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30, 2020

零三沙士的防疫,起碼是董太親自落區教人洗手,政府高官落去洗街

零三沙士的防疫,起碼是董太親自落區教人洗手,政府高官落去洗街。那些就算是做show,都某程度上增加市民衛生意識起了作用,當時的「1:99」口號到而家都仲會記得。

而二零二零武廢,政府口口聲聲話「防疫」,但明顯沒有經常講消毒、洗手,只是不斷加強管制個人行為,派遣衙差四處阻止人聚集。政權明顯不是為防疫,而是借助瘟疫擴充權力、加強控制人民。

政府已經做到出面,出面到不怕敗露真相,因為他們的對家是一班腦袋轉得慢過IE的豬隊友。

Source: 我要焦土 Let You Burn

https://www.facebook.com/letyouburn/posts/197519425178759

Friday, November 27, 2020

防疫撚要生存,我們要生活

防疫撚生存我們要生活。

他們深信染了Covid-19 就會死,或者跳不到10cm那種生不如死,得出結論:要生存就是不能病當香港健康碼(安心出行)需要強制執行時,他們只會口頭反對,但身體力行支持的,因為他們心知肚明這類監控是十分符合其生存目標的。

防疫撚甘心放棄自由甘心被人監控有自由人不做要做豬欄裡的豬日日被品質監控,以為之後有好日子過,可笑的是,最後不論你健康還是有豬瘟,豬的結局都是被屠宰。

對我們珍惜自由、重視生活的人來說,要過這種令人驚驚青青的生活,才是生不如死,恐懼死亡不如坦誠面對死亡,珍惜每一日,而不是盲目把時間和金錢花在鳩防疫一事上,做一日人好過做一年豬

Source: 美國鵰 Bald Eagle

https://www.facebook.com/baldeagleliberatehk/posts/458952128823304

Wednesday, November 25, 2020

政府在行政上正式進入「臨時政府」的狀態

特區政府首長級不會再開長期職位,撤回所有公營部門正在審批的人事編制建議。

泰:在行政上正式進入「臨時政府」的狀態,為大灣港做準備。

Source: Chung-Tai Cheng 鄭松泰

https://www.facebook.com/chengchungtai/posts/1687214931452857


Tuesday, November 24, 2020

如何逃過基因盜竊?

現今技術,幾毫升的唾液,足以把人類整個基因組排列出來。至於,中共有否偷取過香港人的基因組?我會反問,中共不會嗎?派一大群人來香港收集了四分一人口的樣本,就必定純粹為了檢驗囉。而這個大數據庫已經收集成功了,其他零星數據則貶值,中共會否收集則難測了。

最近,因天氣改變而出現的第六波疫情,不少公司都強逼員工檢驗庚子風寒。當然,這是不適當的,可以從法律途徑追究公司賠償。要逃避又有沒有方法呢?

若然是自己提取樣本,隨便拿點公眾地方的食水就可以了。以別人用過的餐具更佳。把蛋白混水攪拌,外觀就會像口水。若然要在他面前吐出唾液,這就比較麻煩,但也不是沒有辦法。先漱口,把生紫洋蔥(可預先切好)放到口中咬碎,然後把生洋蔥汁吐給他慢慢化驗。若然,對方要用棒子伸到口腔內,盡量把洋蔥汁弄上棒上。但對方用棒子進鼻腔的話,那就沒甚麼辦法了。

至於,紫洋蔥能否有效阻礙對方偷取基因?我沒有絕對把握,始終不知道對方提取核酸的方法有多嚴謹。也是因為這樣,一直沒有寫出來。 至於,為何是紫洋蔥?洋蔥可以嗎?大概也可以,只是紫洋蔥的效果應該比較好。 或者,其實我家是務農的,種紫洋蔥。


Source: 敗傲籮即高 嘥仁時 (Bio Sciences)

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biologist/posts/1081419178974183




Monday, November 23, 2020

天才政府怪政策

五千大元。確診派五千大元。

嘩!聽起來,還以為是百貨公司有大特賣,割價促銷。原來是天才政府的瘟疫政策。

香港失業率為6.6%,就業不足率為3.8%。兩者加起來,超過一成。究竟有多少人的經濟出現困難?難以推算。再看這庚子風寒的死亡率,四十歲以下的感染死亡率接近零。兩者一比,嘩,機會來了囉。

這就真的是對不起醫護人員。

若有人故意去確診(雖然也很難),這就當然會增加醫療負擔。其次,他可能會再傳染給別人,一般人的免疫力應付得到,但冬天體弱的老人就受災了。

所以我說這是瘟疫政策,是散播瘟疫的政策。政府從來不重視市民健康,每年削減近十億醫療撥款,今年卻突然緊張你的健康。難道是良心發現嗎?

https://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413826

Source: 敗傲籮即高 嘥仁時 (Bio Sciences)

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biologist/posts/1080432185739549

Tuesday, November 17, 2020

當下,是一個令香港人台灣人迷惑,也令香港人台灣人痛心的時候

政治市。國師午間教路。當下,是一個令香港人台灣人迷惑,也令香港人台灣人痛心的時候。為什麼台灣政府這麼支持拜登上台,還迫不及待發出恭賀?為什麼香港的泛民KOL熱烈歡迎拜登上台?拜登上台是不利台灣和香港的。拜登明明講過,美國沒有義務防守台灣,民主黨的希拉莉也在被揭發的電郵講過,只要中共付出代價,會賣掉台灣給中共。

同理,拜登也會出賣香港。這是肯定會的。你以為不會?

不要認為特朗普將牌面搞大,拜登就一定要接特朗普開下的局。特朗普也沒有接奧巴馬、克林頓兩位總統的局!

這是一個政治謎團。

其實不是。

問題,就是答案。沒有其他的。

現實很殘酷,唯有看陳雲。

#泛民已將香港賣了給中共︰國安法是泛民玩港獨引入的,口罩令是泛民玩抗疫引入的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675521397225

Monday, November 16, 2020

香港醫師已經被納入bio-politics的羅網

由舊年護法運動期間,有醫師報差佬知有皮外傷的示威者開始,香港醫師已經被納入bio-politics的羅網。

一旦港府定下醫師必須舉報傳染病檢驗的標準,否則專業處分,香港行醫的政治風險極大,因為疾病有很多是傳染病。要檢驗得這樣就要檢驗得那樣,這只是個開始。醫師的病人資料隨便被充公,無業務可言。

香港醫師要準備移民或退休了。大陸醫師南下補充。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60187-20201116.htm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60187-20201116.htm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673877512225


後清——香港九七後的中文字體美學教育

香港九七後的中文字體教育,幼稚園高班(K2)的學生被要求寫刻印體的楷書。共產黨破壞華夏文化,在香港的教育學院做垃圾漢字教育

首先,學字體不能學印刷體,因為印刷體與書帖體是兩種字體來源。印刷體來自刻工,書帖體來自書家。(北魏的刻工字體可以轉為魏碑體,但那是明清兩朝書法家的改造)學生學字,要用書家之字,不是學刻工之字。例如那個天字,書法是絕不可以將「人」字放在「二」字的中間的!一學就錯,學生變得機械,毫無天真,以後美學無從談起。天字是天地玄黃《千字文》啟蒙字帖的第一個字,除了學字形,而是筆墨的比重,右捺是最後一筆,筆墨重,故此二字和左撇都用右捺來完成比重。以前教育很有效率,學字不只是學字,空間呼應和濃淡比重,不經意在啟蒙時代學會。此外當然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道理,三歲到八十歲都有體會,而且平仄押韻。但今日幼稚園教寫字的「今日的天氣」就沒什麼可以體會,純是為了認字而造句,而造句也沒有其他知識和美學傳遞。

天字四體


如果是用鉛筆學些刻工之字,模糊可辨就可以,無須筆劃勾勒形似,好似人工智能(A.I.)教學。中文的書寫字體辨認,當中學生可以筆劃歪斜,但究竟筆劃如何可辨,筆劃如何不可辨認,正是師生共識之所在,師生兩代人之所繫,此正是教育之宗旨,何須依照印刷體來強行?

