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30, 2022

羅冠聰的英文問題出在哪裏?梁振英批評得不夠徹底啊!



二〇二二年四月十九日,流亡英國並獲得批准政治庇護的前議員羅冠聰寫了段英文推特貼文,被前特首梁振英揶揄一番。然而,羅的英文問題確是代表了香港一般學子的語文問題,即是問題首先出在思想和概念,之後才是寫作和語法


羅的原文如下:

HKers have a unique identity and a community. HKers and Chinese are two distinct communities—their spoken languages, culture, and way of life ar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this difference is the most crucial step to make Hongkongers feel respected.


三日後,梁振英批評如下

Nathan, mind your English. You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were a lot better in “your” book “Freedom”. What happened? And, surely difference between HKers and Mainland Chinese is nothing compared to the differences with the British? For example, you speak much better Putonghua than English. If you want to gauge the amount of respect you get in England, learn the expressions 沐猴而冠,. #NathanLaw, #羅冠聰


梁的批評,劈頭一句就來mind your English是老氣橫秋,不可一世(patronizing),之後又恃熟賣熟,說讀過人家的Freedom一書,之後是言不及義,說人家的族群差異比起英國人更大,而且在英國得到的尊重更少。


羅的問題,是首句HKers have a unique identity and a community. 的動詞have的兼帶不清,是 (Hongkongers) have a community還是 (Hongkongers) have a unique community?要解決動詞兼帶謂語的混淆,與其重複unique一詞,不如另外用動詞,例如:HKers have a unique identity and form/constitute a distinct community.


第二句HKers and Chinese are two distinct communities—their spoken languages, culture, and way of life are different. 香港人和中國大陸人的形成的不是community,而是ethnic community(族群)或people(民族)。此外,講到文化或族群,英文的Chinese的涵義廣闊(泛指華人),香港人也是華人,故此不能用Chinese 一詞,必須用Mainland Chinese或 Chinese in Communist China之類。由於首句已有community,就當作是ethnic community來蒙混過關,下句就不要將香港人和大陸人來並列為community了,否則會糾纏於人類學/民族學的族群觀念。倒不如用日常英文輕輕帶過,反正這是政治宣傳,不是學術論述:The people in Hong Kong and their counterparts in Mainland/Communist China are drastically different.  Even tourists or expats can distinguish them by their spoken language, beliefs and way of life.


最令人莫不着頭腦的是第三句:Understanding this difference is the most crucial step to make Hongkongers feel respected. 這句的主詞是誰,是首句的HKers 還是第二句的HKers and Chinese?羅大概是指外國人吧,是接收香港移民和流亡者的英國政府吧?好大的官威啊,難怪他說不出口了。這句由於不誠實,故此沒得救。勉強改為:Should people granting/offering refuge to fleeing Hongkongers understand this difference, we shall feel most grateful and consoled.


我的英文不是很好。然則,如果羅冠聰先生的思想可以有點條理,講話有些分寸,他大概不會在香港搞出魯莽的港獨來,雖然或會被取消議員資格,但斷不至於要被逼流亡海外,起碼是自願到外地闖一下。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luo-guan-cong-de-65808487

Thursday, April 28, 2022

IMF預告滯漲終於殺到亞洲,中國封城及烏克蘭持久戰令情況惡化


疫情與戰爭拖累全球經濟,筆者已經寫過很多次了,但最近終於有國際機構開門見山,警告滯脹波及亞洲。滯漲就是GDP減少及通脹增加,最惡劣的是現在的情況,由於工業大國中國玩弄疫情和原料大國烏克蘭和俄羅斯戰爭全球GDP由穩定上升或定限升降忽然變成連續下跌,而通脹由輕微上升(2-3%)變成驟然飆升(例如英美現時的7%以上)。

中國的封城更是難以恢復生產,由於中國這個世界工廠以成本和效率取勝,故此中國境內的工業和勞工是區域分工的,即使上海解封而其他地方不配合而同步解封,需要的原料加工、零部件、農民工人、貨車司機等也未必可以恢復生產。要中國全境解封,陸續恢復之後,大概半年磨合之後才可以全部回復正常。是故,中國的清零政策以及責成地方幹部必須清零防疫否則丟官的做法,可謂禍國殃民。

有中國網友計算,上海全市廣建方艙隔離所就花費人民幣60億元,核酸檢測也用去55億元,相關支出加上收入大減,上海1個月就損失277億元。這277億元只是看得見的、且反映在官方紀錄上的有形成本。至於2500萬上海市民每個人耗費的有形及無形成本總和,以及對地區生產毛額(GDP)的影響,更將是難以估計的天文數字。



第三次新式世界大戰爆發了

個別國家陷於滯漲仍是可以用對外貿易、借貸或基建開支之類來舒緩的,但如果全球大多數國家陷於滯漲,那就是難以用常規方法解決的危機。一般而言,這是誘導世界大戰的原因。當然,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大戰,依然是比較克制的,不會是第一世界大戰(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或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五年)那種混戰和殺戮,目前是美國領導四十國用聯合制裁和統一作戰的方式對付孤立的俄羅斯,進而對付孤立的中國,美方攻擊的損失是在精密計算之內的,當然俄方和將來的中方攻擊會有些氾濫。由於戰爭在受控地域之內爆發,故此世人不會察覺現在已經今日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初期。


