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20

新的美國超級英雄誕生:Shutupman

新的美國超級英雄誕生:Shutupman。

美國大選辯論結束不到半天,大量周邊產品已經應運而生。雙方都自稱表現大勝對手,對於那些沒法坐下看足90分鐘的選民來說,那些極速剪輯出來的精華片段便大派用場,不問據理力爭,但求討個過癮,效果就跟那些香港政客「邊個KO邊個」的網片有異曲同功之妙。不同的是,民主演替發展下去,官仔骨骨的辯論小王子形象已顯得過時,夠嗆夠鬧才是致勝之道。

「特朗普今次的策略怎樣怎樣……」新聞愈是正經八本分析便愈顯得滑稽,難道他們真的認為特朗普有策略可言嗎?有的,就是隨機應變,他打從開頭便拒絕了競選團的備戰要求。傳媒批評特朗普無理,更無理的是他們強要在無理之中找出個理來,連刻意打斷也稱之為策略。這讓我想到由唐英年以降流行於香港政界的辯論「公理」:「而家係我主場,輪唔到你講嘢。」若然對方還要駁斥,主持人便會強行關咪,大家都覺得這樣做法合理,是嗎?因為小學老師教過,大家要遵守規則,不是嗎?然而,主持華萊士為甚麼沒有關掉特朗普的咪,讓拜登完成他的發言?公開辯論環節不是要等雙方完成2分鐘發言才開始嗎?若換成TVB或港台主持的話,情況將會是這樣:

主持:「總統先生,這是最後警告,你再是這樣我就要關掉你的咪囉。」

「你應該給我回應……」

嘟……

主持:「副總統先生,請你繼續發言,繼續計時,你還有30秒時間。」

「他瞞稅,他沒有公開他的稅單……」

主持:「拜登先生,現在的主題是疫情問題,請你返回主題……」

中學辯論比賽角度來看,香港的做法當然較「理性」、「規矩」,利用計時器和分階段環節讓每個參加者享有均等的發言機會,但為甚麼在美國上演的卻是另一套?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是政客,而不是中學生。選民當然看得到特朗普打斷對方說話之野蠻,但若然華萊士強行關咪,野蠻的就變成主持了,因為他用規矩野蠻地擺平了野蠻,剝奪發言的自由。怎會命人守規矩反而是錯,要任由他破壞才是對呢?

這就是重點所在,這是選舉辯論,而不是辯論比賽。規矩的凌駕,就是對政客的矮化如果政客凌駕規矩,觀眾自會矮化他們,用選票來反映,但若然是禁止他們凌駕,那麼矮化他們的便不是他們自己,而是主持了。用規矩約束個別候選人,主持便有干預自由和選舉之嫌。所以,華萊士這個位置難做的地方在於他既要控制得住場面,又不准用規矩壓人,只能善意提醒,不能徇理枉法。因為打斷了A的打斷,便會構成對B的偏幫,維護規矩事小,破壞公允事大。結果,華萊士事後就被指斥他多次介入,都幫助了拜登解圍。

美國選民想見到的,就是主場瓦解,各方可以自由對等地互相打斷和爭辯候選人所指望的不是主持給他發言機會,而是靠自己主動爭取。香港的做法則相反,透過平均主場時間大大壓縮了自由辯論的空間,透過主持干預幫不擅對駁的候選人獲得發言優勢,假借理性辯論之名,減低選民想看的東西,剝削候選人表演的機會。何者為重呢?在華人世界,定當以規矩為重,但在美國的選舉文化,寧可無規無矩,也不可破壞原汁原味。

這樣才可以理解為何拜登叫人shut up會被人放大——shutupman之惡遠超於interuptman。

Source: 作者

https://www.facebook.com/972393926144079/posts/3584187784964667/

詩禮傳家

好一句「詩禮傳家」!嚇得我。每見人提起世家、宗族、家訓之類的家東西,我都莫名驚惶,希望自己生錯家門,或者是先祖無從稽考,找個洞躲起來。華夏歷史源遠流長,誰沒有家世及顯祖,好在現代人多不認識也不知道自己曾祖父之前的列祖列宗,沒有族譜,世家如何講起;沒有比較,又如何知道自己這一輩有幾窩囊。大家就算同宗同族都不知道列祖列宗平生事蹟,也就不覺得做人好沉重,沒有氏族家聲的負擔,不會有羞恥心,可以壞事做絕,有族譜的可以扮無知,前無古人,載浮載沉如浮萍無根。

後世華人為華夏文明的興衰感慨,每一氏族的興衰不比華夏文明的高低起伏遜色,大江南北四處遷徙,漂洋過海,氏族的盛衰同樣令後世子孫不勝唏噓,一代代考證追溯列祖列宗的名字世系估計與編廿四史一樣難。朝代歷史由史官記載,宗族歷史由祖先在族譜一代代記載姓名傳承,附以地方通誌、縣誌、墓誌等史實查究。朝代滅亡有史書流傳,宗族繁衍,還有幾家幾戶有族譜傳世?如果近世沒有族人整合不同宗支世系編修族譜,誰知道先祖有誰,太完整齊全又令人半信半疑,懼怕起家族盛名,對其他宗支世系繼續不聞不問,先祖事蹟當小說看,不敢攀親認戚。

家國概念上分開,但對家世無知,無法領悟修身齊家治國三者一體。華夏朝代更替的歷史再慘痛,讀來都是輕飄飄的,家族世代綿邈,縱是只知族史大概、族譜錯漏殘缺也能感受到歷史的悠長與家聲的沉重,家族聲望是治國道德基礎沒有保存氏族榮耀之心,治國何來有承擔,不重榮譽就不懂仁義。有祖祠家廟自是有土地,世族聚居繁衍之地就是感情與責任所繫,酬神起廟、施醫賑災、鄉親福祐與家族子嗣傳承一脈相連。祖業即鄉土也將家與國聯繫起來,氏族宗祠隨子孫繁衍散落各處,保家衛國是因為家園被入侵、為了繼後香燈,為了宗族繁衍。宗祠祖墳祖業帶不走,自有光復故土回鄉祭祖的一日,宋末舉族抗元,被追殺逃亡,明復有寥落幾則家史,清朝復又四海飄泊。中共毁人祠廟是元清異族也不曾有的惡毒,這是要斷了世族傳承的根與毁滅華夏傳統。

在有簽到簿,而我不想留記錄的公開場合,恃着在場無人認識,我時而冒犯忌諱,簽某一先人名,再換上其所處朝代為姓,遇有需要填寫或登記個人資料的時候,可以胡來的都亂寫一通,做賊一樣。雖知先祖有傳世作品,但從未找來看,見到國師墨寶,忽然手痕查了一下,這才讀到先祖詩作。十二律呂我只牢記其一,只因在族譜見過,詩書樂禮早已斷了幾十世。

