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祝各位新春大吉,龍馬精神。新年的時候,我們香港人忽然用了庚子年與初一的夏曆,電視又術數師談玄說古。西元是幾多,星期幾之類的觀念忽然忘記。整個華夏天下,只剩下香港仍是這樣。台灣的朋友,是講2020新年快樂的,新春大吉、龍馬精神不見了。龍馬精神是講述伏羲氏見到洛水有龍馬負河圖出而畫八卦的事,夠古老了吧?
時是記錄天象的。日運行一周是年,月運行一周是月,木星(歲星)運行一周是十二年。
華夏的陰陽合曆和六十甲子紀年就是日、月、星都包括在內的紀時法。
六十甲子紀年是會重複的,壽命過了六十,就會有幸見到一個循環,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年份,有重生的感覺。自己完成了一個甲子週期,又重新做人了。
至於記錄歷史的年份,用國主的年份就可以。例如周朝時期,魯國人用魯定公幾多年,齊國人用齊桓公幾多年,共同的年份,用周王的紀年,如周平王幾多年。也不必擔心會記得太多,因為其實老百姓是不知道誰是國君的,甚至不知道干支紀年。這叫做localism,本土。
上面說的紀年法,只是王公大臣與士大夫才知道的。老百姓是忘記朝廷時間的一群人。例如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記述時間是這樣的:在大颱風的一年、大旱災的一年、某某伯公做大壽那年、魚塘發現大泥鰍的一年。講出來之後,大家津津樂道,外面的人不知道我們講什麼的。這是本土,local。
古代的士大夫見到這些村民,讚歎不已,謂之堯舜時代的天民。《文心雕龍‧時序第四十五》梅註:「《帝王世紀》: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有老人擊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
我要恢復的華夏,就是士大夫勵精圖治,老百姓可以蠢鈍而活的美好世界。不要以為很難,香港上世紀的六十、七十年代就是這樣。有時我查看當年留下的元朗店鋪單據,很多是用夏曆紀時的。有些圖片放在拙著《元朗風土志》。
當年的人都活在美好世界,想不到會來到一九九七。正如周朝時期,魯國齊國的人想不到,會忽然有秦始皇統一天下,魯國齊國的紀年不見了。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780076558222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