IMF預料亞洲增長放緩,通脹提升

四月十九日,國際貨幣基金(IMF)公佈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預計亞洲今年的經濟增長4.9%,較今年一月時預測下降了0.5%;同時又估算今年亞洲通脹率達3.4%,比一月的預測高出1%。報告又預期中國全年經濟增長4.4%,遠低於今中國的目標5.5%;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也大幅下調至3.6%。通脹方面,今年發達經濟體將達到5.7%;發展中國家則為8.7%,都較一月時的預期高。

路透社報道,IMF亞太部門代理主任古德沃爾夫(Anne-Marie Gulde-Wolf)四月廿六日出席於IMF總部舉行的網上發報會時,表示亞洲各國與世上其他國家一樣遭到戰爭衝擊,不只令物價上揚,亦窒礙經濟增長;加上受到中國經濟放緩影響,貿易量減少,亞洲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4.9%。「這個區域面臨滯脹前景(stagflationary outlook),經濟增長低於先前預期,通脹也較高。」她預料今年亞洲的通脹升3.2%,比一月時的預估高了1%。


中國封城,拖累亞洲及一帶一路

發報會上,古德沃爾夫直指對比亞洲大部分國家疫情已從高點回落,一切愈來愈接近於疫情前水平。中國的例外情況最值得注意。「上海等地的防疫封鎖措施令經濟活動普遍處於停滯狀態,可能會瓦解亞太地區、進而影響全球供應鏈。此等封城措施,也是我們預測中國今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4.4%的原因之一,由於貿易和需求減少,將影響亞洲的新興經濟體。」她指出,許多國家的央行已開始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脹,但這將損害負債纍纍的發展中國家 —— 上網一查,大部分這些發展中的窮國,都是中國「一帶一路」的成員啊!

IMF滯漲

山雨欲來風滿樓,二〇二二年還未過一半,本是棕櫚油「產油國」的印尼已兩次出現「食油危機」,因食油匱乏而暫停出口棕櫚油。印尼食油缺貨,全因全球兩大葵花油生產國俄羅斯與烏克蘭開打,導致了棕櫚油價格急升;加上肥料價錢亦同時上升,以及惡劣氣候影響當地農民收成,令「產油量」大減。有生產商不理政府禁令,繼續出口食油,又有人大量囤積食油以待價而沽,令棕櫚油產量不足所致。

另外,日本政府在四月廿六日公布六萬兩千億日圓的補助預算,協助國民及企業應對因俄烏戰事而導致能源及物價上升。

今年三月,烏克蘭農業部長列申柯(Roman Leshchenko)曾透露烏克蘭今年春季的播種面積,或可突去年減少一半以上,只有約七百萬公頃。四月廿五日英國國防部在Twitter公佈國防情報局(Defence Intelligence)的最新資訊,烏克蘭二〇二二年的糧食收成量或會比二〇二一年少20%。烏克蘭是世界第四大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戰火令耕地減少,進而導致烏克蘭糧食供應減少;這將產生通貨膨脹壓力,拉高全球糧食價格。糧食價格上升或會令經濟不發達的低開發國家陷入糧食危機。


中國封城的民生百態

至於中國,情況比想像中有趣。

上海硬封城解封無期,北京未封城居民已搶購蔬菜肉類等鮮食。四月廿五日中國股市三大指數跳水,跌超過5%,逾七百六十間公司跌至停牌;A股單日市值蒸發超過四兆人民幣,人民幣重貶六百個基點。

同日,中共官媒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四月廿五日頭版文章題為〈防疫與發展要防止顧此失彼〉,指中國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四月廿二日發布《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工作導則》,在沒有疫情的地區要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不得層層加碼和「一刀切」,嚴禁以防疫為由擅自設卡攔截、隨意斷路封村、不讓農民下地,要及時打通影響農民回鄉務農、農機上路作業、農資調運下擺、農產品生產供應等堵點,保證農業生產正常展開。又批評一些地方因「懶政怠政、形式主義」,在春耕的關鍵時刻阻礙農業正常生產。


外國入口商竟然不知貨物交付情況

講起中國經濟,以前,從進口碼頭的原油庫存到港口貨櫃吞吐量等數據被廣泛使用,成了中國即時訊息窗口。但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個人訊息保護法》生效,監測中國工業或商業活動的組織必須遵守關於數據分類、存儲、跨境轉移、透明度和用戶同意管理的嚴格規定,才能向客戶發布這些資料;疫症爆發以來,一些資料供應商已暫停或中止發布數據,或轉成收費模式。

因此航運公司和代理商只能用不準確的衛星追蹤去監測港口情況。由於無法得到衡量卡車運輸和商業的交通數據,貿易商們只可用電話甚或直接派人到現場觀察及計數。網媒德國之聲引述北京一位石油交易商說:「人人都在說最近疫情令中國港口擁堵,但我們找不到足夠的真實數據去評估實際情況。」可謂改革開放幾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做好了資訊科技監測,結果臨危之際,小民仍是無權得知。

如此情況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四月廿五日在北京人民大學發表演說,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傳承紅色基因,守好黨的重要陣地,要辦具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


烏克蘭人堅持要打敗俄羅斯,戰況延續

既然人災人禍帶來滯脹,那麼俄烏停戰,又是否重現光明?