現代人多已無祠堂、家廟可祭拜,祠堂還在的也是遠在他方,一世人未見過,也不再是幾代同堂,知道曾祖父母是誰已是難得,惶論之前的祖先。敬天法祖的祖先崇拜,其實已快成絕響吧,多只祭拜對上一兩代祖先而已,也不再有族譜逐代記錄,同支同族相見不相識,冠禮失傳,有名無字,不諱祖宗名字。

曾祖父至父親三代經歷戰亂與赤禍,三代都庸碌困窘,我這一代也是折墮。戰亂時男丁多在海外,曾祖父帶着幾房親戚的女眷與孫一齊走難互相照應,去到有山有水有屏障的故土買地起屋,一邊住一邊蓋,曾祖父開小店營生,富家女祖母學農耕,農作被偷,任勞任怨,同一屋簷下捱過戰爭時期。父親說戰時肉食欠缺,有次去親戚家,他們把養的一隻貓殺了來款客。曾祖父死時兒子遠在海外,孫兒們也不在身邊。赤禍延續至我這一輩還未斷,與同輩比,最落泊的,非我莫屬。世家是不可能復興了的,我未入過祠堂未見過族譜真跡,連自己是第幾世孫都未搞清楚,也不知是否還有族人記錄族譜,只是略知族譜族史大概,各支系有自己族譜,同世宗親只認識幾個,祖父另娶番鬼婆,客死番邦。名與字俱有的,只去到祖父那一代,詩書樂禮也不能如基因一樣繁衍下去。

多謝國師墨寶,給我反省機會,反省完瞬即故態復萌,胡混渡日,不過,沒出息總比作惡多端要好。「詩禮傳家」四字好沉重現代民主政治與諸侯世家的分別大概就在於列祖名望壓在後世子孫膊頭的份量列祖列宗的功德與氣節就是後世子孫的道德束縛,再窩囊的廢柴子孫背負先祖名望與成就也心存敬畏,謹小慎微,近世的顯赫大家族名人想必對家聲更是誠惶誠恐吧。不肖子孫絕不會想人知道自己的家世,一句穿鑿附會、真偽莫辨、支系龐雜就能把族譜推翻,不認列祖列宗,騙得了自己騙得了人,縱使行事依然有所顧忌。名不見經傳的素人就如沒有歷史的人,白紙一張的人最無作惡顧慮,不怕有辱門楣。古代儒生不仕很平常,官職有得世襲,不仕也有虛銜與祖業,歸隱也真的可以找個人煙罕至的地方開荒及開枝散葉,遇敵入侵,率族抵抗視死如歸。現代的政客,不仕也要搞民意調查,把決定及權責推諉予路人,以投票代替辯論及權衡輕重的分析,以民主包裝私心,終也是搵食至上。

我之前不明白為何古典希臘與羅馬城邦的貴族單憑榮譽的驅使,爭相比拼捐獻,撐起公共財政。現在才算若有所悟,貴族憑藉光耀門楣的道德力量負責征戰打仗與城邦公共開支,也不太難理解,榮耀與仁義不可分割,家國榮譽合二為一,擴充領土等於發家致富。中共古裝與戰爭劇講的是扭曲的有國無家、為國捐軀,即使金庸的射雕也是將現代的國家觀念套落古代。賦稅有違古希臘與羅馬城邦的憲法,自由人是不交稅賦的,戰爭所需的資金要向貴族借貸,打了勝仗之後是要連本帶息償還的,貴族與打仗的士兵又分不同階級,戰爭所掠奪到的財富也要與所有邦民分,誰能第一時間跑到戰敗國搶掠,就能把搶到的據為己有,士兵根據軍階分贜,城邦公共設施的建設由貴族出錢出力,慶典活動的支出也全賴貴族捐獻與籌辦,捐得愈多愈有面。現在的香港卻是凡事都不分階層眾籌,捐多捐少不記名,道德榮耀都落在收錢人身上,名利雙收卻不講道義,捐贈者不求回報,甚荒唐。難怪泛民及政壇新貴或素人對眾籌、募捐上了癮。

Source: 香港人無得救

https://www.facebook.com/weHongkongers/posts/2800048400252815

Monday, September 28, 2020

香港人又一次被左膠代表了

香港人又一次被左膠代表了。香港的議員是這樣做的,是香港人的愚昧與傲慢養大了這些議員。朱西迪代表了十二家屬去爭取十二港人之權利。他的工作是代表十二家屬,十二港人之拘留乃中美鬥爭的籌碼,即使特首出聲也無能為力的。

朱西迪的功用,就只是統合十二家屬的不同意見,變成劃一的最低利益的意見,例如有一個代表所有人的聯席會議發言人、給差役落口供、聘請維權律師。他的工作,就好似左膠以前去調停地產商的新界逼遷收地一樣。原本地產商要面對很多隱蔽戶、釘子戶,要面對攬住汽油桶的怒漢,現在左膠出手,搞個聯繫會議、大聯盟之類的,大家給代表了,隱蔽戶出來了,釘子戶消失了,攬住汽油桶的怒漢被聯席發言人用群眾壓力逼走了,說大家的最低利益的爭取達到了(賠償、安置)。至於原本的不搬遷的利益,給代表了啦。

中美鬥爭緩和之後,十二家屬的底細被摸清,十二港人釋放,朱西迪領取功勞,又可連任當選議員。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560819007225&id=589657224&_rdr

致仍在證明「團火未熄」的手足

What's happened, happened.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承認,事實上現時的抗爭力度已遠不如去年今日。超過一萬人被捕後,抗爭者再不能隨時數區同時開花,與黑警武鬥周旋,對峙整天不散。現時抗爭,更多是在遊行成型前,黑警先行見人就拉,任意封一條街,拉一百個街坊帶上車。每次行動,彷彿都係用緊二百人三百人被捕,去換一個機會搏取新聞畫面,例如小女孩或孕婦被襲,好等大家係IG story洗版一晚,好嬲好嬲,提醒大家黑警同暴政嘅邪惡。

的確,搏取警暴畫面可以換來數日輿論,但代價係三百人被捕。多得而家嘅「法治」,呢三百人中,即使只係行過路過,都難保唔會有唔少人被羅織罪名入獄,蒙受不白之冤。被捕人數唔係一個數字,係有血有肉有親友嘅手足。係二零一九年,本地戰線仍然不停劇變,更多街頭抗爭對局勢可以有更大嘅影響。但到左而家二零二零年,政權及警暴嘅猖獗都已經再清楚不過,香港人同世界其實都唔再需要更多嘅畫面去證明佢地嘅邪惡。而政治局勢亦大勢已定,國安法都已經到來,港共政權不惜一切嘅白色恐怖、一國一制統治方針已定,另一邊廂各國都排住隊對付中共,天下圍中之勢已成,用三百人被捕嘅代價去搏取一個畫面,係二零二零年嘅香港又係咪值得?不停號召街頭抗爭行動「重燃戰火」又係咪適當?

