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05, 2024

憧憬特朗普上台最美妙的中美場景——《香港被逼做金融中心的策略系統分析》系列的補遺

 


拍攝完三集《香港被逼做金融中心的策略系統分析》,發現有些未盡之言,用短文講一下吧。

中共最美好的下場,是特朗普上台之後,減息量化寬鬆(QE)美元,也與中共同時約定QE人民幣,但條件是中共要開放金融及服務市場,並逐步取消外資進入中國大陸的壁壘願意美方派駐監察員在大陸監管涉及開放的範疇美方為此答應減低中國貨物進入美國的關稅,雙方重開市場。

美國也答應俄烏戰爭停火之後,中國可以在烏克蘭承包重建工程,那麼中共嚴重產能過剩的建材和工程業可以在烏克蘭大展鴻圖,中亞鐵路也可以重新忙碌運輸起來。

如此,中共下跌的房地產、股票和上市的國企可以得到量化寬鬆之後的美元注資購買美國減息之後,資金也有出路,湧向中國大陸,令衰退中的中國得到拯救,但後果是企業很多落入或部分落入美資手上,那麼中國就好似韓國經歷金融風暴之後,韓國大企業被美資收購。如果中國大陸的企業很多有美資成分或過半數股份屬於美資,技術禁運就無必要,可以取消。中國大陸可以重新做台灣那種台積電或英達偉的代工。

政治上的代價,一如南韓,是民主化。之後華夏文化隨著民主化而爆發創意,發揚光大。

中美合作挽救全球性經濟衰退,有往績可循的。在美國爆發雷曼債券的時候,2008年,美國學了日本的教訓,政府出資擔保了大銀行和保險公司,並要求中共元首胡錦濤與美國一齊量化寬鬆4萬億人民幣,結果中美一齊經濟膨脹,挽救了美國的經濟衰退,也令香港空前繁榮。這是中美合作的良好往績,後遺症是中國的量化寬鬆控制差劣,大部分走人房地產圈地和建屋,引發現在習近平的窘境。


假如特朗普沿用拜登的策略

另一個場景是最壞的。就是特朗普沿用拜登的策略,繼續技術封鎖和去風險化中共,與東亞盟友推高台海戰爭風險,逼中共軍備競賽,美國用列強來對付中共的一強(many to one的策略)。解決俄烏戰爭之後,因為中共曾經援助俄國而不准中共參與重建,待中共單方面QE、發債而爆發金融風暴,用最低賤的價錢收購中共。我認為這大概就是拜登及其金主財團的對華策略。


不論前後,香港都會重中得利,以前者的策略得利最多,後者則是慘勝。最終,當然是中國大陸繁榮起來,香港只能保住金融中心,其餘經濟活動被大陸取代。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chong-jing-te-pu-10753394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