不然。烏克蘭人不是這樣想啊。俄媒《真理報》(Pravda)報道,烏克蘭的民調機構Info Sapiens早前就終戰於國內進行民意調查,在四月十八日及十九日收到一千零三十四個來自烏軍控制區有效回應。59%的受訪者認為戰爭將會持續數個月甚至更久,認為只要一星期就結束的人佔4%、數星期的佔16%、幾個月佔28%、六個月至一年佔21%、超過一年10%、拒絕或無法回答者佔20%,另外高達93%的受訪者認為烏克蘭將會戰勝俄羅斯。烏克蘭如此高漲民氣,拜登當然可用。

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二十七日在倫敦發表談話,提及英國在俄烏戰爭中的戰略目標,是把俄羅斯從烏克蘭趕出去。俄軍不僅要離開二月二十四日入侵以來占領的領土,還必須離開俄軍在二〇一四年吞併的區域,包括克里米亞半島及烏東頓巴斯部分地區。戰爭首先是打政治,其次是打錢財。烏克蘭人同仇敵愾,美國盟友財大氣粗,俄烏戰爭的最終階段恐怖要打到明年底,拖長時間給拜登部署引誘中共入局了。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imfyu-gao-zhi-yu-65720426

Tuesday, April 19, 2022

Here’s How Democrats Responded When I Criticized Joe Biden - It taught me a lot.

Recently I decided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I decided to criticize Democrats.

After all, I’ve devoted a fair deal of ink to billionaires and MAGA Republicans over the last year or two. We know they’re awful. Sometimes it’s actually not productive to keep bashing them. It makes more sense to take some time and look at what we’re doing wrong.

You know me. I speak in hard truths. I want to make people uncomfortable. I want to make them think. Part of me knew there would be pushback, even anger. I was curious to see how Democrats reacted when someone dared to challenge them on key points.

It was a kind of test, really.

Here’s how that went.


Most of them didn’t finish reading.

Democrats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 their hatred of Donald Trump. It was the only thing that got Joe Biden elected.

I’m well aware of how much Democrats hate the sight and sound of Trump. They’re almost obsessed, but time and again they’ve refused to acknowledge just how familiar his policies are.

For example:

Donald Trump mocked a disabled reporter, but Democrats have practically written disabled people out of existence. CNN airs ableist propaganda every day now, and nobody cares. The minute I compare Biden to Trump, my fellow liberals lose their tempers and yell at me.

They don’t bother to thin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y marginalized groups who might be feeling things differently.

They explain why I’m wrong.

They judge me.

It’s telling.


They insulted my desire for child vaccines.

Democrats spent most of the last year railing against anti-vaxxers, while they themselves got infected and spread Covid. Now they’re saying the pandemic is over. They’re ditching masks while 19 million children remain unvaccinated. According to Politico, pediatricians and health officials are deeply concerned. I criticized Biden for the delay.

I also said vaccinated people need to continue masking, especially since every single child under five remains unprotected.

Here’s what Biden supporters told me:

  • You’re just fear mongering.
  • Your daughter doesn’t need a vaccine.
  • The pandemic is over.
  • You don’t understand science.
  • I guess you did your own research.
  • This is baseless misinformation.
  • You’re stupid.

These people don’t care if my daughter lives or dies. They don’t care what quality of life she leads. It’s interesting how many of them supported vaccines and masks for themselves, but not my family.

So, that’s nice.


They rationalized genocide.

Later I wrote about America’s selective attention to human rights, pointing out how both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use it as a tool to manufacture support for their agendas. I discussed our continued allegiance to Saudi Arabia, and how we quietly sell them billions of dollars in weapons even while they commit war crimes and atrocities in Yemen.

I said we need to be consistent in promoting human rights if we want the rest of the world to have our back against Russia.

Here’s what Biden supporters said:

  • Well, we have to keep Saudi Arabia happy.
  • It’s okay. They’re our biggest oil producer.
  • You just wrote this post for money.
  • Life is complicated.

For the record, many Democrats think it’s okay to fund genocide in countries that don’t matter to them geopolitically.

The just ignore it.


They engaged in climate denial.

I also said we needed urgent action on climate change, and nothing less will save us. I criticized Biden for breaking several promises, showing how he’s actually approving more drilling than Trump so far, and he’s also also declining to reverse many of Trump’s reckless policies.

I stressed the urgency in the latest climate reports, saying we only have a few years left to make major change.

Here’s what Biden supporters said:

  • You’re just some dumb millennial.
  • You don’t understand the economy.
  • Are you crazy? We’re in a war.
  • It’s going to take us decades to transition.
  • Your ignorance is mind blowing.
  • I’m blocking you.

Most democrats don’t even want to think about running a different candidate in 2024. They would rather spend their time writing five paragraphs to a climate activist explaining why we need to drill.

It’s a problem.


They made excuses for inaction.

I acknowledged that Biden was having a difficult time passing legislation even with a majority in the house and senate, and that it wasn’t completely his fault. I also said it was hypocritical for Biden to remain silent when two senators are obviously sabotaging his agenda.

I said if Democrats can’t handle their own, then there’s always going to be a few rogue senators who derail progress.

Here’s what Biden supporters said:

  • You can’t expect politicians to be honest.
  • Are you an agent of Putin?
  • You’re such an idiot.
  • Nobody’s perfect.

Democrats want to blame rogue senators for inertia, but they reject the suggestion we should hold them accountable. Many of them said Biden just has to keep wooing them harder and longer.

They want to reward bad behavior.

It’s interesting.


Democrats settle for the bare minimum.

I was very clear in my criticisms of Biden. I said the things we need are non-negotiable. They involve the health of our children and the future of our species. Either we do these things, or we die.