Maybe it's time we stop trying to outsmart the truth and let it have its day.

或者係時候大家要承認「反送中運動」、「流水革命」已經完結。我會定義呢場運動/革命嘅終結係今年七一遊行。(點解係呢日,篇幅所限不在此詳述。)

而現今,香港歷史已經走過抗爭年代,步入「白色恐怖年代」。我之所以選擇今日寫呢啲,係因為今日係928。於今日回望,我地就會知道,承認一場戰役嘅終結並不代表戰爭嘅終站。只有直視過去嘅失敗,先可以開創下一次成功嘅契機。「一息尚存、抗爭到底」並唔只係一句口號,但亦唔代表我地要依戀二零一九、活在過去,勉強為之去號召「重燃戰火」。係後反送中時代,當然我地要係可行嘅空間中盡做,但更加審視過去嘅不足。二零一四嘅失敗,去到二零一九教識我地要和勇不分、唔可以依賴大台等等。二零一九未竟全功,又教識我地啲咩,我地有咩要反思?

一)無大台社運嘅侷限:無大台社運呢個原則好有優勢,亦絕對係二零一九抗爭取得初步成功嘅最重要原因之一,但難聽嘅事實係:抗爭者兵敗理大,正正暴露左無大台社運嘅侷限。過去有「大台」嘅抗爭,「大台」嘅社運組織會係行動前仔細審視,開會去商討一切戰略安排同可行性,準備好應對計劃,計好風險同危機先行動。(做得好唔好係另一件事。)但無大台抗爭之下,尤其是去到後期,當抗爭規模愈黎愈大,對計劃細節嘅準備要求愈高,但抗爭者始終冇一套好有效嘅決定同商討機制,問題就出現。好多時候抗爭者只有「跟風向、跟大勢」去做決定同行動。初時或者可以,但去到理大圍城戰咁嘅規模,情報傳遞嘅渠道、物資補給鏈嘅安排、或者由一開始全港抗爭者聚首理大呢個容易被圍嘅地點呢個決定,事後諗返,都好有改善嘅空間。只不過係無大台社運嘅侷限,實在難以有機會好好考慮呢啲安排,而再將安排實踐係數萬名抗爭者之間。呢點係抗爭者需要洞察到 Inconvenient Truth。當然我始終認同「無大台」好過過去一套由大台主導嘅模式,但二零一九嘅「無大台」Prototype 1.0需要再進化,呢點點做,我相信有日用香港人嘅智慧,終會諗到。

二)「流水社運」嘅侷限:另一個難聽嘅事實,係「流水社運」係黨鐵成為黨鐵後,已經效力大減。Be water嘅戰術係抗爭早期,七月已經出現,嗰個係大家仲會係收銀機上面放散銀、黑警唔會衝入地鐵站嘅年代。早期,抗爭者直情係可以全幅black bloc幾百人一齊搭地鐵轉場。直到八月後期,國家機器批鬥地鐵係幫緊抗爭者,先出現八三一事件,警察先長駐黨鐵站,黨鐵先成為黨鐵。Be water戰術,完全依賴抗爭者嘅機動性。但係香港交通,特別係抗爭時期路面交通隨時受阻或有roadblock等,鐵路實在太重要。Be water最盛行,係八月前期,抗爭者可以快速搭鐵一晚去五六個地方,當中包括觀塘、大埔、紅磡、荔景、沙田等等真係去邊都得,但我地回想八三一後嘅抗爭,係冇得安全方便地搭鐵之後,所謂嘅「轉場」,其實次次都係夜晚旺角,極度容易預測。呢個係Be water戰術對地鐵嘅依賴,以及係黨鐵歸邊後嘅失據,而抗爭者從來冇搵到方法應對。容我魯妄講,真正嘅「Be water」戰術已經一早被破解。

「錦鯉有咩高見?」冇架,所以而家香港社運先係低潮,大家再諗下囉。但係係社運以外,我地更加要好好活下去,係唔同方向裝備自己,等待下一次抗命號角嘅呼召。

What's happened happened. Which is an expression of faith in the mechanics of the world. It's not an excuse to do nothing.

二零一九中突然爆紅嘅人物,都唔係係石頭爆出黎。有好多人係二零一四嘅失敗過後,將抗爭信念收係心中,但同時默默地係鎂光燈後,甚至係社運、政治以外做左好多嘢去精進自身,先可以將一己之長係二零一九派上用場。梁繼平多年前已經開始著書立論,亦係港大政治法學中成績最優異嘅未來學者,先有大家見到嘅情理兼備、字字鏗鏘嘅立會演說。張崑陽係雨傘運動後第一代本土派學生會幹事,縱使當時唔多人認識,但一直確立本土論述、又轉校到港大就學讀中國研究、讀國際關系,先有係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為香港人發聲嘅機會。何桂藍過去咁多年一直執筆紀錄香港嘅社運,係佢用佢嘅真摯訪問感動百萬人之前,我自己都好慶幸係「後雨傘」嘅社運低潮期接受過佢訪問,聽過佢好真誠咁鼓勵我繼續堅持落去。又如醫學界,杏林覺醒係二零一五年成立、鄺葆賢醫生都係二零一五年參政。

係呢啲出名嘅人以外,簡單到係我身邊,都有好多朋友,係「後一四低潮期」做左同社運、政治唔關事嘅嘢,但係二零一九年真係有用。有入左傳理系嘅中學同學,而家係為外媒工作嘅抗爭前線記者。有學藝術設計嘅幫好多team人出左好多文宣。有好幾位朋友單憑落區工作嘅心,做左區議員。有呢幾年會搞下IG shop嘅朋友,突然之間變左黃店老闆。有朋友冇咩特別技能,但至少買左架車,都可以做家長車司機。又有朋友咩都唔識,但係識得上一輩嘅朋友多,結果佢2019幫經濟困難嘅手足搵左好多支援。而我自己,2014後碌左入醫科,幾年冇掂社運,到2019都叫可以係醫科圈子中幫手搞下啲聯署呀集會呀咁。

雨傘清場嘅 We will be back ,好多人當年好憎呢句說話,因為好阿Q精神,好自欺欺人。執筆之際,先見到2018年一位年輕人嘅訪問,斷言:「we will be back已不可能發生」。但就係因為大家係2014-2019間,即使冇日日繼續街頭抗爭,但透過裝備自己嘅技能經驗,再係機會黎嘅時候善用,先有二零一九,先真正兌現 we will be back嘅諾許。「團火未熄」,原來唔需要用街頭抗爭、唔需要用被捕數字、唔需要用警暴畫面去證明,去做比人睇,而係用行動去實踐,有一日大家都會見到。

未來,我地面對緊一個可能比「後雨傘低潮期」更加黑暗更加漫長嘅「後反送中低潮期」,但我地要一樣咁再做一次,下一次抗爭開始時,下一次係海富門外再遇彼此時,我地會更為強大。

I'll will meet you in the beginning, my friends.