以前,我在幼稚園字是學書帖字 ,不論用毛筆還是鉛筆。是幼稚園先生用紅字毛筆寫了,學生跟住學。

我認為香港的教師註冊應該取消,由校長及教務長根據資格或學識決定聘用。因為目前香港的教育文憑,就是訓練這些垃圾老師出來,教共產黨的一套垃圾中文。毫無常識,更無學識。在強逼的免費教育之前,中心學由校監督導。以前的辦學者會禮聘宿儒(退休學者、名士)為校監。校監當然也有偏狹的,先生也有失德的,但鄰里有口碑,競爭之下有優劣之分

語音之變,字體之變,書體之變,是時代之變。香港近年教育局規定的刻印體的嚴格教學,是中共為中文教育帶來之一大災難。猶如清朝降臨香港,中共被網民戲稱為後清,不無道理。清朝規定用官方小楷來應試,規定生員要寫規矩的館閣體(由明朝台閣體而來),否則不能入中選翰林。館閣體是方正、光潔、烏黑而大小齊平的官場用書。「方」指字形方正,然而書帖是文章,文字有大小、有方長、有斜正,館閣體要求字要寫得方,只好截鶴續鳧 ,大字促小,小字展大;《莊子·外篇·駢拇》云:「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館閣體是寫文字,不是寫文章,字字大小相同,猶如用毛筆寫刻印體。

明朝考試用《四書》(以北宋朱熹的註為本),不考《五經》,明成祖、永樂帝朱棣推崇的就是沈度的台閣體,明成祖褒揚為「我朝王羲之」,下令翰林習寫,推之全國:

沈度,明成祖稱為我朝王羲之3

魏晉時期,朝廷的奏議小楷如此,大小斜正任其自然。皇帝捧讀,可知事,亦可知人知時,明清制定館閣體,於是大臣上朝書體,千人一面,魏晉唐宋君臣之性情相交也隨之消失無踪。


鍾瑤書

(按:那位幼稚園先生的紅筆米字,也不是照書法或刻工的筆劃。其身不正。)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424302/%E5%8D%B3%E6%99%82-%E6%B8%AF%E8%81%9E-%E7%B6%AD%E6%B8%AF%E6%9C%83-%E6%8A%84%E5%AF%AB-%E6%B0%A3-%E5%AD%97%E4%B8%80%E6%8D%BA%E5%94%94%E5%95%B1%E4%BD%8D%E8%A2%AB%E5%9C%88%E9%8C%AF-%E5%B9%BC%E5%9C%92%E5%AE%B6%E9%95%B7%E6%84%9F%E7%84%A1%E5%A5%88-%E9%8C%AF%E5%95%B2%E5%92%A9

https://hk.news.yahoo.com/juicy%E5%8F%AE-%E6%8A%84%E5%AF%AB-%E6%B0%A3-%E5%AD%97-%E6%8D%BA%E5%94%94%E5%95%B1%E4%BD%8D%E8%A2%AB%E5%9C%88%E9%8C%AF-054000022.html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673178482225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673662492225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3951457

Sunday, November 15, 2020

總統大選前夕的美國超極簡史


預計本文刊登之時,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衝線階段,故特意為讀者理順美國史脈絡,就當作〈論美國歷史翻案風〉系列的大綱插播吧。

北美十三洲的商人地主等本地精英,為了反抗英國重稅而聯手起義,開國元勳們受到啟蒙運動及人道主義薰陶,當中即使有人自身蓄奴(如傑佛遜),也承認奴隸制度並不公義(若今左翼群眾毀其銅像,實欠公允),但先後在槍口一致對外及建國百廢待舉的情況下,將此議題存而不論,期望黑奴經濟自然淘汰;不幸事與願違,軋棉機的發明,不單沒有如發明家期望般,使依靠黑奴的棉花種植業儘快不再勞工密集,更反令產量大增,終令南北政經矛盾爆發,引致南北內戰(廢奴運動則是現代平權運動之鼻袓)。

南北內戰最後北軍得勝,重建南方、賦予黑人完整公民權以及扶助他們脫貧而成為完全自立公民之大計,因各種政治及經濟緣故而失敗收場。至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未,白人保守勢力奪回南方洲份的控制權,引入種族隔離制度。另外,由於美國南北州份的民主黨在內戰期間各自站錯邊,以致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政黨政治是共和黨獨大七十年,期間只有兩位民主黨人入主白宮

參與二戰,打破孤立主義傳統

上述政治生態,衍生出官商勾結、金權政治,那段時期的高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之間),更被稱為「鍍金時代」(Gilded Age);而阿當史密的古典經濟學說更成為金科玉律。故該段時間內,工商業急速發展,但貧富懸殊,而政府庫房水浸。1929年10月華爾街股市崩盤,雖然時任共和黨總統胡佛已開始採用凱恩斯經濟政策,但其人已經與大蕭條掛鉤,翌年大選即被民主黨的小羅斯福取而代之;又因史無前例三度連任,小羅斯福的「新政」幾成凱恩斯主義之代名詞。

偷襲珍珠港令小羅斯福成為戰時總統,連同一年前(1940年)因法國淪陷而帶來的備戰動員,美國投入了「總體戰爭」(Total War)。新自由主義者常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才是把美國帶出大蕭條陰霾的要素,忘卻軍事上的凱恩斯主義才是此種學理之極致;美國國防高開支至今仍揮之不去。參與二戰,美國完全打破了立國以來的孤立主義傳統(注意那是建基於華盛頓的離任演說,無關違憲與否),但小羅斯福對蘇聯及國民政府失諸過份天真,前者獲得半個歐洲,後者因不和而扣減國府援助,最終共黨赤化神州。

聯合國是小羅斯福帶領美國重構世界秩序之基石。常任理事五國的機制,前提是建立在中國由親美民國當權,及蘇聯乃可信之合作伙伴;是故冷戰爆發,此體系出閘脫腳。後來中共取代國民政府,縱有當時的戰略需要,終歸是錯上加錯;如今聯合國數據中心竟計劃設於杭州,其人權理事會又由獨裁國家盤踞,可見戰後世界秩序至今,業已開到荼蘼。

選戰花生,皮相下之深增矛盾

冷戰爆發引起麥卡錫主義,學術界與娛樂界成為公務員系統外的主目標;這亦是共和黨完全告別孤立主義,轉型成反共鷹派政黨。其時媒體對公審型態的國會聽證會反感,也是現代民主共和兩黨左右之爭的啟端。及至民權運動及越戰,矛盾更形激化,主流傳媒質疑美軍官方一味唱好之說,以及同情反戰運動,更令保守派對他們更厭惡。

凱恩斯主義得以成功,有賴前述「鍍金時代」累積了龐大老本;但軍備競賽、太空競賽、越戰及福利開支,全都是花錢如流水的項目。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老本時有窮盡,聯同七十年代初的石油危機,為新自由主義打開大門。直至冷戰結束,階級左翼成為票房毒藥,美國民主黨與西歐左傾政黨,全面靠攏平權運動所衍生之文化左翼,並向貨幣學派妥協 - 此乃後冷戰「新自由主義照遍大地」之New World Order。

一如筆者在過去多次提到,2016年英美的兩大巨變,是對前述廿多年來現狀之反作用力。如今的美國選戰,只是舊化了的「新秩序」,以至再上一重的戰後秩序,其既得利益集團之總反撲,也顯現立國二百多年政治矛盾積累的總和而已。

Source: 靳民知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11-15-2020/67970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20

我為什麼一直支持特朗普總統?