Here’s what Biden supporters said:

  • You’re naive and idealistic.
  • You can’t have everything.
  • You’re acting hysterical.
  • You’re so negative.
  • We have to compromise.

Democrats think I’m asking for too much when I say I want my daughter to live a normal life, and I want her to have a future.

I’m being unreasonable.


Democrats need to get better at reflection.

These responses tell me something unsettling:

Democrats can’t handle criticism.

Most of them weren’t willing to consider new knowledge. They wouldn’t look anything up. They assumed I was wrong, or that I was spreading misinformation. They called me names.

They’re not willing to look at the mistakes they’ve made and learn from them. They refuse to acknowledge their own failures. They won’t apologize. They won’t empathize. They just keep blaming everything on Republicans, or on members of their own party. They deflect hard truths with petty insults. They condescend. They lecture.

I’ve voted in every general election, midterm, and primary for the last 14 years. Every single time, I voted Democrat.

Until this year, I never criticized Democrats. I voted my conscience in primaries, then quietly supported the lesser of two evils. I thought it was the only way. Of course, that kind of thinking has led us here, with everything spiraling out of control. I’ve wanted to point my finger solely at Republicans, but that’s the easy way out.

I’ve had to reflect. I’ve had to admit something.

It’s not just Republicans.

It’s us.


I understand my role in the party now.

This has been a useful exercise.

I wasn’t sure how Democrats would react to hard truths about their own party, but I learned a lot. I learned that they’re capable of showing a fair amount of hate themselves. They’ll rationalize. They’ll deny. They’ll gaslight. They’ll mansplain. They’ll deflect.

They’ll dehumanize.

Above all, I learned my role.

I’m not supposed to hold them accountable.

I’m not supposed to tell them they’ve let me down, or that I feel betrayed, and that it’s damaged my trust in them.

I’m not supposed to tell them that “We’re not Republicans” is a lousy platform that already failed once. It would’ve failed in 2020 if there hadn’t been a pandemic. They don’t want to hear any of that.

I’m supposed to let them walk all over me. I’m supposed to keep working for a nonliving wage, and sacrifice my family.

I’m supposed to shut up and vote.

Message received.


Source: Jessica Wildfire

https://jessicalexicus.medium.com/heres-how-democrats-responded-when-i-criticized-joe-biden-618555db94c6

拜登靠大戰建立新秩序:俄國旗艦「莫斯科號」被飛彈擊沉,拜登五月訪日韓提出台灣議題,戰時總書記習近平瘋狂封城權鬥

 

圖:被烏克蘭導彈擊沉的莫斯科號


拜登在3月底出訪歐洲參加北約和G7會議之前,在3月21日揚言要建立以美國領導的世界新秩序(參閱本欄分析)。新秩序必須要有堅實的權力基礎,是必須用主權國家的協約來做出的,主權國家再授權國內的法定組織(美國的聯儲局、香港的金管局之類)、跨國的軍事聯防(NATO、美日安保條約、印太軍事聯盟之類)、權力組織(IMF、WTO之類)和經濟合作組織(G7、G20、OPEC、APEC、新興的NAFTA、CPTPP之類)來執行由於前蘇聯和中共並非憲政國家而廁身於聯合國安理會,而中共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議席之後不斷收買和拉攏小國,故此令到最大的跨國組織無法運行,於是美國用軍事聯盟、貨幣聯盟和經濟聯盟來繞過聯合國。

經濟合作組織方面,七大工業國組織(英語:Group of Seven,簡稱G7)在1973年成立,是由世界七大憲政自由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目前成員為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1997年因俄羅斯自由化而給予加入,一度成為G8,但2014年因俄羅斯的普京侵略烏克蘭而革除其會籍。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發動產業鏈全球化之後,二十大工業國(英語:Group of Twenty,縮寫:G20)於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是一個跨越國家制度的國際經濟合作論壇,由七國集團(加拿大、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七個重要經濟體(墨西哥、阿根廷、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韓國、印度尼西亞、澳洲)及歐盟組成。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拜登在3月24日在布魯塞爾的北約會談表示,他提議將俄羅斯逐出G20,如若不然,應予烏克蘭加入,至少是G20大會觀察員。


烏克蘭呼籲取消俄羅斯在安理會的否決權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4月5日於聯合國安理會視像講話,譴責俄軍在烏克蘭姦淫擄掠,呼籲聯合國改革,剝奪俄羅斯在安理會的否決權。這是拜登佈局的先聲。如果俄羅斯人民不將獨夫普京拉下台,任由戰事擴大,牽涉到北約國家的話,俄烏戰爭會釀成小型的世界大戰,俄國和中國被當作戰爭罪行國家處理。之後,聯合國會改組,俄國和中共會被踢出安理會,美國除去心腹大患。


四月十三日,戰術及外交的大同步日

烏克蘭打到去莫斯科!我在面書講過,烏克蘭會抗戰到底,打敗俄羅斯,打到去莫斯科,之後西方國家的聯軍會攻擊中國。莫斯科沒那麼快打到去,但莫斯科號的巡航艦就被擊沉了。目前俄羅斯仍在烏克蘭東部地區和克里米亞負隅頑抗,黑海地區提供海軍支援和飛彈攻擊烏克蘭,但烏克蘭竟然反擊成功,在4月13日用兩枚導彈擊沉俄國海軍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俄語拉丁轉寫Moskva)飛彈巡洋艦,擊中彈藥倉庫,起火爆炸,14日在拖回克里米亞途中遭遇暴風雨沉沒。美國國防部官員15日證實莫斯科號被飛彈擊沉,這對俄軍來說是一次「嚴重打擊」,但沒說明是烏克蘭發射的,也否認是美軍發射,是來自神秘攻擊力量。烏克蘭軍方說,以兩枚「海王星」(Neptune)反艦巡航飛彈擊中莫斯科號。船上有450名官兵下落不明,據說有五十一人被俄羅斯或土耳其船隻救回。美方也觀察到有倖存者被其他俄國船艦從海上救起。莫斯科號是俄羅斯三艘光榮級巡洋艦之一,它被擊沉造成俄軍在烏克蘭南部的軍事佈局出現「戰力缺口」