Source: No Stake 醫學生

https://www.facebook.com/nostakemedicalstudent/photos/a.140123600705521/380693993315146/

Sunday, September 27, 2020

用哲學來談論道德立法與封城罷市及口罩禁令

 星期日講道。用哲學來談論道德立法與封城罷市及口罩禁令。

不是很深奧的東西,只是簡單的邏輯一致性,很多事情顯得複雜,是因為主事者違反邏輯的一致性。例如A不等於非A,又例如你不能用A的手段來達到非A的目的。例如一致不是多元(conformity is no diversity),故此你不能用一致的手段來達到多元的目的。這是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基本邏輯公理,如果你不信服,你大概已經進入信仰或宗教的範圍。你大概可以離開,不必閱讀下去,因為你是神靈。

現在我們討論,能否用立法的方式,來規範我們新發現的道德,例如性別多元認同不能被歧視,例如公共衛生要做到最高的標準,即使我們對於是否醫學上證明有效,仍是在探索之中的,但多做好過少做。

首先,我們談論立法與美德的關係。立法是用來保證最低限度的行為標準一致,而不是最高限度的、多元的、自主的美德(例如我戴口罩保護着你而顯示我不是自私的,我是有公民道德的)。由於執法和司法都必須有絕對可靠的標準而且確保爭議性減到最低,立法在技術上是應付帶有傷害人或社會大眾性質的不良行為,如果某些不良行為不能被確實證明是傷害人或社會大眾,而將某些新時代的道德主張立法,那麼執法和司法必然會採取武斷的做法,使得執法和司法的標準一致,而將理性辯論或科學新發現排除。例如我們不能全然禁止吸煙,只能在密閉空間的公眾場合(如餐廳、辦公室)禁止吸煙,吸煙儘管會損害健康,但如果我們因為健康理由而禁止吸煙,也可以以健康理由禁止其他行為,例如禁止高糖分或油脂的快餐食物,或處罰暴飲暴食(在河北已經立法處罰在餐廳暴飲暴食),或未經某種病毒檢測就搭飛機旅行,移民入籍要健康檢查(主要是檢查是否有高傳染性和致命性的肺結核病),為何去外地玩幾日都要健康檢查是否有低傳染性及極低致命性的新冠狀流感呢。

我們要求尊重種族平等是沒問題的,因為種族從來不是平等的,先來的與後來的種族就不會平等,故此用道德呼籲是克制自己,一旦進入立法,問題來了,為了顯示平等,必須確保種族佔據的權威位置要多元,於是就要委任其他少數族裔進入決策位置或大學預留學額給他們,原本用動態的均衡來顯示的平等——此刻是你、下次是我,就會變成靜態的均分來顯示平等,那麼競爭就多了規則限制,而那些規則來自用法律來保護的道德,那些道德就變成無可爭論的教條了。由均衡變成平均,就是由自由變成平等。例如立法保護女權、保護某弱勢族裔、立法強制戴口罩之後,我們無法在政治甚至在科學上辯論或探究,進行這些道德辯論或科學探究會遭受控告甚至解僱處罰,美國紐約大學現在有教授Mark Crispin Miller因為引述堅實可靠的醫學報告揭發口罩無用而被憤怒的學生要求校方解僱他。用注重一致的立法手段來保護新時代需要的多元並存,這本身就是法哲學的悖論。

智力閱讀門檻:要完全讀懂,大概要IQ150.

(詳細的演述,在我昨晚的Patreon的哲學文章。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048722

#這是人類社會很古老的辯論。只是當年只是辯論,沒有現代的國家主權的國會來立法。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558477957225

二十一世紀將偏狹的宗派觀點用立法的方式強制全社會執行,令中年及老年的一代無所適從

二十世紀人的哀嘆。由於左膠被深層國家扶持,上升到大學及政黨,可以講學及立法,故此我們這一代古典的自由主義教育長大的人,在二十一世紀以自由、獨立及科學出現的話,將被視為自私、不負責任及無公民道德,目前主張立法戴口罩來防疫的新一代青年人,正是這些左膠餵養長大的愚民。

二十一世紀將偏狹的個人觀點或宗派觀點——例如族裔平權、多元性別主義,用立法的方式推行,令年老的一代無所適從。將來在新一代的錯誤醫學常識及錯誤公民道德的影響下,由於這群人主宰民主社會,將借助安全的恐慌來立法推行健康碼、強制智能手機追踪及強制電子錢包交易。加州州長更以環保為名,在2035年禁止汽油車,強制人民使用昂貴的電動車

特朗普老伯在美國的支持者,大部分是二十世紀長大的中年一代美國人。到了二十一世紀長大的美國人統治美國的時候,美國就是社會民主主義的美國,而不再是古典自由主義的美國。

我們熟悉歷史的人,知道事情如何而來,然而要改變,卻是無能為力,因為民主選舉令到被左膠及深層國家毒害的新一代可以用立法來橫行無忌,那些香港黃絲區議員的支持政府嚴厲執惡法的法西斯行為,正是年輕一代的典型宗派主義的道德至上思想。特朗普總統在美國力挽狂瀾,其實是來自二十世紀老人的唐吉訶德的努力。假如美國的民主選舉將特朗普趕走,我們也是徒呼奈何,奧巴馬的社會民主主義的主流趨勢,又要返回美國了。二〇一六年六月的英國公投脫歐,也是中老年人空群而出,才力挽狂瀾,可以公投脫歐(脫歐51.9%選票,留歐48.1% )。

現在,我們用哲學來談論道德立法與現在西方國家的封城罷市及口罩禁令。不是很深奧的東西,只是簡單的邏輯一致性,很多事情顯得複雜,是因為主事者違反邏輯的一致性。例如A不等於非A,又例如你不能用A的手段來達到非A的目的。例如一致不是多元(conformity is no diversity),故此你不能用一致的手段來達到多元的目的。這是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基本邏輯公理,如果你不信服,你大概已經進入信仰或宗教的範圍。你大概可以離開,不必閱讀下去,因為你是神靈。

