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04, 2021

大學士余英時先生八月一日於美國壽終正寢

試述《春秋》筆法。英時先生乃「國史學家」,然則台灣報導都稱史學泰斗於寓所睡中逝世,不稱壽終正寢,香港稱為「史學大師」,不稱其為國史學家,英時先生乃中華民國人,台灣仍是自稱中華民國而報導避國之名,英時先生在世亦不強調是國史家、國學家,故此鄙人順從英時先生自身之意及其於台灣中央研究所之名,其學問亦遠超史學,故用宋人之榮譽,稱之為「大學士」。

稱「壽終正寢」,是英時先生以美國為家,故不是死於客寓,而是壽終正寢。特言美國,是魂歸異國,不歸本家。

今人重其生,古人重其死。論到儒家道統,近人都不稱國、不稱國學,更少言「正寢」,是為國恥,無家無國之恥!鄙人且看中國報紙願意稱英時先生為國學家,將之收歸華夏道統否。

(批評:英時先生也是晚節不保!在台灣去中國化、異族政權民進黨蔡英文總統統治之後取媚台灣。

我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親聽錢穆先生及其門生余英時先生演講多次。錢穆先生沒有晚節不保,他沒取媚於民進黨的陳水扁總統。)

按:香港《頭條日報》有寫「中國史學泰斗余英時辭世 享年91歲」,然則中國史學,就是國史,是我稱為國,英時先生不稱國也無妨。享年是寫九十有一、九十進一,不寫91歲寫91歲,是發生命案,英時先生倒臥現場,官差報上死者年歲,大不敬也!

《春秋》講的是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甚至大逆不道。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589657224/posts/10159274156592225/?app=fb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