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庚子年的立春日(二月三日)的子時,和好友在香港某個風水寶地談及香港一國兩制五十年期限的半衰期,忽然他說,一九九七至二〇四七的半衰期是二〇二二年(1997+25=2022),豈不是與八運轉九運的時間耦合?我跟住說,二〇二二年剛好是現任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坐滿一屆的年份,之後是她連任還是新人上任,仍是未知之數,但她由於被美國經濟制裁,恐怕不方便繼續做特首,特首要換人了。在全球經濟蕭條和香港災難深重的時候換人,剛好是趕上八運轉九運的時候,這彷彿是香港的命數。
九七前的英治香港,也有半衰期。期限來自九十九年的新界租借期,由一八九八開始至一九九七年[1],是一九四八年(1898+50=1948年),當年遇上中國的國民政府與共產黨內戰(1945-1950),在此之前,香港經歷日本皇軍統治的淪陷期(1941-1945)。
這個一百年、五十年與二十五年的週期,是否有規律的呢?還是純屬巧合?由於觀察的時間不夠,故此只能當作是巧合,因為人類進入現代時期,也只是三百年而已,二次大戰之後的現代社會,也只是超過五十年有多。觀察的時間不足,即使以人類的歷史文獻時期計算,也不外是兩、三千年。當然,可觀察年期之短,並不能因此放棄歷史週期的觀察及預測。正如我們現在可以觀察的溫度、化學元素分子結構、地球重力都有地球現況和太陽系現況的限制,而地軸轉移、大氣壓力改變、太陽爆炸等可以在下一秒隨時發生,但這些不能令我們放棄科學研究。
以美國歷史而言,1800年發生過一次兩個總統候選人鬥爭(John Adams vs Thomas Jefferson),大概五十年之後,在1876年,又有兩個總統候選人的鬥爭(Rutherford Hayes vs Samuel J. Tilden),當時的鬥爭是地域差異(南北州分的差異)、黑人人權問題及聯邦與邦聯的融合。大概一百五十年之後,到了二〇二〇年,特朗普vs 拜登,這些美國的老、大、難問題又出現了:
一、商業州分與工農業州分的差異;
二、階級與種族差異:失落的白人、有色人種的移民問題
三、全球化與本土化:美國工業外移與美國工業本土化的問題,美國關注有全球轉回本土及鄰近美洲地域的問題
圖爾金(Peter Turchin)在二〇一二年準確預測二〇二〇年的美國暴力衝突,果然在這一年美國爆發黑人運動(Black Lives Matter)及國會山莊衝擊選舉會議時間。圖爾金是一位美國著名的歷史動力學(cliodynamics)學者,歷史動力學是試圖好似生態學那樣將影響歷史的因素分離出來研究,再綜合起來計算,近年由於大數據的幫助,歷史動力學的預測有了新的支援。這種研究方法,是很古典的笛卡兒系統(Cartesian system)的科學研究——將元素分離之後觀察因果關係,之後再將各元素綜合。
最近的一元由一八六四年開始,乃至近代的下元七運是一九八四至二〇〇三年,八運是二〇〇四至二〇二三年,九運則是二〇二四至二〇四三年。庚子年之後,辛丑年和壬寅年的苦難將更加深重。直至八運告終(二〇二三年完結),進入九運(二〇二四年開始)。元、運理論的六十年元期與二十年運期,與歷史動力學的週期觀察是差不多的。一百年是大週期、五十年是小週期、二十年是微週期。
圖爾金是由生物學轉向社會學和歷史學研究的,根據他的歷史動力學理論,歷史是在週期中進行,在他二〇〇九年出版的《世俗週期》(Secular Cycle)就提到,從羅馬帝國到中古世紀,以及近代的早期英格蘭、法國和俄羅斯,這些社會都能觀察到以大約一世紀為週期的政治暴力(political violence)循環。而在美國,圖爾金歸納了從1780年到2010年,有1590宗超過一人死亡的暴動、私刑等暴力事件,並點出1870、1920和1970三個高峰,指出美國的政治暴力週期以50年為一個週期。不過除了原有的50年週期,美國社會還有一個大概以二十年為一期的「不和諧時代」的週期,美國已經歷了一個大週期,現在正在第二個週期當中。
第一個「不和諧時代」週期(Age of Discord I)在1820年左右開始,當時的社會繁榮,社會精英也相當團結,但自此以後一直到南北戰爭(1861-1865)爆發前,危機指標急劇上升。南北戰爭後危機指標開始略有下降,但仍處高位,到了1920年代時又再創一次高峰,包括工會、無政府主義者、種族主義者發動了暴力事件。
引發暴力衝突的,當然是經典的生態學、經濟學的觀察:人口超越資源。人類歷史每次經歷重大革命或叛亂之前,確實會經歷過三代人的人口增長,另外是高等教育普及之後的過度精英提供(elite overproduction)。由二次大戰後到現在,恰好經歷三代人口增長,而高等教育的普及,已令很多青年人陷入低薪化的困惑,但在大學學到的組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觀念推銷技巧(這是高校「職業訓練化」的結果),令社會的政治運動更容易進行,幾乎可以不必特定的領袖,美國在2020年的黑命貴運動和2018年佛羅里達州的中學生槍擊案的反持槍權的示威,都可以見到年輕人借助互聯網社交群組的組織能力。
歷史動力學歸納歷史週期及預測週期轉變到來,用的方法是結構人口學的週期(structural-demographic cycles),即是人口轉變加上社會經濟的轉變。這種看法其實是歷史學的常識,但經過理論組織之後更有說服力而已。例如香港在2014、2019的大型示威及武力鬥爭、2020年的防疫暴政及將來的武力反抗,都是有跡可尋的:
一、香港人口因為大陸新移民在九七暴增一百萬而呈現過度擁擠,自由行的暴力南下更令香港社會資源呈現匱乏;
二、二〇四七的基本法過期引起的法治、地契焦慮、直接統治準備(中共在二〇〇三年七一大遊行之後部署直接統治)及國際關係焦慮(美國的《美港政策法》也是在二〇四七年到期)。美國在二〇二〇年中斷香港的特殊地位及制裁港府高官,更將香港的半衰期確定下來。
三、高等教育的膨脹及職業推銷術的流行,令青年畢業生很快掌握政治理念推銷技巧而在篡改陳雲的《香港城邦論》、快樂抗爭、勇武社運和流水抗爭之後快速以「港獨論」投入社運及選舉運動。
香港的一國兩制半衰期是有根有據的,加上玄學的八運轉九運的風水尾(九運的二〇二四至二〇四三年是接近二〇四七的),九運是一元運的末期,故此香港在此刻陷入這種境地,而港府竟然用防疫暴政來掩蓋社會危機和青年人口壓力,可謂自掘墳墓。
按:在除夕午夜播出的新年文告是通俗版本。,並無上述文章的內容:
https://youtu.be/gZYHBqnprao
[1]《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語:The Conven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Respecting an Extension of Hong Kong Territory 或 The Second Convention of Peking)屬香港割讓的最後一部份,是1898年6月9日大清和英國在北京的租約,租借九龍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中英雙方以此專條確定香港邊界,將香港境址擴展到后海灣同大鵬灣水面;專條提及租借期限為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終。
#由立春(二月三日)開始構思的大文章,新年休閒期間寫成。 這是我在除夕夜的新年文告沒有的內容,留給長老級的會員看。絕對震撼的內容。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7538417
https://www.facebook.com/589657224/posts/1015890178930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