現在我們討論,能否用立法的方式,來規範我們新發現的道德,例如性別多元認同不能被歧視,例如公共衛生要做到最高的標準,即使我們對於是否醫學上證明有效,仍是在探索之中的,但多做好過少做。

首先,我們談論立法與美德的關係立法是用來保證最低限度的行為標準一致,而不是最高限度的、多元的、自主的美德(例如我戴口罩保護着你而顯示我不是自私的,我是有公民道德的)。由於執法和司法都必須有絕對可靠的標準而且確保爭議性減到最低,立法在技術上是應付帶有傷害人或社會大眾性質的不良行為,如果某些不良行為不能被確實證明是傷害人或社會大眾,而將某些新時代的道德主張立法,那麼執法和司法必然會採取武斷的做法,使得執法和司法的標準一致,而將理性辯論或科學新發現排除。例如我們不能全然禁止吸煙,只能在密閉空間的公眾場合(如餐廳、辦公室)禁止吸煙,吸煙儘管會損害健康,但如果我們因為健康理由而禁止吸煙,也可以以健康理由禁止其他行為,例如禁止高糖分或油脂的快餐食物,或處罰暴飲暴食(在河北已經立法處罰在餐廳暴飲暴食) ,或禁止未經某種病毒檢測就搭飛機旅行。移民入籍而有權永久居住某國要被逼接受健康檢查是可以理解的(主要是檢查是否有高傳染性和致命性的肺結核病),為何去外地玩幾日都要健康檢查是否有低傳染性及極低致命性的新冠狀病毒呢?現在政府就挾持國民的道德來做監察國民的旅行自由。

我們要求尊重種族平等是沒問題的,因為種族從來不是平等的,先來的與後來的種族就不會平等,故此用道德呼籲是克制自己,一旦進入立法,問題來了,為了顯示平等,必須確保種族佔據的權威位置要多元,於是就要委任其他少數族裔進入決策位置或大學預留學額給他們,原本用動態的均衡來顯示的平等——此刻是你、下次是我,就會變成靜態的均分來顯示平等,那麼競爭就多了規則限制,而那些規則來自用法律來保護的道德,那些道德就變成無可爭論的教條了。由均衡變成平均,就是由自由變成平等。例如立法保護女權、保護某弱勢族裔、立法強制戴口罩之後,我們無法在政治甚至在科學上辯論或探究,進行這些道德辯論或科學探究會遭受控告甚至解僱處罰,美國紐約大學現在有教授Mark Crispin Miller因為引述堅實可靠的醫學報告揭發口罩無用而被憤怒的學生要求校方解僱他。試想一下,我們不能辯論的道德是什麼回事?即使是聖經也容許辯論,而且神學就是聖經的辯論。即使是周朝的禮——《周禮》與《儀禮》,也有更大篇章來反覆討論禮的內容及規章的《禮記》。孔子褒貶君臣的《春秋》,有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的春秋三傳(春秋的三種詮釋)來討論。故此,將爭議性質的道德要求來立法,例如保護他人免受病毒感染但無法證實無病癥者的傳染力,也一致用法律來制定口罩令,即使在之前之後醫學研究發現在醫院環境之外的業餘人士戴口罩毫無防疫幫助,也無法動搖法律及用科學來改變人的衛生行為!現代社會到了這種程度,是極度令人痛心的。

用注重一致的立法手段來保護新時代需要的多元並存,這本身就是法哲學的悖論。

至於年輕人跟隨這一套道德立法的做法,是因為教導他們的教師在九十年代之後用文憑或資歷來保護自己,排斥了有學識或經歷的其他畢業生加入教師行列政府也樂得教師訓練只有教學法而令平民變得更僵化或蠢,於是我們的中低下層的兒童今日變得不是反叛,而是比上層人更加保守和信服政府。這是上層人馴服下層人,令他們解除反叛的武裝的方法。社會治安會更好,而且從心態上剷除了革命的可能。

上述的討論,關於自由與理性的討論,戰國時候,農家的許行與孟子辯論過: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四)之六》:

「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

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

「語譯」

陳相分辯說:「如能依著許子的道理去做,就能使物品的價格沒有兩樣,全國境內沒有詐騙的行為,雖然叫五尺高的孩子到市場上買東西,也沒有人欺騙他。一切貨物,只問量的多少,不管質的好壞,布與綢緞只要長短相同,價錢就相同;不論粗麻或細麻,蠶絲或絲線,只要輕重相同,價錢就相同;五穀不論是稻、黍、稷、麥、菽,只要多少相同,價錢就相同;鞋的大小相同,價錢就相同。」

孟子說:「物品的好壞不齊,是自然之情,以彼此的價值,有的相差一倍或五倍,有的相差千倍甚至萬倍;你卻把他們強比齊劃一,這簡直是擾亂天下啊!試想大鞋和小鞋同一價錢,誰還肯作那大鞋呢?要是依照許子的學說去做,那無異是率領天下的人去做欺詐的事了,那裡能治理國家?」

後記:附帶討論一下香港八月的診所新聞,可以見到年老和年輕一代的意識衝突,護士要沒有病癥的病人戴口罩,只是出於迷信,而不是出於醫學,她自己也是說求安心,診所貼告示要所有病人戴口罩,也是遷就某些恐慌的求醫者,而不是出於醫學,至於網民譴責該名健康的人是自私,更是二十一世紀青年人常見的道德勒索,好似舊年那些害死香港的堵路青年說是為香港出力,要求市民罷工支持他們:


15:59 2020/08/05  經濟日報

【口罩令】自私男子診所看病拒戴口罩 反斥護士「正宗愚民」:怕死成咁


本港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政府已實施「口罩令」,但仍有不少市民漠視疫情,拒戴口罩。近日一名男子不戴口罩到診所看病,當被護士要求戴上口罩時,更反斥對方是「正宗愚民」、「怕死」,自私無禮的態度惹來一眾網民批評。

Facebook專頁「診所低能奇觀」版主是一名診所助護,她昨日(4日)發文分享經歷,指早前有一名沒戴口罩的男子到診所求醫,她見狀即遞上口罩並要求對方戴上,惟男子屢勸不聽,稱自己「又唔係有啲咩病」。

護士強調,診所外已張貼告示,要戴上口罩才能進入診所,又指必須戴口罩才可登記看診,她表示,非常時期下,戴口罩都是為求安心,既保障自己又保障他人。但男子卻聲稱沒有看見告示,堅持不肯戴口罩:

