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幣受衝擊,銀行要加息!金管局由上星期四開始,三度承接港元沽盤,力圖捍衞聯繫匯率。一共接了約85億港元。有排都未完,金管局將會密密「接錢」,到明年底最少會有7,800億港元流出香港。
美元升至兩年來的高位,打亂亞洲外匯市場,印度和台灣已出手干預市場,日本則試圖通過口頭干預推動日圓。Always the same old trick. 世界好悶,但香港最刺激。聯儲局縮表和加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比香港更運滯:在美元加息之前,香港股市已係全球市場墊底,人昇我跌,人跌我跳樓,恒生指數跌左40%。香港的樓價亦正在下跌,跑輸全球主要城市,跑輸通漲,全球排第123名。資本外逃跡象亦愈來愈明顯。香港股市已經在全球表現墊底。
目前港幣由於掛鉤美元,不論美元因為QE和減息週期而貶值,或者因為QT和加息週期而升值,香港由於九七之後與美國的經濟週期不同步,美國經濟疲弱的時候香港經濟繁榮,美國在疫後要復甦的時候,香港堅持維持封城,故此甚為棘手。在過去中美貿易和諧,香港經濟繁榮的時候,美國聯儲局量化寬鬆狂印銀紙的結果,是投資者將錢投入房地產市場保值,於是製造了房地產泡沫。從2008年到去年8月的高位,香港房價上漲了237%。香港股票市值增加了約6.5萬億美元,使香港股市短暫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股市。想問下大家,薪水在2008年到現在,有無漲200%?好似無啊。大學畢業生都是萬零元一個月,九七至今,凍薪二十幾年。然而香港物價和地價不是台灣那種低薪社會的穩定和多元化,而是普遍高物價。那麼香港青年人是如何生活的?返去同父母一齊住囉,用淘寶郵購代替行公司買野囉,用IT技術交換物品,節省生活開支囉。於是,有點什麼社會議題,好似2019年的一場反送中的風波,就鳩衝出去百萬青年人遊行示威。這是香港青年人躁動不安的經濟基礎,不是什麼青年政策不好、單身公屋不給的問題。
今年三月,美國啟動加息,事隔兩個月港元觸發7.85的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在本星期三度承接港元沽盤。大和資本市場指出,直至去年2月歷史高峰,香港市場歷年累計有4180億美元淨流入,在金管局這次出手前,至今年3月已有約410億美元資金淨流出港元體系,保守料明年底前將有1000億美元淨流出,勢推高本地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和樓宇按揭利息。這個時候要買樓就非常小心,利息一直加,要賣樓呢,也不容易。外國的樓市在疫情兩年以來,各國都在兩年來QE, 故此平均升值20%左右,香港的樓價呢,略跌3-5%,已經跑輸通脹,租金回報更加少。
香港由於不能自己發鈔,兩年防疫以來不斷向企業大派防疫補貼,當然是入不敷支啦。財政司陳茂波預料,赤字達3000億歷史新高,「再派錢」就難了。去年,我已提醒大家赤字預算,政府借貸度日,香港返回九七年老董時期,有金融衝擊,大鱷來香港洗劫股市。不過,老董時期是中美和諧,美國QE,平穩通脹,香港經濟容易恢復。今年就艱難啦,烏克蘭戰爭爆發,全球高通脹,主要經濟體系貨幣緊縮(QT),加上烏克蘭持久抗戰,普京堅持不撤兵,中共捲入制裁風暴,北約擴大勢力去到印太地區,南韓加入北約的情報防衛系統,金管局要測試香港被踢出SWIFT系統的風險管理,香港可謂危機四伏。
![]() |
圖:美國防疫救濟數額,只顯示當年的QE數額有些地方去了防疫 |