我為什麼一直支持特朗普總統?於本土而言,特朗普上台,中美鬧翻,為香港經濟和政治帶來災難。他強迫中國貨物加稅和強迫中國輸入美國農產品,也為中國的工人階級和廣大農民帶來災難,中國哀鴻遍野。於天下而言,特朗普糾正左膠邪道,煞停社會主義的歪風邪氣,解救美國工農階級,也最終解救香港及中國

我一直支持特朗普,不是出自本土或中國私心,而是出自天下公心。這就是儒家政治的情懷,正如孔子讚賞齊國的宰相管仲,雖然管仲令齊國強大之後經常欺負孔子的魯國(齊國一向欺負魯國),但孔子認為,沒有管仲輔助齊國中興,諸夏的天下都會蠻夷化。另外,管仲的私德不好,曾經侍奉二主,做宰相之後大興商業侵犯鄰國利益,令魯國賠本,魯國國力轉弱,但孔子並無計較,管仲有負於魯國,但管仲有功於天下,孔子讚賞管仲,這叫做春秋大義!上過我《春秋左傳》課的同學都知道孔子的天下公心。 

(特朗普與我的仕途也有妨礙,但基於天下公心,都是無關重要。這些機密的事,不在這裡講。知道的會友也請保守秘密。)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661969852225

Tuesday, November 10, 2020

記者就是公眾

當世界變得太荒謬,一些原本清楚的界線,變得模糊不清。

跑法庭的記者每晚更新明天「菜單」,列出全港不同法院審訊的案件,「東區」「沙田」「觀塘」都是法院的稱呼,外加時間,案情。

由於一間傳媒的記者人手有限,基本上只能挑選較有新聞價值的案件來聽審。而昨天晚上夾雜在眾多反修例襲警案和暴動案之中,有一件案件:「粉嶺一庭 1200 新案提堂」,被告就是《鏗鏘集》的編導蔡玉玲。

記者變被告,不是第一宗,也不會是最後一宗。但這宗的標誌性意義是,被拘捕的是一名資深記者,她所「犯的法」就是幾十年來偵查記者必定會使用的工具:車牌查冊。

不過,因為政府相關申請表在去年10月修改了,可供申請者按下剔的選項,取消了可以自行填寫「新聞採訪」的「其他」空格,變成只有「其他有關交通及運輸的事宜」,「進行法律程序」、「買賣車輛」三個選項。「新聞採訪」並未在選項之中。蔡玉玲因而被控告「虛假陳述」。

事件震驚香港新聞界。蔡玉玲因為「公眾之事」被拘捕,被控告,被帶上法庭受審。今日中午,距離開庭一個多小時,全港新聞界的友好,都抽空到粉嶺法院。大家知道,法庭坐位有限。想入去法庭,要早一點到。

法庭的聽審座位,分三類派發。第一類是「家屬位」,讓每名被告人幾位家人可以入內;第二類是「記者位」,讓傳媒派代表採訪;第三類是「市民位」,讓普羅大眾入內旁聽,也是法院透明度的一種。少年庭就不設公眾旁聽席,保障未成年人私隱。

以往轟動大案,例如佔中九子受審,由於記者席有限,記者有時也要跟熱心市民早於開庭前四至五個小時,例如凌晨三點到法庭外輪候排隊。記者無奈地跟市民搶位坐。

但今次就是不同,到來的熱心市民不是太多。法院方面雖然早有預備,除了原來審訊的法庭,還加開了另一個法庭,做現場直播,但始終受限於疫情,部份座位要封起來以拉遠社交距離,座位更加減少了。

法庭職員「照慣例」安排門票派發,開了一條「記者隊」,一條「市民隊」。但諷刺是,極目張望,全場百計來旁聽的人,全部都是記者,更多是新聞界老前輩,不少人曾經在編輯室日理萬機,製作多宗大新聞的新聞行政人員。

是一個甚麼的時代,把記者送上了犯人欄,來旁聽的、採訪的、表達支持的,都是新聞界的記者?這樣再分類「誰是記者」「誰是公眾」已顯得蒼白乏力。

當低調實幹沉穩的記者,因為採訪眾人之事,變成了新聞主角,就難以說明,記者可以抽空遠距離觀察;

當記者為公眾利益採訪面臨檢控,也難以再有一個所謂和「公眾」和「記者」身份的差別;身為公眾也要關心記者之事,記者的公眾面向,從未如此清晰。

所謂「記者」和「公眾」的距離,還要是當社會容許記者有一個安全安靜的空間,在不受干擾不受壓逼下採訪,這種分類還有一點「專業運作上」的意思。

我今天拿着「公眾人士」的法庭票,又把過往以記者身份拿到的一堆「傳媒」法庭旁聽票拿出來對比,覺得這個分類,今天變得無比諷刺。

有新聞系學生來排隊,希望見證這個歷史時刻。

有年輕電視台記者來排隊,說今天特意拿了休假來,說不知還可以做些甚麼。

有已轉業的報館前高層,今天又向公司請了假,希望以朋友身份支持一下。

他們全部都是在排那條「市民票」的隊。

法庭職員不斷勸大家怎樣排隊,怎樣站,原意是想維持秩序。我忍不住跟職員說:「這批人很斯文的,不要擔心。」「還說甚麼『記者』不『記者』?這裡全部都是記者。」

開庭了,只是一分鐘。法庭女書記以流水作業的口吻讀出了兩項控罪,問被告人明不明白。有點微胖穿了闊褲子的蔡玉玲,清楚答了兩次:「明白」。

旁聽席的人後來說,不少人在這一刻,已經眼眶凝了淚。之後,還有漫長的審訊。一分鐘,12時零1分,男聲喊了一聲COURT, 案件押後至明年一月再審。

這批人魚貫離開法庭,蔡玉玲也因為繼續獲得保釋而出來,跟友好們擁抱握手。很久沒見的友人,這刻在眼前出現了,她驚訝地上前抱抱。一向沉穩的她,在如此場面下,壓力還是大的,臉色比平日紅潤了一點。

離開法院的時候,百計攝影記者已準備好半圓型的拍攝陣式。這個浩大的場面,令我想起前特首曾蔭權被控時,也曾經出現過這麼多記者。

而在對面馬路的行人路,站了好幾個警員,連警告旗袋也揹了出來,內裡包括捲起收好了的「違反國安法」紫旗,還拿起攝錄機拍攝這批安安靜靜來採訪的記者。

記者手無寸鐵,除了拿相機拍攝,拿筆寫字,記下正在發生的一切,還會幹甚麼?回應荒謬,目睹同業被捕,可以做的事,就是繼續採訪。


Source: 譚蕙芸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3566648520090214/


Saturday, November 07, 2020

The Great Barrington Declaration

As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ologists and public health scientists we have grave concerns about the damag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mpacts of the prevailing COVID-19 policies, and recommend an approach we call Focused Protection.

Coming from both the left and right, and around the world, we have devoted our careers to protecting people. Current lockdown policies are producing devastating effects on short and long-term public health. The results (to name a few) include lower childhood vaccination rates, worsen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tcomes, fewer cancer screenings and deteriorating mental health – leading to greater excess mortality in years to come, with the working class and younger members of society carrying the heaviest burden. Keeping students out of school is a grave injustice.

Keeping these measures in place until a vaccine is available will cause irreparable damage, with the underprivileged disproportionately harmed.

Fortunately,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virus is growing. We know that vulnerability to death from COVID-19 is more than a thousand-fold higher in the old and infirm than the young. Indeed, for children, COVID-19 is less dangerous than many other harms, including influenza.

As immunity builds in the population, the risk of infection to all – including the vulnerable – falls. We know that all populations will eventually reach herd immunity – i.e.  the point at which the rate of new infections is stable – and that this can be assisted by (but is not dependent upon) a vaccine. Our goal should therefore be to minimize mortality and social harm until we reach herd immunity.

The most compassionate approach that balances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reaching herd immunity, is to allow those who are at minimal risk of death to live their lives normally to build up immunity to the virus through natural infection, while better protecting those who are at highest risk. We call this Focused Protection.

