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糟糕的原生家庭是看起來正常的,這種家庭看似正常,父母也沒有什麼特別過份的行為,但其實問題反而更大、更隱蔽,讓你變得越來越敏感廻避,還特別沒有安全感。但是你甚至連根源都找不到,只以為是自己的問題。
第一種是習慣性否定。如果父母一直跟孩子講︰「你的感覺是錯的、你要聽我的」,其實這是在摧毀孩子的精神生命。很多孩子脆弱、自卑、抑鬱,都離不開父母十年如一日的否定。例如,他們常常會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這麼簡單都不會,你這麼笨呢!早就跟你說,你就是不信。」對孩子而言,父母的批評和否定,就是在時刻提醒他「你很沒用、什麼都做不好」。在心理學中,如果一個人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對他的評價一直都是否定的、消極的,那麼以後無論他多優秀多努力,都很難成功,因為就在他快接近成功時,或者遇到一點挫折時,他心裏就會冒出一個聲音︰「你不行,你註定會失敗。」否定式教育看似可以讓「熊孩子」變乖,但卻是以摧毀孩子的自尊心為代價,讓他們長期處於在壓抑中。這種壓抑隨著時間的轉移會不斷堆積,到達臨界點時就會爆發。即使他們小心翼翼走過童年,長大後也要背負這份原罪,將父母的否定轉為自我否定,這也是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有種無力感、喜歡半途而廢的原因。
第二個是雙重束縛。例如︰一邊說讓你不要不捨得花錢,一邊又抱怨自己掙錢不容易;一會兒說「不管怎樣我們都支持你」, 一會兒又說「你怎麼都不聽話」。他們會忽視自己話裡的矛盾,也不管你會不會糾結〉會不會崩潰。雖然對你好,但又夾雜著讓你窒息的感覺,會讓你在「要瘋了」和「還能夠」之間反覆橫跳,有愛又有傷害,捨不得又逃不掉,所以痛苦,所以患得患失,還會讓你變得因為一點小事就崩潰大哭。但在旁人看來,你是幸福的,有時候甚至連你自己也這麼認為,經常自我證明父母是愛你的,一直給自己洗腦,有時會覺得自己是個白眼狼、不知足,直到真正覺醒的一天,才真正開始心疼自己。
那麼我們要改變的第一步呢?其實就是承認父母並沒有那麼愛自己。
為什麼自己受欺負,父母還要責怪自己?讓從自身上找原因。為什麼服務不能接受自己是少數群體?其實我們在很多問題上的困惑,大部份都源於我們事先預設了父母是愛自己的,所以我們才會奇怪為什麼他們會這麼做。從小到大,我們聽到最多的是,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父母都是為你好。但是隨著我們長大,我們會有自己的判斷和感受。很多時候我們腦子裡會有一個念頭,他們好像愛我,但他們好像愛的是理想中的我、完美的我、聽話的我,他們會做讓我痛苦的事、會拆掉我的門鎖、不尊重我的私隱、不關心我真正說了什麼。但是感受到了痛苦的孩子,有些會給父母找藉口,比如「無論如何他們都是出於對我好的目的,我不能讓他們不開心」。就是這樣的思維,會讓自己越來越痛苦。所以想要改變,第一步就是有勇氣承認父母沒有那麼愛自己。
Source: bywenans 柴先生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DE8-_IXTdiS/?igsh=MW1nbGFpaHFoang5OA%3D%3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