經濟問題好複雜,不過也是好容易了解。大家還原基本步吧。問大家一個經濟學的最基礎問題。什麼導致通貨膨脹?是農產品失收而禁止出口?是烏克蘭打仗?是中國大陸封城阻礙貨運?這些都是表面原因。真正的深層原因是:貨幣供應太多。例如為什麼現在美國和英國有7-8%的高通脹呢?除了防疫封城截斷貨運、烏克蘭戰爭令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糧食和能源無法順利供應之外,是因為濫發鈔票。美國聯儲局在二〇二〇年三月重啟量化寬鬆政策,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將總資産翻了一倍,達到八萬億美元。日、美、歐中央銀行的總資産共計超過20萬億美元,是2008年雷曼危機局勢下的四倍以上。
要講超級通脹如何形成,防疫期間的QE才是主要原因。高通脹,經濟因為防疫和戰爭而停止增長,就形成stagflation,滯漲,故此香港的青年人、窮人支持防疫,我是好贊成的,因為他們自願成為三十年的窮人,幫有錢人用通脹來剝奪窮人的資產和勞動力嘛。有錢人發達,一向是窮人的義務。窮人為什麼會窮?這就是原因!有錢人與窮人交換的代價不是錢,而是虛假的榮譽和安全,盡公民責任、不自私,減少人命損失之類,窮人忽然背負起與他們的財富、地位和最重要的君子道德修養不相符的社會責任,聽來真的是充滿了愛啊。
講返聯繫匯率,令香港喪失貨幣供應的自主權,在過去幾十年的中美和諧和全球化貿易增長時期,來自美國和大陸濫發的貨幣(美元和人民幣),令香港兩邊失血,通貨膨脹,樓宇和舖位等無法增加供應的物業資產成為逃避通脹的投資保值的工具,於是物業價格飛升,令香港百業蕭條,民生困苦。解除聯繫匯率是香港復興之道,我在九七年至今一直主張在適當的經濟上升期間,解除聯繫匯率。偶然見到報紙和學者討論解除聯匯,儘管是不合時宜——他們一般是在經濟衰退時期提出脫鉤的,我都有些欣慰。
港幣脫鉤是個政治弔詭
港幣是可以脫鉤的,脫鉤之後與一攬子貨幣掛鉤或物價指數掛鉤都可,返回金本位也可以嘗試,港幣在經濟上升時期,特別是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的時候,是可以脫鉤的,但中美關係和諧,又怎會脫鉤這樣傷害邦交呢?香港有發鈔自主權,是得到最大的政治主權,中共又豈可放心一個在內外政治勢力干預之下的香港特區政府自己操盤貨幣呢?港幣有脫鉤的討論,一般都是港美利息差異大、港元出現頻密沽盤的時候,但這個時候卻是脫鉤的壞時機。
不過,香港的聯繫匯率令到香港無自己的貨幣自主權,無得自己濫發鈔票來執行某些政策,卻又有好處的。這個可以說是英國政府在主權移交中國之前,在香港植入的一個制度設計來的。從自由和人權來看,我一向都說,國庫的儲備,是暴政的極限,納粹德國無限發帝國馬克、蔣介石的民國政府無限發金圓券、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發出的軍票,都是暴政的金融基礎來的。無貨幣發行權的香港政府,要濫用權力,始終是有限度的。香港是無貨幣擴張基礎的,全民檢測、方艙醫院之類很快到收檔和遣散員工的一日,因為香港政府無法印銀紙,它只能靠道德勒索香港人,要盡公民責任呀之類,而政府是無法好似美國政府那樣,向每一個公民發出pay check之後安心work from home和部署退出職場的。政府給予公民的補貼,促成Great Resignation的現象,令美國工人可以在自給自足的社區經濟和網絡灰色經濟尋找生計,舒緩了滯漲時期的民生問題,這顯示美國政策的高明一面。
香港在九七之後經濟衰退,當時財政司梁錦松厲行財政緊縮政策,董建華特首的口頭禪是「共度時艱呀~~」。在二〇〇三年二月,時任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在立法會面對議員及受助長者質詢時,他說無法加老人福利,在財困之下,他情緒失控,漲紅臉孔,晦氣地說:「錢喺邊度嚟?天跌落嚟?樹生㗎?(錢從何來?天掉下來的嗎?樹長出來的嗎?)」其後,他在二〇〇四年辭職不做。溫故知新,現在又來衰退,而且加上高通脹,stagflation,大家重聽董伯伯的「共度時艱呀~~」,可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啊。
Source: 陳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