莫斯科號巡洋艦排水量12,490公噸,造價7億5千萬美元,擁有先進三重反導系統,是1982年服役的黑海旗艦,號稱最後的紅色堡壘,被兩枚海王星飛彈擊中,導致彈藥倉庫爆炸。俄羅斯國防部表示,是由於一場大火導致彈藥庫爆炸,該艦隊仍在漂浮但機組人員已全部撤離;翌日俄方再度公佈該艦已於拖救過程中「因風暴」沈沒。海王星反戰艦導彈,整個系統只是4千萬美元,一個導彈估計20萬美元。[8]兩枚導彈摧毀價值7億5千萬美元的巡遊艦,這種仗怎能打下去?(參見https://mezha.media/en/2022/04/14/r-360-neptune-a-cruise-missle-which-burnt-moskva/


圖:4月12日烏克蘭發行的蛇島紀念郵票,士兵反抗的就是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光榮級」飛彈巡洋艦「莫斯科號(121)」

莫斯科號是參與蛇島攻略的俄國軍艦之一,當時俄軍戰艦包括莫斯科號逼近蛇島,要島上守軍棄守投降,島上守軍透過無線電怒罵俄軍「Go fuck yourself!(你食自己啦)」,之後遭受軍艦猛烈砲擊。已成為烏克蘭堅定抵抗入侵者的象徵。烏克蘭蘭郵政總局不知何故,選在4月12日發行一款烏國士兵對莫斯科號怒比中指的紀念郵票,島上守兵最初傳說陣亡,後來得知是被俘虜,在交換戰俘之際換回烏克蘭,並參與郵票發行儀式。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在自己的社群平台親自推銷。想不到,翌日莫斯科號折戟沉沙!也是在13日,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四國總統在基輔與澤倫斯基見面,呼籲各國對烏克蘭增加軍援。世事豈會如此巧合呢?

也在美國當地時間4月13日,據美國《防務新聞》報導,美國國防部透露,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將與美國八大軍火商舉行秘密會議,磋商加快現有系統生產以及開發新系統的問題,會議的重點是討論如果俄烏軍事衝突持續數年,美國軍火商支援的能力如何,以及促進美國及其盟友、夥伴國的長期戰備。


美國戰爭系統輸出,烏克蘭承接

烏克蘭有這種導彈,但莫斯科號也有三重的反導彈系統的,是用什麼方法突破反導彈系統而直接命中艦艇的軍火倉庫的呢?當然是靠衛星、訊號偵查飛機和無人機收集的系統,加入美國國防部的超級電腦用AI計算軌跡的。

3月18日,國防情報局局長在周四的國會公聽會上將美國和烏克蘭之間的信息和情報共享描述為「就我們能做的而言是革命性的」。負責網絡司令部和國家安全局的陸軍上將保羅·中曾根(Paul Nakasone)說,「在我的35年裡」,他從未見過比烏克蘭更能分享準確、及時和可操作的情報。美國網絡司令部(英語:United States Cyber Command USCYBERCOM)2009年成立,統籌網絡安全及各部隊的網絡協調作戰。前幾年在南海的四國戰艦聯合演習,就是訓練AI統一作戰能力,現在於烏克蘭試驗,將美國的新戰術用於小國的軍隊和民兵系統,小組游擊戰打敗四十萬俄羅斯大軍,空前成功。這令到依靠傳統作戰模式的俄羅斯和中國極為震驚。

英國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戰略研究教授歐布萊恩(Phillips P. OBrien)隨即在推特轉發消息,並問網友「莫斯科號遭到擊沉,哪一方會最受震動」?歐布萊恩認為不是俄羅斯、更不是烏克蘭,而是遠在地球另一邊的中國。他說這是俄烏戰爭影響戰略計算與意志的又一例證,並且希望想要輕啟戰端者能夠三思。軍事專家佛萊登柏(Brian Frydenborg)則認為,繼反戰車飛彈讓俄軍裝甲部隊在北部戰線失利,反艦飛彈也將決定烏克蘭南部戰線的勝負,俄軍部署在黑海和亞速海的所有大型戰艦恐怕都要退出戰場、無法支援陸上任務。(參見https://www.storm.mg/article/4287755


「莫斯科號」傳遭烏克蘭發射的飛彈擊中後沉沒,讓莫斯科可能吞下痛心的象徵性敗仗後,四月十六日,俄羅斯最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之一的史卡貝耶娃(Olga Skabeyeva)在《俄羅斯-1》(Rossiya 1)頻道說,俄羅斯現正對抗「北約的裝備,即使不是北約本身」。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在烏克蘭進行的「特別軍事行動」之所以要花這麼長的時間,原因出在俄羅斯已經在打對抗北約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據說普京在辦公室暴跳如雷,亂摔東西,把辦公室裡的水晶燈以及家俱等摔得稀巴爛(艦長澳西波夫已經被抓起來了)。這不僅僅是打擊,更是嚴重的羞辱。有報導說,普京徹夜未眠。

