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鄭州防洪出了什麼問題?是在於中國用特定部門來處理災難,例如這次鄭州的災難,出於中共用(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來統籌,而不是一般的市委、民政和紀律部隊。沒有災難的時候,防汛抗旱指揮部在閒着,頂多是做一下緊急演練和協調,有沒有用呢?當然沒有。因為民政和法紀不是這個部門平常演練慣了的,指揮部根本就指揮不了,而且反應從上到下,一定遲幾分鐘,幾分鐘延誤就足以令災難無可挽回了。
要怎樣防洪呢,是將防洪化為一般的政策思維和行政規定,落實在一般行政和紀律部隊裡面,一旦氣象部門發了各級別的警報(一般是從小到大啦拜託,不會一下子跳級的,除非是毫無預兆的大地震),整體行政部門按照警報來執行和協調,這些都是日常合作慣了的部門,應變就會知道民情和知道如何避免危險,例如立刻停止地鐵和關閉低窪的市內隧道(例如鄭州那條死亡隧道)。
日常的部門資訊共享而且散播廣泛,根本沒辦法隱瞞,故此也起了互相監督和民間口耳監督的作用。
判斷災難如何處理,有一個標準,感性的、巫術的標準和理性的、做事的標準:
一、災難是例外情況,於是用特定部門統籌處理。這是例外對例外,是巫術的like for like的思考法則。這是大陸用的方法。
二、災難是例外情況,但處理也是日常方式的加強而已,暴雨只是日常大雨的加強和加急版本,不是什麼百年一遇。這是以正常的加強來應付例外,是理性的、做事的標準。
第二種是一般正常政府用的方法,例如香港。香港也是軍事行政的,港督是三軍司令,殖民地時代的英軍的軍營分佈之均勻和軍警特務監視社會的密度,比得上以色列佔領的巴勒斯坦和加沙地區。但救災是實事求是,軍隊也是依照民政的方式來召喚。
中國境內,有一個地方用這種正常的方法,那個地方是北京最為痛恨的香港特別行政區。這套方法,是誰建立起來的呢?是英國殖民地政府。丟不丟架呢?不丟架,因為是華英共同協力建立的。英國本土也沒有這套系統,因為他們沒有頻繁的颱風暴雨泥石流,香港有。(香港在山竹颱風期間用來大陸的軍事管理模式,香港首長不下令,下面不救災。幸好當時我做了法事,颱風和暴雨有眼,只是神奇地吹倒樹林和公園大片林木,不傷人命。)
那麼,為什麼中共要用防汛抗旱指揮部呢,而地方政府調動武警又要中央軍委下令呢?這是解放初期的軍事管理方法,目的是戰爭。那麼既然建國了,戰鬥的對象是誰呢?是人民的民間監督和愛護協助,是公務員之間的互相監督和愛護協助。以民為敵啊各位幹部同志。知道問題所在了嗎?再講一次,以民為敵啊。
從1949年到現在,中共都是這個樣子,GDP長了多大?國力長了多大,世界第二強國了,公共行政還是這個老樣子。現在,鄭州的Chenobyl moment(切爾諾貝爾時刻)來了,要不要改一下呢?
很可惜,列強圍堵,危機四伏,沒機會給你改了。不過,人定勝人,領導們此刻要對外緩和一下,爭取機會給自己改過來啊。刻下美國副國務卿Wendy Sherman訪華,在天津與中國外長王毅見面,商談在羅馬的G20高峰會中美元首是否單獨會面的事。中國外交部原本安排主管中美關係的副部長謝鋒與謝爾曼會晤,美方不滿,現在再安排外長王毅會見她,為了討好美國,王毅外長是降級會面。
我從2007年就被迫離開了政府,我的話,在2021年7月25日才寫出來。同志們,我講得太晚了。
(再精細的,我在其他地方寫。不再這裡令人家難堪了。很久沒寫這種公益貼文了。這種貼文為我招來災難的。恐怕鄭州之後,蒙難的就是我。不是政府整我,就是政府借助黃絲整我。)
Source: 陳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