你呢啲正宗愚民嚟,人講你又信,身體健康就百病不侵㗎啦。

見男子態度強硬,護士再三解釋,來診所看病的人大多是身體不適、抵抗力較差,部分更是長期病患者,如果仍堅持不戴口罩,會被要求離開。男子聽後才從褲袋取出被摺成一團的口罩,戴口罩期間更說:

又唔係有啲咩病,係都要迫我戴個咁嘅嘢,少少嘢,係死就點都死㗎啦,怕死成咁。

帖文引起熱議,不少網民批評男子自私、態度惡劣,亦有人表示,疫情下應注意個人衛生,指不戴口罩是相當不負責任的行為,「真係超級自私無恥」。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048722

Thursday, September 24, 2020

香港福利北移

香港福利北移,公帑三十億元撥到大陸。經濟衰退的時候,香港政府這樣用錢。

港大深圳醫院原本是用來在裡面醫治大陸有錢人自負盈虧的,現在變了要港府撥款醫治居大陸的香港人。

不必擔心,立法會照樣通過。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51473-20200924.htm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553924812225

Thursday, September 17, 2020

營生與創業

長尾理論

前幾年在嶺南大學教授寫作,偶然告誡文學系之畢業生,必須學得營生之道,免得將來受制於時局,自由無有保障。

近年香港公司或組織學習新自由主義之外判、非技術化、半職化,謀生不可寄託於公司聘用,於當世謀生,必須創業。創業不一定要開店開公司做生意,但除了打工之外,要有自己的謀生門徑。

小本經營,資金極為有限,不能浪費,故此必須用理論帶領。用的方法不外乎是長尾巴(long tail)和佔領小眾市場(niche market)。例如工作的公司、機構或店鋪不屑做的尾巴生意,好似往日酒樓或肉檔剩下的下欄,利錢好少,但由於自己熟悉客路,就可以做,每次轉移陣地,就可以累積利錢而得到不少收入。例如作家這種小事業,定期轉換寫作題材,可以吸引其他讀者,做教學、玩嗜好、寫食評、做導遊等,就可以開闢新的讀者群,某些舊的讀者群也會滾存到新的。每個範圍的讀者有幾千名,累積起來就好可觀。

長尾(The Long Tail)是由本身衍生的微小關連業務,擴大市場佔領。長尾概念是由《連線(Wired)》雜誌主編安達臣(Chris Anderson)於二〇〇四年十月的<長尾> 一文首創,用來描述如阿瑪遜(Amazon.com)和Netflix之類網站的商業和經濟模式,描述那些原來不受到重視的銷量小、種類多的產品(如小眾讀物)或服務由於累加起來的總量龐大,它們累積起來的總收益有時可以超過主流產品。 大企業要發展長尾,小本經營則可由人家的長尾開始。

經營小本生意,一定要由軟件(software)做起,要盡量控制成本,而且靈活配搭資源,現工現做,盡量不要租辦公室或門市,不要購買昂貴機器,不要聘請固定員工,寧願用件工和兼職的方式,有事聚合,無事散去。不論服務還是設備,多用租用或借用的方式,即是shareware,這是創業致勝之道。好多人創業,都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享受有門市、機器和員工的虛榮感或煩勞感,於是這種虛榮感、煩勞感會將創業的動力消耗掉Business是做生意,不是開店給自己打工,不是self-employed,業務不是為了出糧給自己而是賺取各式各樣買賣組合的差價,是請人做,有些創業者日日好 busy,為自己打工,這些做生意。

創業的第一、第二年是嘗試期,經過第三年的整固期,第四年賺錢很順利了,謂之成功。創業成功之後,必須轉型,將舊業務交託予合作夥伴或賣出,自己開拓新的,或擴充營業,將舊行業發展成一個長尾巴的系列,否則舊業務被人抄襲,就會形成惡性競爭,分薄利錢,無利可圖

如此想來,創業只要做的是善業,就是借助俗務來修行,即是要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盯緊盈利生意,不要意亂情迷而投身於無生產力、無盈利能力的業務。當然,培養創意和締結人情,是不能事事計算成效的,務實是本,務虛是次,不要沉溺就可以。  

—— 〈香港經濟衰退及時局動盪,小市民的保本求生術 〉(八月十日)的續篇。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ying-sheng-yu-ye-41674361


Friday, September 11, 2020

梁國雄的偽

梁國雄是很奇怪、扭曲、活得很不真實的一個人,我對他知之不多,但有好多令我費解的矛盾集於他一身:

1)出身工人階級,卻長期以中產Bohemian的長髮外型行走江湖,這是想討好誰?

被寵壞了的西方富有中產階級的年輕學生,披着一頭長髮,吸着大麻噴雲吐霧,唱着靡靡之音,明明不愁衣食與前途,卻在外型上扮演丐幫賣慘,是為了拉近與工人階級的距離,嘴上反對建制,卻是制度的得益者。梁國雄身為工人階級,幾十年來都以頹廢又富有中產年輕人的外型投身政治,嘴上抗議着說了等於沒說的、我記不住的不公義,有一餐沒一餐,卻𣎴爭取切實的工人階級利益,與工人階級沒有共鳴,Bohemian cosplay到在外型與打飛機嗜好上,與中產融為一體, 這玩的是甚麼政治抗爭?這不是有病嗎?他應該躺在梳化上,接受佛洛伊德信徒的心理治療。

2)中共治下的香港,共產主義信徒扮乜撚抗爭者?抗議乜撚嘢?

梁國雄還是不是四五行動的人,我不清楚,也不知四五行動這名字代表甚麼,有甚麼政治立場。籌款黨—社會主義行動也是他的,所以政治理念上是左翼,社會主義行動是全球托派聯盟的香港成員,所以梁國雄的政治理念是激進共產主義。反乜撚共呢?九七主權移交那日,他抬棺材在會展外,抗議甚麼?抗議英國送走香港,還是抗議中共是共產主義冒牌貨?

3)不組織工黨的左翼是甚麼左翼?

香港的中產黨—泛民—以理想政治為行動綱領,即得個吹,但是個人的專業與中國經濟發展有共同利益,因此,嘴巴上以民主中國論表達愛國情懷,行動上為自己專業爭取利益,是合理的理性考慮與行動。

工人階級在九七後冇啖好食,梁國雄做了議員後卻與中產黨埋堆,販賣中國情花毒,爭取全民退保只是口號,沒有他保釣來得真實。香港的工黨反而由中產專業人士成立,掛羊頭賣狗肉,為社福界專業輸送利益,出賣香港低下層,掠奪公帑送福利給新移民,香港沒有代表本土工人利益的黨派。梁國雄讀乜撚馬克思、係乜撚左翼?