俄羅斯當然是玩核彈啦,好似金正恩那樣。威脅對烏克蘭動用核武,而且一旦芬蘭或者瑞典加入北約,俄羅斯也會發動核彈。(參見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0718271/Russia-threatens-send-nuclear-weapons-Baltic-Sea-Finland-Sweden-join-NATO.html?ito=social-facebook&fbclid=IwAR0LDcnXL-bVh_5g2au8dybaZHLW3WshZ8uOy07BW9yLqbeRJrhmeIWWRDEhttps://www.storm.mg/article/4290649?mode=whole


中情局、聯儲局和副國務卿同時警告中國

4月15日,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表示,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對烏克蘭的侵略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沉默夥伴」。伯恩斯當日在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發表他擔任CIA局長以來的首場公開演說,他警告中國構成CIA歷來所面臨的「最巨大挑戰」以及「最深刻考驗」。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4月13日在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發表演說,她期盼中國會善用與俄國的「特殊關係」促成正面影響,以協助結束俄烏戰事。她同時警告,北京當局若不這麼做,中國的國際地位恐會受到影響。耶倫進一步說明,中國若不能在烏克蘭遭遇侵略時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原則,也不能期待國際社會尊重北京未來就這些原則提出的任何訴求。

中國一直向國際社會宣稱,擁有對台灣的主權和領土。外界認為,耶倫暗指的就是台灣主權問題。西方社會一直認同一個中國原則,主張維持現狀。如果西方國家在這問題上改變態度,在台海問題上勢將出現重大的轉折。另外,美國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在美國國會直接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警告,若果向普京的侵略提供「物質上的支持」,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美國會認真對待。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4月16日以視像方式,在「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Global Taiwan National Affairs Symposium)發表演講表示,美國應逐漸給予台灣完整的外交承認,承認台灣在國際法上是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家,在政治上跟軍事上都有意義。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拜登老爺打算5月22至23日出席在東京舉辦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高峰會,也考慮在21日訪韓。是次四方安全對話峰會議題,是針對中共攻台壓力不斷增加,各國如何應付。


中國龜縮,封城維穩,掌權至上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和國務卿布林肯分別表示,俄烏戰爭很有可能會持續到今年年底,美國會援助烏克蘭。戰火中的烏克蘭,會派出總理什米加爾(Denys Shmyhal)率領官員,4月底出訪美國首都華盛頓,是俄烏戰爭爆發後首次。消息指,什米加爾、烏克蘭財政部長馬欽柯(Serhiy Marchenko)和中央銀行總裁謝夫成柯(Kyrylo Shevchenko)將與七國集團(G7)及其他國家的財政官員進行雙邊會晤,並參加將於4月21日由世界銀行主辦的烏克蘭問題圓桌會議。美國網媒Politico報道,拜登政府考慮派國務卿布林肯或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出訪烏克蘭。這是明目張膽地告訴世人,烏克蘭是美國的戰爭代理人。

情況如此凶險,習近平是明白的。中國共產黨在六四之後,終於學乖了,不再容許內部爭論和派系明顯化,中共幾十年來唯一的要事是內部消滅替代力量,全力鎮壓維穩,那麼外力就不能透過內因來起作用,美國的「政權改換」(regime change)無法進行。這顯示消滅中共就會令中國陷入無政府主義,故此它現在就用防疫暴政來製造怨氣,一旦中共這個唯一的系統穩定力量不再,中國大陸就陷入無政府主義,無法生產廉價工業品,而且輸出核彈、混亂和難民。

上海、深圳、廣州、西安長期封鎖全國十多條主要高速公路,派大量老解穿著白色防護衣卻手持衝鋒槍站崗上海街頭,不理會民生糧食短缺、生意停滯。4月底,上海的GDP將損失6%,並對中國GDP帶來2%的損失。四處封城,鬼哭神嚎,民眾開始示威抗議,知道防疫是為了維穩而不是有什麼可怕的瘟疫。習近平去年將科技巨企的股價打殘,令外資無法進入中國市場,瘋狂防疫封城和嚴厲隔離政策,也令外國人也不敢入境中國。

世界情況嚴峻,戰火沖天,習近平的總書記是多數連任的了,戰時元首是多數競選得到連任的,但跟着中共的就是經濟衰退、外國制裁和產業鏈外移,甚至糧食短缺,最可怕的是,戰火會燒到中國。然而,習近平知道,沒人能夠取代他。

此文章的通俗廣播版本:「莫斯科號」被飛彈擊沉成關鍵,中國瘋狂封城自殘,習近平恐成戰時總書記2022年4月18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tAoJL9NzJY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bai-deng-kao-da-65333046

Sunday, April 10, 2022

民族主義在中俄復辟,美國用美元嚴厲警告中共

 

(圖:西方盟國對俄羅斯的主要經濟制裁。圖片來源。)


俄烏戰爭期間,歐美才忽然警覺民族主義nationalism,德語Nationalismus)這種老舊的歐洲觀念在普京的政權復活,俄羅斯總統普京反覆宣稱烏克蘭不是一個國家,烏克蘭人不是民族,而是俄羅斯人的一部分。他早在2014年揮軍入侵烏克蘭克里米亞前說過「我們要設法使米亞回歸俄羅斯」;2021年7月又宣稱「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是一個民族」。

