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七後的中文字體教育,幼稚園高班(K2)的學生被要求寫刻印體的楷書。共產黨破壞華夏文化,在香港的教育學院做垃圾漢字教育。
首先,學字體不能學印刷體,因為印刷體與書帖體是兩種字體來源。印刷體來自刻工,書帖體來自書家。(北魏的刻工字體可以轉為魏碑體,但那是明清兩朝書法家的改造)學生學字,要用書家之字,不是學刻工之字。例如那個天字,書法是絕不可以將「人」字放在「二」字的中間的!一學就錯,學生變得機械,毫無天真,以後美學無從談起。天字是天地玄黃《千字文》啟蒙字帖的第一個字,除了學字形,而是筆墨的比重,右捺是最後一筆,筆墨重,故此二字和左撇都用右捺來完成比重。以前教育很有效率,學字不只是學字,空間呼應和濃淡比重,不經意在啟蒙時代學會。此外當然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道理,三歲到八十歲都有體會,而且平仄押韻。但今日幼稚園教寫字的「今日的天氣」就沒什麼可以體會,純是為了認字而造句,而造句也沒有其他知識和美學傳遞。
![]() |
天字四體 |
如果是用鉛筆學些刻工之字,模糊可辨就可以,無須筆劃勾勒形似,好似人工智能(A.I.)教學。中文的書寫字體辨認,當中學生可以筆劃歪斜,但究竟筆劃如何可辨,筆劃如何不可辨認,正是師生共識之所在,師生兩代人之所繫,此正是教育之宗旨,何須依照印刷體來強行?
以前,我在幼稚園字是學書帖字 ,不論用毛筆還是鉛筆。是幼稚園先生用紅字毛筆寫了,學生跟住學。
我認為香港的教師註冊應該取消,由校長及教務長根據資格或學識決定聘用。因為目前香港的教育文憑,就是訓練這些垃圾老師出來,教共產黨的一套垃圾中文。毫無常識,更無學識。在強逼的免費教育之前,中心學由校監督導。以前的辦學者會禮聘宿儒(退休學者、名士)為校監。校監當然也有偏狹的,先生也有失德的,但鄰里有口碑,競爭之下有優劣之分。
語音之變,字體之變,書體之變,是時代之變。香港近年教育局規定的刻印體的嚴格教學,是中共為中文教育帶來之一大災難。猶如清朝降臨香港,中共被網民戲稱為後清,不無道理。清朝規定用官方小楷來應試,規定生員要寫規矩的館閣體(由明朝台閣體而來),否則不能入中選翰林。館閣體是方正、光潔、烏黑而大小齊平的官場用書。「方」指字形方正,然而書帖是文章,文字有大小、有方長、有斜正,館閣體要求字要寫得方,只好截鶴續鳧 ,大字促小,小字展大;《莊子·外篇·駢拇》云:「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館閣體是寫文字,不是寫文章,字字大小相同,猶如用毛筆寫刻印體。
明朝考試用《四書》(以北宋朱熹的註為本),不考《五經》,明成祖、永樂帝朱棣推崇的就是沈度的台閣體,明成祖褒揚為「我朝王羲之」,下令翰林習寫,推之全國:
![]() |
沈度,明成祖稱為我朝王羲之3 |
魏晉時期,朝廷的奏議小楷如此,大小斜正任其自然。皇帝捧讀,可知事,亦可知人知時,明清制定館閣體,於是大臣上朝書體,千人一面,魏晉唐宋君臣之性情相交也隨之消失無踪。
![]() |
鍾瑤書 |
(按:那位幼稚園先生的紅筆米字,也不是照書法或刻工的筆劃。其身不正。)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673178482225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67366249222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