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皇黨的政客非常流行使用「成功爭取」一詞,小至在「成功爭取」屋苑增設了一台自動販賣機,大至「成功爭取」撤回反送中條例,甚至乎向北京「爭取」雙普選(當然現在還沒成功啦)。其實這是語境的構建,所謂的政治修辭學,重複使用會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成功」非常正面,其實貼得出來炫耀所謂的政績,難道會有「不成功」嗎?更仆街的是「爭取」一詞,既矮化民意代表與市民,也構建出上下的關係。
根據三權分立的原則,議會的民意代表與行政機關一字平肩,大家咁高咁大,「爭取」你老母啊?縱使現實的政治現實是現時行政獨大,議員並無多少實權,咁睇無疑是自貶身價。經過公平公正公開的民主程序產生之民意代表,身份是神聖的,因為民意代表是公意的表現,也是政權合法性與正當性的依據,順延下去推理,只要政府不按照民意代表的方向執政,就表示政府與民為敵,政權就會愈來愈失去正當與合法性。
議員你自己跪就算,你製作這些文宣,潛移默化影響市民覺得自己是下位者,必須向上位者(政權)爭取東西。這是非常典型的封建思維,現代的民主理論中,政府不過是「秘書處」,市民才是「老闆們」或「股東」。交稅是因為市民一起夾錢做點事,養住政府這個秘書處而已,並非進貢。既然如此,老闆又何須向秘書「爭取」甚麼呢?
前特首曾蔭權曾經說過,要向北京「爭取」2012雙普選,又是將香港視為下位者,要向上位者北京「爭取」雙普選。真正的雙普選,即是北京不再是老闆,香港市民要做返老闆,政府做秘書處,北京從此便無任何角色。雙普選,即是由現是秘書處長(特首)向現時老闆(北京)嘗試爭取換新老闆(香港市民),整件事有多荒謬?特首、社會賢達和議員爭取一件永遠達不到的事情。想做老闆,一係就收購(如果人家肯賣的話),一係就自己創業,香港人,唔想忍聲吞氣做打工仔,您們有創業的覺悟與氣魄嗎?
(另一方式……你可以轉公司繼續打工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