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垃圾徵費擱置的經過。 |
昨日在面書和會員區寫的文章,是新聞引起的,後來與朋友網上談話,於是寫了篇短帖文,引來各方網友評論,之後我回應和編輯帖文,使它成為周詳可行的建議。這是網上做的審議式民主,雖然只是民間做的,也有若干的民意代表程度。
這不禁令我回憶起當年在政府做民政和文化工作時候的美妙經歷。當年是第一屆特區政府,江澤民做總書記,給予香港極大的自治權,會見董建華特首的時候,大家坐在沙發,會後有公開記者會,接受質詢,規格一如接見外賓。
當年我在民政局,政府知道一時無法擴大直接選舉,唯有做民主的內容工作,於是中央政策組向香港大學的陳祖為博士請益,採用他建議的審議式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做法,將改革的議題公開諮詢,開社區論壇(類似美國的town hall meeting)、寫報紙文章和網上帖文來收集意見,之後變成合理和可行的建議。審議式民主不是代議制民主(由選出的議員代理民意),也不是直接民主(全民公投),而是給予民眾足夠的資訊和議題刺激之後,吸納民意和編輯為政策意見。這本來是議員辦公室和傳媒可以做到的,但它們比較有政黨利益和媒體的時事焦點限制,前者不夠全面,後者不夠持久,故此政府做的、或委託民意公司做的審議式民意研究,是必須的工作。
這種做法,我離開政府之後,在公共利益攸關的議題,也會在網上發文或報紙寫文之後轉貼網上,收集意見和回應,之後修訂出合理和可行的建議。本土運動、城邦論,乃至最近的垃圾徵費評論,都是成功的例子。
垃圾政府評論,我先是在網上發表有立場、有議題焦點和若干煽情的意見,評論垃圾徵費和走塑,先後播出三段短片,從政治、事宜和保護本國經濟的立場來評論垃圾徵費:
一、垃圾徵費培育國民意識,港獨議員(朱凱迪)一度全力出擊,2024年1月23日
二、環保思想已經過時,垃圾徵費妨礙復甦,2024年3月8日
三、環保是先進國家的產品換代戰略,香港要跟人玩垃圾徵費嗎?2024年3月14日
其中,一月二十三日的第一條片是最尖銳的:為什麼香港要先於祖國大陸推行如此激烈的垃圾徵費呢(北京只是略為試驗)?為什麼港獨議員朱凱迪如此用心推動呢?為什麼台灣這麼標榜自己有垃圾徵費呢?垃圾徵費與建立獨立國民意識有什麼關係呢?
隨後,很多網友和面書專頁不斷探討這些議題和發表意見,開始揭露很多環保團體是收了政府經費來做循環回收,也有網友拍照證實所謂回收也是丟進一般垃圾車運到堆填區而已。四月,政府推出試行計劃,令民眾親身經歷政策轉變之後的利弊,之後收集意見。
四月八日,第十屆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盧文端在明報發表文章,認為垃圾徵費是激進泛民提議的,不應該跟從。他的四點回應之中的頭兩點,很多是我三條短片的議論:
//其一,備受爭議的垃圾收費當年由激進反對派提出(他們當中部分人還在監獄裏),是上屆政府在泛政治化環保的高壓下訂出的政策,從一開始就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其二,先行先試的亂象反映香港社會還沒準備好,現階段不適宜推行垃圾收費;建議政府在試行期結束後重新考慮是否將其押後或完全停止,最重要是盡快擱置有關爭議。若任由垃圾收費爭議耗費社會精力,干擾政府聚精會神謀發展,並不符合香港社會整體利益和期望,相信也不是中央希望見到的局面,因這不符合中央的希望和要求。
三,政府擱置的是垃圾收費爭議,不是環保大原則。香港要堅決擺脫環保道德綁架,下決心走一條符合香港實際的環保與發展的可行之道。第一步應先做好回收工作,在其取得全面認可和成功後再採取其他措施。//
盧文端的評論是合理的,特別是他說香港要堅決擺脫環保道德綁架,據傳他也是習近平主席的朋友,但未能證實。如此,大致垃圾徵費計劃就收檔了。
整個垃圾徵費的網上討論,令民眾醒覺環保業務的money line和國際商業的鬥爭,大家是愛護環境的,但不是用立法強制和強逼產品換代的方式。這可以算是一場有意義的審議式民主,即使在港區國安法和二十三條立法之後,也可以進行,而且官民互動、香港地方與中央的港區民意代表互動,在民眾得到更多資訊和試行計劃的親身經歷之後,取得合乎香港整體利益的政策決定——擱置垃圾徵費計劃,令香港避過一劫。
Source: 陳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