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一、香港鐵路車站月台的方形時鐘。 |
本年三月,港島線及觀塘線多個車站,車站月台上方的方形鐘消失了。後來港鐵回覆傳媒查詢,說港鐵與Rado公司的合約完結,加上缺乏零件替換,於是索性將雷達鐘拆除。這些陪伴香港人四十五年的時鐘將陸續退役,鐵路公司會探討某些時鐘可否保留作展覽用途,並說於車站大堂和月台設置乘客資訊顯示屏,可顯示時間、天氣等資訊。
現在的傳媒,不敢窮追猛打了,例如電郵或致電去雷達錶的瑞士總部問下內情,所謂合約終結,是港鐵啟動終結還是瑞士錶行啟動的呢?如果是港鐵付錢,明明有錢賺而且可以宣傳,看來不會主動終止合約吧。要保留方形時鐘,仍可以請錶行專門做零件,那些零件不是什麼高技術,可以在取得授權之後在中國大陸訂做的,一切事在人為。故此我估計是港鐵自己終止合約,節省金錢,而且數碼化,覺得那個高掛在月台上的模擬時鐘(analog clock)是舊時代的產物,跳字鐘才是合乎潮流。第三個可能,就是港鐵索取雷達錶的宣傳費過高,防疫三年之後 ,鐘錶在香港的銷路下跌,不如終止合約算了。
![]() |
圖二、天文台的網上時鐘 |
港鐵說現在的訊息報告板,已經有數碼跳字顯示時間,是否足夠呢?我們看天文台的天文時鐘在網站顯示,也是模擬時鐘,數碼字在圓形的時鐘下方,不顯眼的。雖然數碼跳字可以顯示到秒之後的小數位,但我們的時間觀念,都是圓形的模擬鐘顯示的全面。比如圖中顯示的下午三點四十三分,可以在視覺上察覺到很多額外信息,如還有十七分鐘到四點,過了三點半已經十三分鐘了,我五點就要下班回家了,今天從九點起到現在,都沒做過什麼正經事,一日又白過了。鐘面的十二分的,每十五分鐘一個大刻度,每五分鐘一個小刻度。這些都是潛移默化的時間觀念。
火車站上的時間顯示,如果只是數碼跳字,過分清楚的顯示,給人的是焦慮感和無明、混沌。乘客很多時候都有手錶或電話可以知道時間,他們什麼時候看月台上的鐘呢?是沒耐性等候的時候,或者是火車誤點的時候,那個時候,乘客需要一個模擬的圓形鐘面,給他們許多的心理計算和感情遐想。「哎呀,我的手錶也許不能做準,但月台的官方時鐘就顯示他們火車誤點了嘛」!「都過了一個刻度,十五分鐘了,該死的火車還未來啊!」這就是圓形鐘面的意思。
![]() |
圖三、德國鐵路(Deutsche Bahn,DB)的月台時鐘,德文有專有名詞,稱為鐵路時鐘(Bahnuhr) |
香港天文台還在鐘面寫了香港時間是標準時間加八小時,下面還有天文台的標誌和中英文名稱。鐘面有空間放入企業或機構的訊息,有宣傳和裝飾效果。故此歐洲國家的鐵路局,都有自己的鐵路鐘。筆者曾經旅居五年多的德國,火車站和月台的鐘,稱為鐵路鐘,德文是Bahnuhr,Bahn是軌,Uhr是鐘。德國鐵路鐘的設計簡潔(見圖三),只有黑紅兩色,白色是背景。刻度和時針、分針都是黑色方格形,秒針帶有圓形,而且逐漸變細(tapering),與時針和秒針區別,也與黑色的軸心圓釘呼應,鐘面既對稱又有不規則,頗為耐看,鐘面只有線條,沒有數字,是德國工業設計的傑作。比對之下,香港天文台網站的鐘面從用色和線條,可謂凌亂不堪。天文台的標誌是雙風眼颱風,也是凶兆。
![]() |
圖四、德國鐵路公司網店售賣的腕錶 |
設計好看的德國或瑞士鐵路鐘,都在鐵路商店售賣(見圖四),滿足火車迷的愛好,也宣傳了企業形象。
香港的鐵路公司,是一家以取得政府土地之後售賣車站上蓋物業和租出車站商場為主要盈利的運輸公司,靠運輸收費是要賠本的。車站月台的雷達錶說要解除合約了,少了個麻煩,求之不得啊。他們只是口說捨不得,其實是除之而後快。
![]() |
圖五、港鐵告別車站鐘的廣告 |
香港的鐵路公司不會想到,火車鐘已經陪伴了香港人四十五年,為什麼不與雷達錶公司商議一下,容許鐵路公司使用其設計,在鐘面放上港鐵的標誌呢?又或者將以前九廣鐵路的瑞士國鐵鐘恢復呢?也談不上恢復,因為瑞士國鐵鐘在去年依然留在東鐵的月台的,今年才開始陸續拆除。
![]() |
圖六、原九廣鐵路公司(KCR)留下的鐵路鐘。由瑞士國鐵(Mondaine)設計。紅色秒針運行一圈大約係 58 秒,然後短暫停留在12 點位置直至分針轉動,這設計有助令列車準時開出。圖片來源:面書Crown Hour 專頁 |
他們應該從無此想,廣告說new memories begin,我們懷緬之後,向前走了,move on了,去舊迎新了。我們舉辦過破地獄儀式了,悼念了,釋懷了,你也不用再計較了。這就是香港在浮華過去之後,今後難以延續經營的原因吧。這也是中國在滿清之後,去舊迎新的進步主義幽靈,伸展到了小香港了吧。
Source: 陳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