Adopting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vulnerable should be the central aim of public health responses to COVID-19. By way of example, nursing homes should use staff with acquired immunity and perform frequent PCR testing of other staff and all visitors. Staff rotation should be minimized. Retired people living at home should have groceries and other essentials delivered to their home. When possible, they should meet family members outside rather than inside. A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list of measures, including approaches to multi-generational households, can be implemented, and is well within the scope and capability of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Those who are not vulnerable should immediately be allowed to resume life as normal. Simple hygiene measures, such as hand washing and staying home when sick should be practiced by everyone to reduce the herd immunity threshold.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open for in-person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such as sports, should be resumed. Young low-risk adults should work normally, rather than from home. Restaurants and other businesses should open. Arts, music, sport and other cultural activities should resume. People who are more at risk may participate if they wish, while society as a whole enjoys the protection conferred upon the vulnerable by those who have built up herd immunity.

Source: Dr Kulldorff

https://gbdeclaration.org/

Friday, November 06, 2020

我如何看深層國家

說到深層國家,很多人以為是陰謀論怪談,不願以現實方法看待。可是,政治本來就是陰謀和陽謀,外星人鬼怪以外的陰謀,本來就屬政治。況且,深層國家已經不再隱藏,以往的陰謀都續漸變成陽謀。

若然深層國家存在,而又如此厲害,人類豈不是都已全受他們控制?

我認為不是。因為深層國家絕對不止一個。他們本來就是鬆散的組織,做事不急,也沒有明確指示,大概是以集體領導方式運作。而不同的深層國家,也有不同的利益關係。他們不一定要合作,甚至有時敵對,也會用陰謀暗算對方。這正常不過,始終他們的權勢很大,不鬥爭才怪。

三流的政治家,會配合(fit into)不同的深層國家,成為被利用的棋子,從中取利。這級數的政治家,多數要交出身敗名裂的把柄,識深層國家放心使用。

一流政治家了解深層國家的利益與爭競,能交涉在其中有時牽制一下,又放一下,與深層國家們互相憎恨,也互相利用。因為沒甚麼把柄被在深層國家手上,深層國家始終不放心,總希望把他們拉下來。那麼,怎麼深層國家要任由這種政治家出現?因為他們提出了深層國家沒想過的可能性,就是一個能處理世界的新方案。只可惜,能否執行到底,還看時局。

說到尾,深層國家就不過是政治的一部分。政治家以至平民,都避不了與深層國家交涉。而在今次美國大選,就看到深層國家如何用造票、傳媒、社交平台,傾巢而出,上演一場好戲。不過,似乎還未到戲肉呢。




Source: 敗傲籮即高 嘥仁時 (Bio Sciences)

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biologist/posts/1066739763775458

特朗普經營的家族政治(Trump dynasty),遭受美國的財團政治(syndicate)反擊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美國目前進行的民主鬥爭,是財團政治(syndicate)vs 特朗普家族政治(clan/dynasty)的鬥爭。Syndicate是美國的政商集團,政商集團是深層國家的表面結構,囊括了政壇、商界、學界和傳媒大亨,他們的能耐驚人,例如可以策反共和黨的老鬼來反對特朗普,也可以將失智老人拜登捧上總統候選人,而拜登可以在地牢競選,即使他頻頻出洋相,叫錯人名,答非所問,也無礙他得到目前超過半數的普選票。目前對抗特朗普的政商集團,橫跨兩黨,包括要趕走特朗普的共和黨老鬼,另外是蠶食老懵懂拜登權力的民主黨的「吃窮拜登」(Biden free-lunchers)集團——我稱他們是吃窮拜登,是副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和佩洛茜這些人,都是美國盤根錯節及與中共利益勾結了三四十年的集團。

美國也有執政家族的傳統,上世紀有the Roosevelts, the Kennedys, the Bushes and the Clintons,本世紀有Trumps。只是特朗普家族的起家不大光彩,他爺爺Friedrich Trump 從德國移民美國,遇上尋金熱,很多暴發戶出現,他爺爺是經營高級妓院發跡的,之後投身房地產漂白身世。特朗普自己也是這種發財經歷,只是經營的是所謂模特兒公司。只是信奉的是英雄莫問出處的用人唯才的精神,特朗普才可以做到總統。

2016年的總統選舉,除了是保守主義激進自由主義之爭,也是克林頓家族與特朗普家族之爭。在總統選舉懸而未決的時候,英國的The Independent 今日發表了個民調,61%的美國民族反對特朗普的兒子和女兒從政。特朗普在選舉的牌面處於落敗,但英國的報紙為何還要攻擊他呢?這當然是衝著特朗普來的民調。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0/11/03/trump-family-political-dynasty-433895 


上圖是Ivanka Trump 2020年隨父親訪問印度的驚艷照片。

特朗普的clan之所以遭到集團顧忌,是因為他引入民粹政治,可以拋離黨友及樁腳,另外是他入主白宮之後,扶植女兒及女婿從政,將毫無政壇經歷的女兒和女婿帶入白宮,吃相凶狠,女兒伊凡卡是總統助理,女婿Jared Kushner 是白宮的高級顧問,而且一家都是英才相貌,堂堂正正,這是萌芽中的甘乃迪家族(budding Kennedys),他女婿是Observer Media的東主,也擁有Cadre地產集團,被戲稱為猶太裔的Joe Kenndy,即是喬·甘迺迪三世 (Joe Kennedy III),Jared在曼哈頓的辦公室有甘乃迪總統的肖像。如果特朗普的政策是繼續與中國和好、繼續全球化撈錢,那沒所謂,分薄一點就是,中美利益的餅做大了也可以分給特朗普家族。

但問題來了!特朗普開拓的是新時代保守主義政治有特定的經濟政策、外交結盟和意識形態,以及重塑美國精神,另外是新媒體、社交媒體用於總統家族崇拜——特朗普家族在社交媒體塑造的是聖父、聖母和聖嬰都有的家族,這個政治藍海(blue sea)給特朗普家族佔據了,那些布殊家族、甘乃迪家族和華爾街財團還不跳腳嗎!

故此要將他整下來,如果他有能耐回上去,必須要與參議院眾議員的老鬼和政商集團重訂利益盟約,內閣官員要有民主黨的人,甚至副總統是民主黨的人。選舉一旦懸而未決,進入漫長訴訟,特朗普即使當選,也要七折八扣地讓出權力。

假如拜登當選,他即使不會中途因病退出,也會被政治肢解,令美國返回正常的集體領導和財團政治。如此一來,美國政治就返回穩固的財團政治巢臼,繼續新自由主義的progressive politics,借助新冠流感來進行計劃中的世界衰退,推進全球化、克制一下中共之後與中共同流合污,在社會上推行最低收入、福利國家、借助公共衛生統計DNA和管制行動自由、借助平等權利管制言論自由。

至於中共,由於缺乏自由經濟的基礎——憲政民主、自由言論、自由大學及政黨競爭,中共無法培養政商集團,任何威脅共產黨執政的政商集團——例如馬化騰的騰訊和馬雲的阿里巴巴和螞蟻,都被拿下。好笑啦:那些可以威脅共產黨執政的政商集團,不正正就是可以與西方抗衡的政治集團(syndicate)嗎?它們也是紅二代,是黨的血脈啊。為什麼習近平總書記要在美國大選之日,自廢武功,十一月三日,將馬雲的螞蟻砍下,又在同日公佈華為的洋人副總裁華為的洋人副總裁、曾經領導華為用公關戰對抗美國的愛爾蘭人Joe Kelly在深圳暴斃,向將來執政的美國政府獻上投名狀呢?中共真不愧為生存專家,習近平是大丈夫能屈能伸,韋小寶的本領使出來了,香港跟住中共,說不定明年美國復甦,中國妥協,香港就有運行。

