了「傳聞檢測」
港府在過去一個周末和國家衛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開會後,正醞釀大幅調整抗疫策略,梁萬年提出要減感染、減重症、減死亡,其中最優先的將會是減少死亡,這會是現階段工作的重心,會在治療方面加大力度,盼一兩周有效果,其次是減重症,之後是減感染;現階段全民強制檢測不是最優先的工作。全民強檢方面,早前有報道將於3月26日進行,並可能會配合「禁足令」等要求。不過據本地傳媒報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模型推算本港或已有兩成人染疫,看來政府未必會執行。我在新年前,1月23日於面書貼文及在youtube拍片,呼籲政府不必全民強制檢測,可以改為自願測試和自願申報方式,用抽樣(sampling)的方式推算感染情況,看來現在政府有聽取意見。
自由亞洲電台認為,過去一星期平均數顯示,香港死亡率激增3倍,是已發展地區中死亡率最高,甚至超越英、美、韓國、新加坡及台灣等地,截至周日(3月6日),以每百萬人口計,香港的死亡人數為25.5,美國是4.28,韓國是2.89,新加坡是1.86,日本是1.68。傳媒認為香港死亡率高,是因為長者的疫苗接種率低。筆者認為,這是香港清零隔離兩年,之後用檢測排隊的方式達致感染高峰,將兩年的死亡人數放在兩個星期而造成的統計學幻象而已。
感染已過高峰期,口服特效藥已經引入香港公立醫院
港大醫學院就本港新冠病毒疫情發展進一步推算研究,預測截至2022年5月1日,第五波疫情總感染人數為430萬人,總死亡人數為5008人。每日新增感染人數於3月4日已達頂峰,預計於4月23日首次降至三位數,即1000人以下,從5月中旬持續穩定在2位數,即100以下。由於感染數字達到高峰之後回落,而死亡及重症受到控制,故此已逐步達到群體免疫,有條件與病毒共存,沒必要繼續加強防疫。
目前香港已經引入美國默沙東藥廠的Molnupiravir,首批藥物已於上月底到港。美國輝瑞的口服特效藥Paxlovid將於3月底前抵達香港。如果臨床效果顯著可以減低重症及有效在家服用治療,那麼隔離營無須使用,也不必再脅迫注射疫苗,因為已有特效藥,而使用mRNA技術的輝瑞疫苗的眾多後遺症也被美國FDA在法庭判令下提早於3月1日公佈。
![]() |
(圖:Hong Kong as a metropolitan community.) |
全民檢測不可行,「小封區」無視香港區域自治已變
在3月2日,特首林鄭月娥說不會封城檢測,但小封城、小禁足是會考慮做。這是昧予時世之言,她彷彿是活在香港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一年前,小封區在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地都做過,因為當地的區(德國的Gemeinde和法國的communauté)都是自給自足的,裡面工作的法官、教師、警員、醫護人員、藥劑師、屠夫、銷售員、農夫等等都是同區的,他們跨區換了工作就租屋去當地住,故此這些區可以做防疫封區,不會有問題。筆者以前在德國遷居,都被要求去警察局消戶口和報戶口,我問官員為何要好似社會主義國家那樣記錄戶口,官員說,要觀察市鎮的人口,並且保證當地有足夠的醫生、藥劑師、教師、廚師之類,以滿足市鎮自主的要求。
香港的區,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satellite towns,如荃灣、沙田、屯門等,也是按照歐洲的區來主理,是自給自足的,八十年代之後,香港政府改變了區域行政政策,用mass transit鐵路運輸和MTR上蓋建築來加強人口的流動性,故此屯門醫院的醫生不必住在屯門,可以住在中環,中環上班的人可以住在屯門和元朗,用西鐵上班。整個香港的地理和人口佈置變得optimized(最優化),於是又繁榮起來,樓價也比較平均分佈,西鐵線、東鐵線、馬鞍山線、沙中線的樓盤也有人投資和保值,元朗「雞地」的爛地樓盤連結了西鐵也很值錢值租,撐起了香港的金融地產經濟。
現在,政府竟然之前有人說要搞小封區?我看他們根本未了解好香港的區域行政已經改變,不再是他們七十年代做民政主任期間的satellite township的時代,香港已經變成一整個Metropolitan community,整個香港相當之mobile和vibrant,七、八百萬香港人加上大灣區人員在香港靈活調配工作和盡情吃喝購物消費,而不再是幾十個寧靜小區,以前屯門公路下雨塞車就遲到返工、在巴士上打瞌睡的good old days失去了,西鐵三十分鐘可以將你從屯門送到中環,你無遲到上班的理由。中環蘭桂坊餐廳的廚工在天水圍居住而不再是在西環的舊樓。土瓜灣、西環那些睡着了的社區現在也有地鐵站,樓價舖租升值。由於服務top efficient,消費能力top in the world,各種良好人才、物料和服務聚集香港。Life in HK becomes top expensive but we have the best quality of life here!
如果是封區,目前香港這個Metropolitan community已經封區了。不通關、不解封機場、全港食肆宵禁,香港不是封區了嗎?
政府的存在,不是為了道德的善,而是維持公平和中立的服務
香港官員走不懂得統治香港的,因為統治香港的知識在倫敦。曾蔭權講過,殖民地時代,他返工的第一件事,是接聽來自倫敦的「教車師傅」(英國長官)的指示。以前這些統治知識是英國殖民地部(1968年改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FCDO)的官員和倫敦的學者給予的。我在葉國華先生的香港政策研究所做事的時候,專門請很多前殖民地高官和西人顧問給我開會講學,葉先生知道,這些知識如果流失,香港無法統治。
英國官僚在Yes,Prime Minister的電視片集(第28集 The Whisky Priest)(1986-1987),如此形容政府的職能:
"Government is not about morality. It is not about good and evil. Government is about order and chaos. It is about stability. Keep things going. Prevent anarchy. Stop society falling to bits. Still being here tomorrow."[10]
The Complete Yes Minister, Jonathan Lynn, Antony Jay, P. 454. Google books
中立不偏、維持穩定狀態給所有公民,英國的政府是經營一個fair playing field and level playing ground,這是深刻的公共服務思想。
Source: 陳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