筆者1990-1995年間在德國修讀民俗學博士,期間必須認識的是民俗學的英國殖民通知部落社會和德意志民族建構的歷史背景,後者就是民族主義或國族主義,晚清時期傳入中國,改造了中國原有的文化國家(華夷之辨)及天下一體(中國加藩屬國)觀念,禍延至今,後患無窮。


金將軍也玩民族主義

最近南北韓爭端再起。南韓國防部長徐旭早前指出目前擁有射程、精度、威力都大增的多種飛彈,能夠快狠準打擊北韓所有目標。金正恩胞妹金與正發聲明斥徐旭是瘋子、垃圾,又指若南韓軍方發動攻擊,就要出用核武。一日後,金小妹大概想到烏克蘭的戰局,馬上改口說,不視南韓為敵人,「這並非單純以擁有核武的國家而言,而是我們份屬同一民族,不應內鬥」金與正更重申:「不是誰獲勝的問題,而是我們民族將受到的傷害,或比半世紀之前更嚴重。」

看了金小妹的說詞,令我悠然想起十八世紀英國學者和作家、英國第一部字典的締造者Dr Samuel Johnson(塞繆爾·詹森博士)說的名句:「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 of a scoundrel.)當時大概沒有民族主義的概念,故此愛國主義也包含民族感情的。


俄羅斯的烏克蘭,中共的台灣?

由非牟利機構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旗下China Focus營運的網媒中美印象(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於4月初刊登了學者戈爾拉赫(Alexander Gorlach)分析俄烏戰爭的專文,比較了俄羅斯和中共的領土論說,認為普京侵入烏克蘭習近平揮軍台灣,都是民族主義復辟

戈爾拉赫認為,中國之於台灣,以及俄羅斯之於烏克蘭,兩國的說法都非常近似,亦因此同稱俄羅斯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而非入侵。兩位獨裁者也都相信某種文化優勢。普京複製了希特拉「生存空間」(Lebensraum)的觀念,認為北約招攬主權獨立而外交自主的烏克蘭為會員,是損害俄羅斯的生存空間。這固然是,但普京為何不攻打歐盟而攻打烏克蘭呢?這就是Dr Samuel Johnson說的愛國主義是惡棍說詞了。


民族主義是不會免疫的政治麻疹

筆者認為,習近平在鎮壓西藏和新疆的時候,也懷抱歐洲式的民族主義,深信漢人的民族優越性,認為要用漢人來提高維吾爾人的血統。在舊日這是荒唐的,司馬遷的《史記·西域傳》對於匈奴的烈性和英雄氣概頗有讚譽,而有見識的華人去到西藏當感激藏人保護文成公主代入的唐代道教文化在西藏虔誠保存。

然而形勢比人強。戈爾拉赫判斷習近平最終還是要撇下盟友普京,自保為上。即使外交部長王毅不斷呼籲俄烏停火及談判,北京應時刻提醒自己,棄絕普京追求的民族統一主義irredentism,或譯領土收復主義),才能避免在台灣海峽遭到與俄羅斯同樣的失敗。

似曾相識的民族論啊!民族論製造族群分離主義和民族孤立主義,前者是脫離宗主國,後者是放棄宗主國的文化和族群支援,之後被政權大力打擊,不是新鮮事,台灣發生過,香港也發生過,我亦在面書寫過了,這裡不贅。民族論是一柄雙刃劍。阿寶說人類總要犯同樣錯誤,但我懷疑大家是不是早已上癮了,才會一錯再錯?「民族主義是一種兒童病,是人類的麻疹。」愛因斯坦說過的名句,可惜香港人、普京或習近平都沒有這種民族主義麻疹的免疫力,一病再病。


烏克蘭抗戰順利之後,美國保護台灣的決心加強

美國方面,國防部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與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4月4日出席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時,奧斯汀拒絕回應是否建議派駐美軍到台灣,又指出將烏克蘭與台灣比較是錯誤的。「我認為直接比較烏克蘭和台灣並不恰當,兩個場景完全不同,兩個情節亦迥異。我不想猜測習先生腦子裡在想甚麼,但我認為當世界看到目前景象,許多國家都有抵制這種行為的承諾與決心。」

密利則提到:「我們現在面臨兩個大國,也就是中國和俄羅斯。它們擁有強大軍事能力,而且都計劃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的全球秩序。我們正進入一個日漸不穩定的世界,發生重大國際衝突的可能性逐步增加。」他又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他在美軍服役四十二年以來,對世界和平及安全的最大威脅。

不過,當美國和盟國經濟制裁令俄羅斯陷於彈盡糧絕的境地而令烏克蘭的抗戰節節勝利之後,美國改變對中共攻打台灣的態度。四月六日,美國副國務卿溫蒂‧舍曼(Wendy Sherman)在國會揚言,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應該讓北京「充分理解」向莫斯科提供實質性支持,可能面臨的後果。同理,美國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反對用武力改變現狀,故此一旦中共攻台,美國將連同盟友給予世界性的制裁。眾議院台灣連線(Taiwan Caucus)共同主席、來自俄亥俄州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夏伯特(Steve Chabot, R-OH)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他也希望北京知道,烏克蘭戰爭是警告,不是可以令北京效仿的模範。夏伯特說「我希望習主席能汲取正確的信息:你最好不要自不量力,……我們知道習近平覬覦台灣良久,但攻台最終令他仆倒。」