#美國大選的戲碼要看出趣味、看出財路,需要有人來評戲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te-lang-pu-jing-43587986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648994502225

評特朗普vs拜登之懸而未決

評特朗普vs拜登之懸而未決。

民主起碼有戲可看,而且看戲的人和評戲的人不會被抓入監牢,做戲的會被投入監牢。這就是民主優勝之處。

共產國家是做戲的人不會入監牢,評戲的人會入監牢,看戲大笑的人被勞改,只有sleepy audience可以苟存。

——國師評論美國的選舉鬧劇和拜登傻人做戲參選。《民主戲一場》,陳雲著作,2007年。此書市面難尋,讀者可pm華夏聖言出版社面書專頁聯絡代售。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648767967225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6504338622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56S5Hhsr4

美國大選無結果,拜登被擺上枱,三種變局決定中港命運(謄抄)

美國大選結果目前仍然懸而未決,現在是美國總統大選延長賽,勝選者依舊在等,很可能難產,最後要剖腹產子,雙方尚未達到可以勝出選舉的270張選人票的勝選門檻,但拜登目前以264票比214票領先特朗普,拜登要再拿下一個州,始可以宣佈勝選。下一個拜登能取下的州份,很可能是目前他略為領先的內華達州。

在選舉之前,由於美國民主黨誇大疫情,郵寄投票的情況比較多。郵寄投票是非常容易出錯或造假的,容易令人乘虛而入,所以特朗普之前一直反對郵寄投票。另外,郵寄投票亦需要較長的點票時間。此外,也傳出美國的軍警人員明明已經投票,卻發現張票被丟棄。還有重複投票、去世的選民都被人冒認投票,這些比較常見的古怪現象,令投票率超過100%。這些有的是以往曾見的出錯,但今次見到的選舉無弊就比較多,例如一些投給特朗普的選票被刻意丟棄。

特朗普已經準備好訴諸聯邦最高法院來排解計票的紛爭,他的競選團隊宣布,已要求威斯康辛州重新計票,並且在密西根州和賓州提出訴訟。特朗普可否重奪賓州呢?這三個州都是贏得總統選戰的關鍵州份(有時稱作搖擺洲或Battlegrounds State)。拜登較早時在密歇根州和威斯康辛州獲勝,使他離勝利更近;昨天晚間,特朗普陣營又在第四個州喬治亞州提出訴訟,其實特朗普在這個州的領先幅度已經縮小至不足一個百分點。雖然投票和計票程序可能存在異議,但目前還不清楚這類爭端會否影響最終結果。

今次的選舉應該不會變成好像2000年的總統大選一樣。上次喬治布殊參選,要靠聯邦最高法院裁定。2000年的總統大選,最終的選舉結果在經過36天的爭議後才最終定案。當年聯邦最高法院沒有判決重新點票,而是判斷小布殊取得佛州25張選舉人票,擊敗民主黨候選人戈爾,當選第43任美國總統。目前的訴訟要在地方法院先上訴,地方法院接受之後,不論勝敗才有可能上訴至最高聯邦法院。聯邦法院親共和黨的保守派法官較多,會否對民主黨的拜登不公平呢?我認為他們的政治立場只是在立法上有所影響,例如有爭議性的平權立法、立法限制持槍權或婚姻權之類,政治立場才會影響法學判斷,因為這些事情本來就受意識形態影響。選舉訴訟的判決,很可能先按法理和表面證據,黨派立場未必有影響。

今次令我們感到難以理解的,是拜登為何會參選。拜登後來醜聞纏身,在選舉論壇及日常訪問中顯示是失智老人,例如說話期間入睡、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經常認錯人、搭錯話等,但為何他仍得到這麼多票呢?對於他兒子Hunter Biden的醜聞,主流傳媒居然在選舉期間可以封鎖不報道,連質疑也不去做。這是頗為古怪的,因為候選人家族(特別是Hunter Biden)的醜聞是有牽涉到父親Joe Biden身上,而這是顯示其人格受到質疑,或顯示和中國的交易有問題, 這是影響到美國的福祉。為何這般醜聞得不到報道?而拜登家族的醜聞,以為他本人經常擺烏龍、失智的情況,民主黨人並非懵然不知,拜登即使當選總統,也極可能只會成為弱勢總統。既然如此,民主黨為何仍推他為候選人?比拜登有魅力、有能力者比比皆是,難道要待他上台後才彈劾他、把他拉下台?如果拜登當選,那為何要令特朗普失敗?

特朗普所做的,是前任民主黨總統奧巴馬開始了做但因為沒有魄力而無法做好的議程,例如把工廠由中國搬回美國、叫蘋果智能手機把一些生產線搬回美國等,這些都是無法完成的。第二件特朗普所做的事,就是要拖垮中國,不讓中國稱霸,威脅美國地位。特朗普是民粹派的領袖,因為他不是共和黨內的人,他是倚靠民眾的。在一些工業生產線搬到中國之後,美國人失業相當嚴重時,他走出來保護美國低下階層,保護一些農業、工業的州份;他有點不守規矩,共和黨的老總統和老政客都相當討厭他,公然說不支持他連任,即使屬同一政黨亦無人情講。但問題是,特朗普正正就是一個外來人(outsider),他在黨內是沒有根基的,再做四年,完成美國的復興大業和滿足他少許個人崇拜就可以。特朗普的人脈不會在共和黨內紮根,那為什麼在他部署美國再工業化和對付中國 (decoupling China)的時候將他拉下馬?

假設特朗普連任,他的權力在連任之後是不會過大的,因為參議院和眾議院有制衡的權力,而且就國際層面而言,特朗普也拉攏了日本、印度、澳洲等盟友國家參與各自的再工業化和反中共的圍堵圈子,這些盟友加入後,同心協力,亦會制衡特朗普。

現在美國面對什麼問題?如果在選舉期間已有這麼多爭議,而各州未能在12月8日前解決點票問題,或者在12月14日各州的選舉人投票時仍未能最終決定正副總統人選的話,國會就有權介入,屆時將會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分別選出總統及副總統(眾議院選出總統,參議院選出副總統),之後由於一個黨控制眾議院、一個黨控制參議院,所以兩黨有機會成立跨黨派的內閣來主導政策。

我推算,今次選舉舞弊的情況會令特朗普有機會以打官司勝利而連任, 這是其中一個推算,但訴訟需要舉證和定罪,過程需時,大概一年半載,訴訟期間特朗普可能要退位,由跨黨派的委員會代理,到時就有戲看了。另外一個推算,做法就如前所述,選不成就由參眾兩院各自選出副總統和總統;由於是間接選出,所以要聽參眾兩院的說話。別以為美國沒有總統、兩黨在鬥爭,中共就能喘一口氣,因為跨黨派的委員會執政會相當強勁。如果拜登勝選而特朗普又放棄訴訟,以拜登這副尊容,上了台也有機會被彈劾,接著又是參眾兩院推出一些人來代替。

若由一個誇黨派共識的執政內閣來對付中國,將會是一致地對中國強硬的,他們不像臨時工般不用負責,只會一改之前特朗普那種柔和身段(即「又傾又砌」,時而跟中國友好,時而不理不睬)。若果拜登上台、遭受彈劾、再另覓人選,或者總統無法擺平、由參眾兩院出任臨時內閣,又或者出現最戇居的情況,拜登上台,但痴痴呆呆,內閣既有參議院有眾議院的人,民主共和兩黨並存,那麼對華的敵對意識就會相當統一,不會有特朗普那種個人的周旋或讓步空間,屆時特朗普總統部署的再工業化及打擊中國的功勞就會被跨黨派內閣奪去,變成集體利益。

特朗普若要等待訴訟完成才能連任的話,情形就會不如2016年輝煌地擊敗希拉利當選那樣威風,要透過官司來慢慢當選,會顯得有點名不正言不順,做起事來會比較弱勢,做事會較穩健,會尊重議會和政府的規章,他會乖乖地完成餘下任期,不敢太囂張。至於拜登,我覺得他是一個犧牲品,因為這種人沒理由會獲捧為候選人,而且大選日前爆出如此大的醜聞在他身上而他本人又不去否認,這是致命的,所以拜登這個人將會成為中美友好時期以及中美大財團、政客串謀一起謀生那個時期的犧牲品。拜登血祭天地,一命救全家,善哉善哉!

