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0, 2016

《香港人手冊》序言

去年,我在台灣接過一位主張台獨的老人的宣傳品,他自己編寫和印刷一本小冊子,以年表方式,講述台灣歷史及台灣人身份的形成過程。他用閔南腔的國語,和我談台灣與香港的問題,談了好久。

這位八十幾歲的老人,帶著一個布袋,裝著自己的小冊子和台獨盟友的傳單,每逢有台灣的政治研討會,就親自去派,逐個來客去遊說和交談。台灣建國,是無數這些平凡人,用畢生的精力奉獻做出來的。台獨運動,投入的政客、學者、企業家、基督教會、宗親會、地方里長,數量和毅力驚人。在香港,大概只有我們幾百個人在做,而且都沒什麼錢和勢力。

愛拼才會贏,不拼註定輸。我默默在學習台灣的東西。我看到台灣的本土運動宣傳,都採用了編年史的方法。二二八事件、日治時代、萬國年代、民進黨、政黨開放、政黨輪替等,對形式台灣的本土意識很重要。香港要汲取台灣的經驗,努力整理自己的歷史。編寫香港歷史年表,可以顯示香港主權及香港人意識的形成過程。

香港何時有獨立貨幣,何時有市政局選舉,何時是有身份證,何時有回鄉證,何時發出簽證等,這些在過去都沒怎樣有詳細和組織的記述。香港人身份,是很意外地出現的。一路累積下來,就變成現在的香港。《香港人手冊》正是以編年史的方式,講述香港自主權及香港人意識的形成過程,令香港人了解自己,了解本土。

陳雲
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夏曆丙申年六月七日
西元2016年7月10日

Source: 陳雲《香港人手冊》5-6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