中俄民族主義豪情,止於銀行戶口

同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表示,如果中國如同某些人擔心的對台灣採取侵略行動,美國準備對中國實施制裁,如同於美國與盟友如今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制裁。

一談到全面制裁,禁止美元交易、凍結國家銀行戶口、凍結富豪寡頭銀行存款,不論中俄的民族主義者,都要向金錢低頭,後悔莫及。這群誇誇而談民族復興的銅臭惡棍,懂得多少托爾斯泰、普希金或杜甫、曹雪芹呢?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min-zu-zhu-yi-e-64960164

Thursday, April 07, 2022

怎樣平衡憲政原則與現實政治需要?英國《新冠病毒法》緊急立法的始末

 

圖:曼城封城時期的街頭英國警察,少了工人掃街,令街頭有了自由散漫的感覺,少了點法西斯統治的景象。

上月英國網友告知,3月25日,是英國的大日子。俗稱防疫法的《冠狀病毒法2020》(Coronavirus Act 2020)正式終結裏面的所有臨時條款(temporary provisions),令該法例返回沉睡狀態,但仍未正式取消。該法賦予政府在緊急狀態下,能夠繞過其他法案及法例而便宜行事,包括暫停選舉、禁止聚集、關閉學校等。在憲政國家這些緊急立法、動用戰時狀態令、總統或元首可以用手令(行政命令)便宜行事的條款,屬於憲政給予的例外情況,但由於與國會至上(英文: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 also called parliamentary supremacy or legislative supremacy)的立法權有衝突,必須謹慎使用事後用國會或司法覆核修正

防疫法在2020年3月通過的時候,英國國會有議員拒絕,保守黨的Steve Baker認為法案授權政府侵犯人權,這是建立反理想國(dystopian society)的法例,這種法例多一刻鐘都嫌太久。法案在三月通過,四月已經有法學家在法律學刊批評該法案剝奪自由和人身安全。也有法學研究生寫論文批評法例令政府具備史無前例的權力。

法例每年都要發表報告取消裡面的臨時條款的時候,也必須要有政策解釋的文件:今年2月23日國會內閣發表的《新冠病毒2019反應:與病毒共存》(COVID-19 Response: Living with COVID-19)解釋了新的醫學發現,並且建議取消臨時條款。

現在法例取消,國會公共行政和憲法事務委員會於今個月發表《冠狀病毒法2020年兩年回顧報告》,檢討是否合宜。 有議員在防疫法取消的時候認爲,如此影響民生的法案居然沒有在國會經過詳細討論和辯論,議員沒有足夠時間閱讀法案煙草草通過,快得令人「不滿意」。建議政府往後如推出其他緊急法,應加強國會的審議時間和解釋兩年的日落條款的相稱性。英國的防疫法案是每半年就在國會覆核一次的,以免過分濫用,而且要靈活適應疫情的最新發展,故此當omicron的弱變種株在去年年中出現而發現殺傷力不大之後,便率先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國會定期的條例覆核,是英國可以帶頭解封的原因,這是科學的作用,更是民主政治的作用

國會的定時審核沒有約束力的,但屬於民意顯示道德監察政府遇到司法覆核的申請,也可和解而不必在法庭判決,盡量延遲到法例取消臨時執行條款的時候做到憲政和現實政治的需要。防疫的現實政治需要是製造衰退、產業轉型、產業鏈重組和逼迫攀升國力之中的中國就範,這些才是真正的緊急狀態!疫病只是煙幕而已。


香港的防疫惡法毫無監察,全屬便宜行事

反觀香港,防疫法例599章,任由特首宣布和刊登憲報執行,醫官、醫演(鏡頭前幫政府放聲氣的醫學界演員)和大學教授隨便發話,立法會毫無審議和覆核的權力,法例的放寬與收緊毫無醫學準則或法例匯報可言,我們今日甚至見到香港政府與北京專家衝突,特首與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公開鬥嘴的局面,前者是中港政策意見衝突,這個可以算了;但後者是《基本法》規定的行政主導制度,特首要會同行政會議做行政決定,但這個規定也被打破了。特首和陳智思的鬥嘴,顯示特首會同行政局統治香港的行政主導架構也失和!特首一意孤行,連《基本法》規定的制度也不顧了。

三月二十七日,陳智思懼怕外國駐港人員和外國企業離開香港之後,不再回來,呼籲政府必須檢討防疫政策。事緣香港歐洲商務協會(EuroCham)發表調查報告,若香港維持現有防疫指施,25%受訪會員會在未來12個月全面移離香港。除了25%受訪會員考慮12個月全面撤出香港,另有24%受訪者指會將部分員工撤離香港。特首在三月二十七日說陳智思的意見不代表政府,要特首和政府說了的才算。她說任內不會改變防疫政策。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香港絕不能被外界視為孤島,他指香港是外向型經濟,以國際化和開放環境,發揮金融中心功能,但目前的防疫政策會令香港無法與外界接觸。

由於香港的宗主國或監護國並非憲政國家,故此香港的小程度的憲政只能自求多福要議會、法學家和輿論來監督,但在防疫條例599方面,香港議員兩年來可謂毫無表現,這是香港不知自愛的顯示。要共產黨約束權力來維護香港,顯示威權的仁慈,除非江澤民、朱鎔基那一代重新出現吧。

文章通俗播放版本:特首與行政會議決裂 普京式防疫引香港社會解體 2022年3月27日 https://youtu.be/Gr4F-Bk2i2Y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zen-yang-ping-ze-6483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