Source: 陳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1xAI4womc&feature=youtu.be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647889222225

Thursday, November 05, 2020

2020年是陰謀操作大行其道的一年

2020年是陰謀操作大行其道的一年。除了新冠病毒的計劃衰退和重設經濟、限制自由的大陰謀之外,11月3日,美國大選,有個小陰謀。

之前,是在10月29日開完的中共五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選了這個日子,先看看能否集中自己權力,之後應對美國的大選結果。再之前,特朗普總統試圖想延後選舉,賺取疫病平復的時間來避免太多的郵遞選舉,但不果。

11月3日,螞蟻支付系統在上海上市被煞停。習近平選了這一天,對付自己國內的財閥,也同時向美國的特朗普示好。原本要去美國撈世界人錢的螞蟻,被送回中國上市,要撈中國人的錢,並且抽乾三萬億元的中國人的人民幣,也連帶了很多華爾街券商的利益和中國紅二代財閥的利益。11月3日,習近平打垮了這個停泊人民幣和收集人民交易數據的交易系統,順帶挫了華爾街大鱷的銳氣,給特朗普送上一個連任之前的小禮物。

究竟特朗普總統能否連任?習近平總書記的禮物是否白送了?

其他的,在其他的地方講。一般人來說,以上的已經是無可忍受的真相了。

#我昨日的短片,就是將兩件中美的大事並列:https://youtu.be/YtNMZkupOrk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647196757225


總統的真空期

 隨着美國民主黨選舉舞弊,美國總統大選看來會訴諸法院。這段時間,美國總統權力真空,權力會落在國會上,但實際上不敢輕舉妄動。

這時候,世界會發生甚麼大事呢?

然而,這次選舉舞弊已經破壞了民主制度不公開記名的投票制度將成為歷史,最後也就是極權監控。若然,特朗普無法取回本來的總統席位,共產黨控制的拜登政權,會讓中共在四年間追趕及滲透美國,之後就是超大型戰爭收場。誰贏了,也是走向極權。

大格局,大時代。大家要坐穩。


Source: 敗傲籮即高 嘥仁時 (Bio Sciences)

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biologist/posts/1065358213913613

Wednesday, November 04, 2020

特朗普vs拜登,不論是誰當選,都是世界新秩序、防疫新常態的激烈鬥爭(謄抄)

今日有兩件大事發生!

首先是螞蟻金服(簡稱螞蟻)上市集資345億美元,號稱「世紀IPO」,終於在公佈新股派發結果前一日,萬眾股民期待暗盤會升幾多百分點時,突然宣佈煞停上市。這令大家明白,即使在社會主義的中國,一個可以掌握到如此巨大現金流(幾乎可以媲美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結算系統)的支付系統要上市時,國家必須要監管,監管程度足以令螞蟻上市暫停。港股凍結1.3萬億港元,停泊的資金足夠買起半個港股市場。此事令很多華爾街協助上市的券商大失所望,本來想賺的錢都失之交臂,這顯示中國金融的改革或商業誠信已經破產。

第二件大事,拍片此刻,美國大選正在點票,拜登85票,現任總統特朗普72票。既可說特朗票數落後,也可以說正在追近拜登。我想說的是,無論是誰當選,我們都要面對世界新秩序、新生活常態的激烈鬥爭。

美國總統大選之所以舉世矚目,皆因世界已經走到三岔口(crossroad)。歐洲、中國和美國都有不同措施,應對即將出現的經濟大蕭條、國家債務危機、工人失業增加、收入低下,社會福利(如退休基金、醫療保險)也會崩潰。

目前有兩大道路可走。

第一條路,是繼續向前行(不知道是否行得通,總之繼續向前行),是progressive apporach(前進的做法),亦是激進自由主義radical liberal)的做法。既然有新冠狀病毒,就不管它的殺傷力是否很大,也要藉口以公共衛生作監管(因為大家都不敢反對,只能無奈地接受封城、罷市、罷課等),用這方法來製造極突然和強烈的經濟衰退藉此縮短復甦時間(這個我的估計,未必能做到),之後推出社會主義、社會福利國家的政策,來解決低下層就業不足、社會福利基金和醫療基金供款不足的問題。落實的做法是加強全球化、實施基本收入保障,人們不用工作也會有一筆金錢存入戶口。表面上很快活,但這是很危險的。

接著就是借助衛生之名,加強監管,因為既然持續在社會供款、供公共醫療保險,便必須令你不會生病,不生病就要監管你,看管你不要去有傳染病的地區,用手機程式綁定你的手機,檢測結果不是virus-free(無病毒)便不准坐飛機。與此同時,鼓吹自由的移民,吸引年輕的勞動力來打工,交稅供款。另外是促進各種平等權利,使更多人加入就業和供款行列。這是美國民主黨拜登的政策。聽起來很吸引,但是會崩潰和翻車的。

第二條路是返回舊路,回去幾十年前的狀態,是regressive approach,亦是回去民族國家(nation building)、「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做法,重建本國工業,將流失去中國的工業帶回,主張區域經濟,以抵制全球化,並鼓吹地方自治、鼓勵自力更新。這叫保守主義,即是共和黨特朗普主張的政綱。

美國今日的總統選舉結果,將顯示世界第一大國的選擇,但其他國家地區,如歐盟、加拿大和中國,會有其他選擇。特朗普執政四年以來,我認為他最大的優點是言行一致,即政策上的consistency,而且他堅持用和平方法,不會為了連任而做戰時總統,搞小規模的對華戰爭,令自己有較高機會順利當選。

如果特朗普連任,世界將會有些較正常的制衡每一個地方奉行不同的主義,美國奉行保守主義,返回二、三十年前的狀態,歐洲奉行比較激進的社會福利國家主義,加拿大亦然(聽說加拿大某一個省已經實行最低收入保障guaranteed basic income,但這樣做其實是有問題的),中國就不消說,實行數碼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利用網上的數據大蒐集來控制人民的供求。特朗普當選的話,世界會有互相牽扯和制衡,每個國家和地區都不會走到極端,因為會互相觀察對方,小心行事。情形就有如現時的狀態︰美國在特朗普仍然執政時,不會很激烈地封城;歐洲則各國有別,只有英國、法國和歐洲部分國家,自得其樂,盡情玩經濟衰退把戲來解決債務危機(真的是疫病嗎?可沒有滿街死屍。)

如果特朗普落台、拜登上台,那就好看了。美國對華政策(即圍堵中國decoupling China、將工業撤離等)將不會大改,但美國本國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將會急速走向激進的前進主義和自由主義。若美國走上這條路,世界將會走向社會福利主義及福利國家,以解決經濟蕭條,各國將會激烈膨脹貨幣、擴張經濟,彼此爭奪市場,出現激烈的全球化,很多競爭力互相重疊,彼此都採用富國強兵之策。結果就如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美國陷於大蕭條,採取了少許社會福利政策,歐洲成為福利國家,日本行軍國主義,中國則不用說,走向社會主義,當時的蘇聯更走了激烈的社會主義。大家都走社會主義,大家走同一條路、爭奪同一市場、爭奪同一做法,最終的解決方法,就是引發了世界戰爭。

故此今次美國大選,不能說香港人不能投票便不去關心,而是它關繫到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的福祉,牽動整個世界的走勢。故此我會不斷談論,不論是誰勝出,最關鍵的是他們的經濟議程和社會議程,這些議程會影響世界、影響香港,更會影響中國。

#中美兩件大事並列

#比較了兩個候選人勝出之後的國際戰局,以及對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影響!