所以,梁國雄是不理共產主義破產,繼續發着共產主義烏托邦夢,嘴上抗議這樣那樣,但其實冷漠自私的一名找不到角色的演員,與時代、自己的階層、生活的社會脫節,困在富裕中產青年叛逆外型下,心智停留在他開始留長髮的那一年,時間凝在過去,卻無法阻止一副臭皮囊老去。以Bohemian外型包裝共產主義信仰,就如同以燃燒的乳罩與大麻煙代替斧頭與鐮刀,遊戲人間、人生沒有意義的符號象徵,這麼矛盾扭曲的結合,梁國雄視為理所當然,其實,他有政治信仰嗎?這是對共產主義似懂非懂似有若無的政治消費行為吧。梁國雄為了長髮打官司,卻不曾為香港工人司法覆核強積金,他的社會主義行動為全世界人民籌款,但是全世界人民卻分不到一毫子。

梁國雄的虛偽與矛盾頗能代表香港政治,泛民也是一樣的,同裏不同表而已。泛民無法政治轉型代理本土利益,成了政治買辦。梁國雄的選票是怎樣得來的?我想像不到他在香港人中會有市場,文化左膠圈的共匪在地區直選有很多暗樁嗎?中共為了製造反對勢力有不同階層代表性、製造共產主義多樣化送票?工人階級代表玩理想政治,但又不敢清楚說明有何政治理想,沒有論述,又不腳踏實地爭取工人利益,不可笑嗎?一樽撚樣政治花瓶。

Source: 香港人無得救

https://www.facebook.com/weHongkongers/posts/2782594841998171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20

樓市就爆煲的訊號

政治市,國師午間教路。跌市期間,有市民漏夜排隊申請居屋。

這是樓市就爆煲的訊號。

另外,大陸那邊,恆大七折出賣樓房李首富準備賣出北京朝陽區的物業群。香港這邊,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的南區壽臣山物業已接納某個出價,快賣出了。經濟日報今日報導,有「磁帶大王」之稱的資深投資者陳秉志,近日連環拋售豪宅,新近減價200萬沽出跑馬地比華利山單位,在3個月內陳秉志已售出4伙豪宅物業,套現近1.5億。

香港無事,繼續戴口罩,戴埋眼罩更好。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520165477225

解放儒學對答

C.H.L.:有國才有家,好似係

陳雲:在古代有家才有國。在現代,是有國才有家

按:古代的在君子是世家在庶民是宗族,一個世家十幾代,一個宗族幾千人,都是養馬練兵的。古代的國是由家組成國的歷史不如家的長國的勢力不如家的大。春秋的晉國,為三家所分,齊國為田家所纂。秦朝到了二世,國弱了一點點,為什麼群雄即可並起而代之,因為有項羽的世家和劉邦的宗族。劉邦起義,是父母兄弟老婆和族人都在軍隊的。在現代,世家和宗族被國家消滅了,變成可憐的核心小家庭,兩夫婦帶一隻貓,上街鬥爭的不是全家老小,而是青年大學生,於是國家作惡,沒有國就沒有家。你看現在,我們大陸人和我們香港人要安家的,首先要移民,尋找好的國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520057557225

Wednesday, September 09, 2020

學校、補習社

趕客、斷人米路的文。

學校、補習社、父母與老師就是現今小學生的地獄。雖然我小時候也討厭上學,還好有對我學業不聞不問,放任我自由的父母,被老師罰抄時,老母試過幫我抄,不做暑期功課、找不到同學或朋友代我抄就不抄,老師也奈我莫何,家長沒空閒見老師。今日的小朋友好可憐,沒有對比,我都意識不到我的童年得過且過,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現在的小學課文有很多一無是處、思維錯亂的稚嫩現代北方白話文拿小學生作文為課文教小學生中文。寫字則是無盡的挫敗與折磨,以鉛筆寫毛筆字!有時是特別的出版社電腦仆街體,要抄的字沒有筆劃次序顯示,每筆每劃不講究美,卻如要求機器操作一樣講究精確,容不得手寫的隨意,點橫竪撇寫長了寫歪了寫短了都不行,課本的字印成甚麼鬼樣就要跟足寫。有些字看得我一臉疑惑,懷疑自己根本不識字,好挫敗。我特意查了家裏一九九三年萬里出版社的《香港中學生中文詞典》,發現也有字不是我一貫的手寫筆劃,手寫習慣、字典、課本三者時常有不一致之處,看得我誠惶誠恐,無所適從。我小學與中學語文老師的寬鬆、不講究,現在好像絕跡了。

舉例,昨日那篇日記的「潛」字,圖片要放大才明顯,就是右手邊曰上雙「旡」的第三劃那一撇是在一橫之上下筆的,把我看傻了,查字典,明明是沒有穿透上面那一橫的;我自小習字,「亮」就是這樣寫,字典又是另一種寫法;我寫「垂」字中間是一橫兩棟,現在學校教的是要把中間的那一橫斷開兩半,就如毛筆字寫法,變成兩個不相連的十,打棟的一竪碰不到中間那一橫,字典計筆劃又是拆開的正確,但字典印出來的橫沒有斷開。我以前毋須學普通話拼音,現在的小學生在練習簿寫完字,還要在上面標示普通話拼音。

窺見現在的小學生被教材、老師與補習社不人道、毫無人性的訓練,我都覺得痛苦。在這段時間的校外教學,家長要上google class找學校功課通知,小學生的功課是要每一張都掃描或拍照,再上網傳給老師的,乾脆退學或不交功課算了!這不是勞役家長與兒童嗎?

