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些圈內的前輩,轉發了一份評論「香港人如何在網路對待本土樂壇新人」的文章,說香港人以無知為榮,說他不會google,對樂壇生態影響不利云云。
在香港,知道一些事,你告訴別人,你就會被視為「扮晒xx通」、「你好叻呀?」、「唔識又扮識」、「而家你睇唔起唔識既人呀?」
到一些人不知道,不認識一些事,在留言的地方說「我不認識」、「我不知道」,「乜水」、「邊位」的時候,這些以無知自居的人,就會被另一票人就會跳出來,問他們,「你唔識google 架?」
他們不是不會google,他們是不想做,不想知道。
不想被一些他看不起的東西/人浪費時間,他們覺得。
幾年前,我曾經在節目中說,小時候我不認知,不認識一些事情,我會擔心,我是不是錯過了什麼。被一些人攻擊我「眾人皆醉我獨醒」呀,「#你好叻黨」群起攻之。現在,大家都變了。
在現在的世道,知道事情好像很簡單。人反而會到處說「我不知道事情」、「我不認識他」自居,而同時指著認識的,認知的,關心的人批判,認為他們是「扮專家」、「搏上位」、「扮KOL」云云。
網路文化,就是造就了「知道一些事不是什麼一回事」的文化,從而大家都以「我不學無術」、「我什麼都不知道」、「我就是無知」作開場白,減低別人對你的期望,然後就加一句「我只是知道」、「我就是覺得」、「我總之認為」去加強自己說話的說服力(至於為什麼可以達至這效果,我也會有感到困惑)。
究竟這種文化是誰造就出來?
我每星期做節目,都有人會說「你說這一些,有誰知道,有誰明白?」,我每星期教學生,他們都說「你教的東西我不知道,會不會太深,會不會爛grade?」我都好想跟他們說,如果我說的話,你是全部知道的。你為什麼要聽?我教的東西,你是全部明白的,那你為什麼要上課?去溝仔呀。溝仔比較重要。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學一些你已認識的事情?那是求學嗎?
求學時期拒絕陌生,拒絕深奧;畢業之後,到處說我不知道我不明白我不了解然後加一句「我總之要如何如何」。這樣做人,在今時今日的世道,很不容易啊。加油。
Source: 健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