#這是絕對高質的國際戰略知識,因為公益理由而公開播放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6445542022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NMZkupOrk


Tuesday, November 03, 2020

明明是法律缺陷,不去檢討修改,反用來打壓揭露真相的人

負責 7.21 專題《元朗黑夜》《誰主真相》節目的編導蔡玉玲涉嫌以「虛假陳述」被捕。有些網友誤以為警方針對的是節目內容,其實警方針對的是蔡玉玲查冊時需要申明的查冊理由,指她沒有按照申明理由使用資料,所以違法。

這才荒謬!因為這表明香港政府和警察很想「報仇」,但又苦無方法,於是硬夾鑽「法律」去告節目負責人。為什麼這樣說?

▍香港政府最無恥:明明是法律缺陷 不去檢討修改反用來打壓揭露真相的人

現時公眾一般可「查冊」的包括選民、車輛、商業、公司、土地等資料內容。

但要查這些資料,一般都要登記及申明查冊的「目的」,而現時「目的」一般只包括「與設立公共登記冊相同目的或與其直接有關目的」

什麼意思?例如你在土地註冊處「查冊」,收集個人資料的「目的」可以是防止欺詐、瞭解交易人的資料,例如其按揭情况、其物業有無拆卸或改動令等。

換言之,「查冊目的」主要是與商業、交易等保護權益有關,並不包括新聞活動。假如有記者在填寫「查冊目的」時只能填上官方提供的非新聞活動「目的」選項,然後再用這資料做新聞報道,原則上就會觸犯「虛假聲明」的法例。

以前的香港絕對不會用此法拘捕或起訴記者。因為自由社會一般預設公眾有知情權允許記者或公眾「查冊」的目的是為了可以揭露真相、報道對「公眾利益」相關的重要案件。這是新聞自由容許的原則。

這項原則亦體現在現時《私隱條例》第 64 條第 4(d) 項 ,即:以新聞活動(或與新聞活動直接相關的目的),而有合理理由相信發表或播放該個人資料,是符合公眾利益的,就可「作為免責辯護」。

只是今次警方故意「揪秤」,發現《私隱條例》告不了,於是使用《道路交通條例》 第 111 條拘捕當事人,因為這條法沒有列明「新聞活動可作免責辯護」。

既然在法律原則上容許新聞活動可受豁免披露重大公眾利益事件,但又在申請表上不提供這選項,明顯是不合理的做法。立法會亦曾就此問題討論過。

因此,這件事最令書生覺得嘔心的地方是,這明明是原本是香港政府的法律巨大缺陷,政府本應有責任修改申請表以提供「新聞活動」為目的的選項,以一致地保護公眾知情權,但香港政府卻無恥地用這缺陷去拘捕揭發真相的人,如同故意設局令人墮入法網

▍今次拘捕不只為了製造寒蟬效應,還有幾個嚴重後果

(1). 關於當事人被檢控的其他條例:除了《道路交通條例》 第 111 條可以控告蔡玉玲,其實還有萬能 key 「不誠實使用電腦罪」,以及《刑事罪行條例》 第 36 條「虛假法定聲明及其他未經宣誓的虛假陳述」,後者最高刑罰更是「監禁 2 年及罰款」,比交通條例 6 個月監禁高很多。如果政府真的正式提告,現在唯一比較可行的是用《普通法》的法律原則(例如新聞自由與一致性原則)作免責辯護,但在這威權時代,成功與否不明確。

(2). 以後任何記者查冊都要承擔相關法律風險,在申請查冊前,可能要重新研究過有無可能觸犯相關法例。例如查公司註冊資料作報道,可能要睇返「公司條例」才可。同時,過往有查過冊又報道過的記者都可能會被「秋後算帳」,形同一把刃在頭上。

(3). 涉及今次事件的節目《誰主真相》由於涉及不當披露個人資料,有機會被申請禁制令,禁止發佈及傳播。換言之,以後這個節目不能在公開平台上出街。警察政府用此方法「消滅」這個報道 7.21 真相的節目。(所以大家一定要及早 Back up 定!)

(4). 我們可以見到政府在無所不用其極地研究法律去抓捕任何不聽話的香港人,而且不介紹爛到底擺明車馬選擇性執法。很多網友已指出大公文匯亦有「車牌查冊」報道新聞,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肯定不會拘捕這些報刊的記者。

我們的政府警察已經爛到入心入肺。自從林鄭上次見完習近平後,近月清算是大規模上升,而且拘捕愈來愈肆無忌憚地不合理,足可見林鄭政府已收到 order 可全力用現時法律大規模清算異見份子和重點整頓行業(法律、傳媒、教育、醫護)。

****

書生說句肺腑之言。大家應該知道書生曾就 7.21 報道過很多重要真相文章和影片,即使我已小心翼翼確保沒有違法,即使我只是發表真相,但老實說我自己也做好心理準備有一天也可能會被清算無理被捕。這種無形的壓力是不為外人道。希望大家真的要堅持下去。

香港人,如果你決定留下來,請想辦法自強自救。不要以為可以平安回復到從前。


Source: 書生百用

https://www.facebook.com/makeinterestingreading/posts/2807818052820504

請圈出高舉的警棍

法庭審訊有一個做法,就是當播放閉路電視或新聞片段舉證時,或以投射器展示地圖時,若去到關鍵畫面,控或辯方律師會以電腦技術把流動的影片定格,再就截圖盤問證人。例如問:「你當時身處哪一條街?」「你看不看到有東西掉在路上?」

隨着證人的答案,大狀會進一步追問那條街的地勢,或看到的物件是甚麼。然後,就會再要求證人在截圖上用電腦畫筆,把相關街道範圍、或物件圈出來清楚標示。每張截圖都會給予一個詳盡的證物編號,讓大家都清楚,以後容易翻查。

聽審到這裡,節奏往往會慢下來。因為法庭電腦系統操作緩慢,也需要技術人員協助。把視像紀錄回帶,定格,播放,有時過了頭,需要再回帶一次,逐格重播。證人拿起面前那枝觸感電腦筆,操作或不純熟,來來回回,畫錯了,需要delete再畫過,連那支筆用甚麼顏色也講究一番。

圈好了,雙方同意加上證物編號,又是一連串十餘個英文字母數字,由法庭人員朗讀出來,令原本法庭已經沉悶的氣氛,更加枯燥,庭上眾人忍不住呵欠連連。

沒有去過旁聽過的人是不會明白,若由時下年輕人在手機操作,「小畫家」的改圖工藝三十秒也可以搞定,在法庭裡如何耗費時光。

不過有時候,透過把直播鏡頭定格,再由大狀一步一步盤問證人,到了一個時刻,直播新聞片般上清晰可見之事,竟和證人的口供有明顯出入。此時,真相在那裡?是否有人張大眼講大話?那就成為法庭裡氣氛最令人情緒翻滾的時刻,席上眾人又會忍不住暗嘆:「嘩,乜咁都講得出口既?」那一些極罕時刻,又戲劇化得像在看大台電視劇的法庭戲一樣緊張,令人透不過氣來。

星期六頒下裁決和判詞的8.31灣仔暴動案,就曾經有過這麼一刻。8人被指去年8月31日約晚上八時在灣仔一帶參與暴動。其中,多條電視新聞直播片段拍攝到,第六被告18歲的速遞員簡家康被拘捕時情況。

其中,《有線新聞》當晚直播畫面清晰可見,五至六名防暴警員一湧而上,在行人路上上下揮動警棍,被告人當時就在行人路上被警員圍起,旁邊是鐵閘,被捕者無處可逃。另一條時間上稍後的《蘋果日報》片段則看到,被告已被制服於行人路上,面前地下有大攤鮮血。

代表第六被告的曾藹琪大律師,反覆盤問負責拘捕的警員4906。該警員的說法,和畫面明顯有落差,他說,自己一個人獨自上前制服被告,被告掙扎,而他只向其手臂打了兩下。曾大律師追問,畫面見到多個防暴警毆打第六被告,警員否認,連旁邊同僚一起上前舉棍的情況都說不知道。警員更一時指「不肯定片段裡的是我」,一時又說因為看不到正面,但又「相信那個是我」。

法庭裡大家都傻了眼。如何解釋第六被告人流下來的血?最匪而所思的是該警員承認,血是來自被告人的額頭。但至於血為何會流出,警員卻表示「不清楚為何被告額頭流血」。

更離奇是,直播片段裡見到五至六個防暴警同時一湧而上揮棍的畫面,這位負責拘捕的警員竟可以說:「無留意其他同事揮棍」,只堅稱自己打過被告手臂。辯方律師直接質問:「你打過被告個頭,所以佢流血。」警員表示沒有。

有一刻,辯方律師再問:「你們六個警察圍住一個人佢已經走唔到,然後戴住頭盔既防暴警員圍住佢『亂棍』毆打被告,你打過落佢頭度。」警員堅決表示:「我不同意係『亂棍』,我印像自己只係打佢手臂。」當時法庭裡眾人嘆氣,對警員回答感到嘩然。

令人難忘是,盤問過程中,曾大律師把相關的有線新聞直播畫面截圖定格了出來,時間器顯示在晚上7時58分50秒,主播王春媚在旁白,指防暴警察向銅鑼灣方向走,推進到修頓球場外。就在灣仔花旗銀行外,定格了在行人路上。

從截圖裡,可見最少五個防暴警察戴着的專用頭盔在晃動,每個頭盔上有螢光燈號,眾人一湧而上,漆黑之中,綠色螢光燈貼在光滑的黑色球型頭盔上閃閃發光。

這盞螢光綠色頭燈,按作供警員稱,原意是為讓同隊同袍即使走散了,也可以憑燈相認,今次反而成為了武力人手數目的佐證。

「請你圈起警察頭盔。」警員照做,一、二、三、四、五……。像幼稚園學童在學數目字,這位表示甚麼都不知道的警員,在截圖上圈出了多個頭盔,只有防暴警才配戴的專屬頭盔。

再播放下去,幾支黑色的棍狀物,在頭盔之間,快速高舉了又放下,商戶光管慘白的燈光,射在灰色捲閘上,出現了視覺反差。白與黑,明顯不過;光與影,對比磊落。轟一聲,透明的盾牌擋在記者眼前。旁白的王春媚也反應不過來:「見到防暴警察在嘗試……係制服示威者。」

少於一秒的影像,反覆逐格在法庭播放,平日直播一晃眼就錯過了的景像,時間在法庭的空間裡,像忽然拉長了,真相變得清晰可見。

曾大律師再請那位警員,那位認不得自己,不清楚同僚在幹甚麼,不肯定被捕者為何流血的警員,用筆再圈起那一支支揮動中的警棍。

「你看到警棍嗎?」庭內誰沒有看到?這位甚麼也不清楚甚麼也不記得甚麼也沒印像的警員,也只能說,「看到。」

「那你能用筆把高舉的警棍圈起來嗎?」忽然,法庭的安靜,工序的緩慢,反覆檢驗的沉悶,在那一個凝固的靜止時空之中,額外添了另一種意義。

空氣的聲音,警員舉起手用筆在電腦屏幕劃圈的動作,如此安靜,有一種莊嚴,如同剝洋葱的清脆,無聲勝有聲,那是真相展示於人前的聲音。畫面比說話更能說明事實。那警員,最後還是把數次高舉了又揮下去的警棍,標示了出來。

裁決判了下來,法官沈小民說得清晰:「從錄影片段可見,有五至六名防暴警員多次向第六被告揮動警棍,但警員回答辯方律師質詢時,不認自己曾以警棍擊打第六被告人頭部,而他亦不清楚其他同僚有否擊打第六被告人頭部,還強調自己沒有留意其他同事的行為。」

「經律師反覆提問,向證人指影片看見數名防暴警舉起警棍毃打一名人士,證人才回答他看見了警棍,但仍強調證實不了他們在擊打示威者……在六對一的情況下,本席相信專業警察絕對可以徒手制服第六被告人,不用出現流血場面。」

「警員被問及有否使用過分武力,明顯是在迴避。面對客觀的事實 — 錄影片段,他仍選擇不講真話,顯示警員不是一名誠實可靠證人。法庭無法確定他的證供那些是真、那些是假。」

一條直播新聞片段,少於一秒的畫面,凝固了的真實,說明了客觀的事實。那些是真、那些是假,一目了然。

最後,第六被告,與其餘7名被告的暴動罪,罪名不成立。

那些晃動不清的條狀黑影,在光滑的頭盔之間,在商戶燈箱的慘白光線之中,於冗長的檢控工序旅程裡,是如此清晰地留下了一個畫面,至今我仍清楚記得,法庭裡那一格截圖,成為了真相的無聲吶喊。

當晚有線直播片段可見:https://fb.watch/1upXrCJbHw/

圖為當日傍晚灣仔情況。


Source: 譚蕙芸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osts/3541999489221784

Monday, November 02, 2020

【職場熱話】10大「職場小人」 你最憎邊一種?

無論你是剛踏入職場的小薯,抑或已於職場打滾打多年的打工仔,相信都總會感受到有時工作本身並不是最累人,職場上的人事關係反而才最令人崩潰。以下10種「職場小人」,你又有沒有遇過?哪一種你又覺得最討厭?






















Source: CT Good Jobs

https://resources.ctgoodjobs.hk/article/21995/%E8%81%B7%E5%A0%B4%E7%86%B1%E8%A9%B1-10%E5%A4%A7-%E8%81%B7%E5%A0%B4%E5%B0%8F%E4%BA%BA-%E4%BD%A0%E6%9C%80%E6%86%8E%E9%82%8A%E4%B8%80%E7%A8%AE


共產主義決戰資本主義

美國總統大選將近,這是新冷戰極重要的一役。

冷戰,看起來是美國與蘇聯之爭,而美國也順利地把蘇聯瓦解了。但其實,冷戰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爭,但共產主義並未因上一次冷戰而死亡。牠只是隱藏起來。隨着蘇聯崩解,美國鬆懈,共產主義在中共這寄生體上得以喘息。幾十年後,共產主義又滋長起來,再次挑戰資本主義。

不要以為資本主義主意很好。比起共產主義,她最好的地方大概就只在於肯定「人」的尊嚴。因為資本主義建基於私有產權要有私有產權就必須先有人權。可是,怎樣去維持下去?她只是把責任推卸給資產結果幾十年後,資本主義製造了新自由主義,變相又是虐待人的。

共產主義呢?視「人」為一種需要管理的資源或問題要管理好,共產主義就必須極權,而且是一個不會絲毫出錯的完美極權,比烏托邦更理想的超烏托邦。因為,沒有極權的話,人民就不能「有效地」達至共產。可以,共產主義的理想極權不可能出現,出現了也只會發現不可行。結果,共產主義把責任推卸在極權上——因為未達至極權所以未能實現共產。而完全極權又永遠摸不着,於是共產主義就永無止境地追求極權。

極權監控,是所有政權的慾望。所以資本主義的政權,隱晦地任憑牠們使以極權,然後再偷取成功的部分自用。然而,資本主義始終動不了私有產權,間接肯定了「人」,可以令人類多撐一段時間。

在資本主義下,你可以用人權、民主、槍械、內戰,與政權達成妥協。但在共產極權呢?你只有兩個角色——被統戰和被對付,而被統戰的最後也會被對付。現在,中共要統戰美國民主黨拜登親共,中共支持,不介意美國變成共產殖民地。而特朗普是反共的,要完結上一次冷戰,再重整世界秩序

這次冷戰算是精彩了。

Source: 敗傲籮即高 嘥仁時 (Bio Sciences)

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biologist/posts/106333336411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