路過街上的補習社,門上貼的功課輔導宣傳,當然又是以學校課本及習作為本的,斷不可能與學校選用的教材作對。有眾多教科書出版社,看似有很多選擇,這也是假的,因為教統局對小學要掌握的字、詞、表達等有明確的要求,不容背離。補習社就如口罩紅衛兵,功課要求只會比學校更沒有彈性,習作追求答案正確,不會理課文或習作文章的語意邏輯,不會理練習題的句子是否正常,也不理會答案是否正確。學校與補習社是沒有人性的功課工場,送小孩去學校與補習社是扼殺他們的天性,交由學校與補習社訓練成呆滯的童工

我想像不到,如果當年我要面對的是現在這樣的教學與社會環境,會如何適應,真是生不如死啊!我讀小學時,學校的要求並不嚴,老師對寫字沒那麼多無謂的執著。現在的小朋友小小年紀就失去懵懂、散漫的自由,家長對教育的著緊用錯地方,太在意學習,跟足學校老師的功課要求與指示,忽略對小孩的放任自由,凡事都管得很嚴,只有學習沒有玩樂。我不是人家父母與老師,聽了看了他們對功課的嚴謹要求,即時覺得我是他們與學生的話,一定會每做或每檢查功課時都精神緊張,搞得神經衰弱。我的父母雖然重視教育,卻也不看重學校,無暇打壓小孩天性,幼稚園隨便上了一學期就不了了之,針對兒童為顧客的補習社在我年幼時不盛行,或者有但我沒留意,家長與我都認為補習社是騙錢的機構,我幸免被押送去再教育勞改。以我的個人成長經歷為參考,我認為太著緊兒童教育,學業要求太瑣碎,小孩就會喪失叛逆的天性及學習興趣,即拔苗助長,小朋友會變得好「老積」,「求學不是求分數」根本就是騙人的。我開竅遲,如果是現在,在讀小一至小三的時期,一定會被認定有學習障礙,無獨有偶,大學的恩師幼時被懷疑是智障,做了智力測試才發現智商高。

現在這種世道,要在基礎教育上改邪歸正,應該會有收生困難,更肯定會被不識好歹的家長怪責,就如同這一年來,不戴口罩會被香港人批鬥,香港人不曉得分好壞、對錯、美醜、優劣,只熱衷盲從,看不見政府的邪惡。當然,我不會阻人嘗試,世事總有出人意表的結果,值得試的就去做。

Source: 香港人無得救

https://www.facebook.com/2407000772890915/posts/2781117588812563/

Tuesday, September 08, 2020

小學教材,垃圾北方話

圖可以下載複製,貼文就無謂傳閱了,這是朋友小孩的補習社習作,應該都是來自依據教育局要求編的教材,筆劃印得莫名其妙的在另一小孩處。

小學是遊戲的年紀,學校以外的時間應該是去野外遊玩探索,在家依自己興趣讀課外書籍,練書法、玩音樂的快樂童年。我認為這麼小年紀就把小孩送去補習社的家長是愚昧的,開補習社以一堆無聊練習把小孩腦袋變死把學校課堂未深化的洗腦工程有系統的完成,這些補習社是惡毒的

垃圾北方白話,恐怖詞語使用,多餘的前置詞:

這是小四中文的「語文能力強化」練習,頁底的「能力強化」西化中文已是睇到我暈。「實在不得不期待」出現在最後一句,比喻全部不倫不類:把島嶼比喻為海上漂浮的「浮台」、拿「眼看手勿動」告示牌文字做比喻、淺海處的自然生態說是刻意組織的「嘉年華」、應該安靜觀看的簡單陳述硬生變成「觀眾」的多餘比喻。多餘的「只是」多次出現。

香蕉船前行會濺起浪花,坐在船上的人不可能伸手觸碰到海面,文中卻說爸爸把水「弄到我和媽媽的身上和臉上」,除了不合邏輯,還棄準確的「濺」或「潑」字不用,用含糊的「弄到」。

第一段「懷著興奮的心情準備乘船」,「準備」一詞是多餘的,「身處印尼的」也是多餘的,「睡意」不妥,「倦意」才是。

第二段「享受」活動是錯誤形容,浮潛不是去「海底」,是水下,珊瑚不能「穿梭」,是魚兒在珊瑚間穿梭,要強調「眼花繚亂」,「真是」比「實在」好,但完全沒有強調的必要,打招呼是「舉手」,伸手是「去摸」才對,主動的嚇怕不用,變成被動的「受驚」,整段的句子都很累贅囉嗦。

第三段句子同樣囉嗦,「讓膽小的」的「讓」字又是北方人口語,應是「令」、「使」,也可完全不在「膽小」前加字,「呢」、「啊」用得牽強。

第四段,活動不能「經過」,是「嘗試過」、「玩了」,「還是」、「一頓」都是多餘的。 聞到食物,振奮的應是食慾,不是精神,食完才可以抖擻精神。「實在不得不」形容「期待」,錯得離譜,餘下旅程尚未展開,如何有「難忘點滴」?

這種錯漏百出的現代北方囉嗦白話文,「強化」甚麼語言能力呢?愈學愈不懂中文!



Source: 香港人無得救

https://www.facebook.com/weHongkongers/posts/2780150602242595

西方民主制度的權力分立的惡果

西方民主制度的權力分立的惡果,是法官控制了憲政,而不是國會控制憲政。

法官是誰?

在沒有王室的國家,法官是王,而且沒有連任限制而且不受彈劾罷免的終身王。

在沒有王室的國家,法官有時是神,例如美國的聯邦法院法官詮釋美國憲法,詮釋同性婚姻是美國憲法草擬時期的婚姻的定義,可以穿越時空去到華盛頓時期,理解當時立憲者的心意,於是繞過國會的討論和表決,給予合法化。

當今世上民主政府濫用防疫的人權危機,是因為民主制度已經破局。你看現在西方所謂自由國家的那些封城禁足的行政命令,就是民主制度已經毀壞。現在這些行政命令,政府用極其荒誕的原因來囚禁全民,希特拉、斯大林、毛澤東也不能下的。過去的暴君只能壓制階級敵人或敵對種族,但不能壓制所有庶民。現在的民主制度,做到了!

——我在《香港民主制度研究計劃》思考的問題。在權力分立的問題上,我是國會至上派既然限制了王權或取消了王權,就要由國會主宰憲政,而不是由法官。法官至上,是中世紀神權的遺留物(你看他們的拉丁文和黑袍假髮就知道),法官至上,是賢人政治,然而貴族清議在現在已經消失,故此法官是神權。在美國的憲政,是法官至上,故此美國是假扮現代的中世紀國家。

當今最大的危機,是運行已久的憲政民主制度已經腐爛,需要改造。現代民主制度由自由經濟/資本主義而來,也被自由經濟/資本主義騎劫而腐爛

不要試圖尋找解決方法。因為無。在悖論裡面,無法尋找到解決方法的。民主是悖論。大家以為民主是理性制度嗎?不是,民主比王權、神權更不理性。

按:我不是支持共產黨統治啊。因為共產黨其實是行民主制度的,黨內的分級投票、以層層的間接民主以遞減代表性的方式,形成多數派系的獨裁民主統治,毛澤東稱之為民主集中制。共產黨是行最壞的民主制度的,中共的中央政治局是上議院人大是下議院,政協是諮政院,人大釋法是國會至上論,制度設計得挺民主的,故此不要因為用民主化就可以解決共產黨統治帶來的腐敗,那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閱讀智力門檻:人類。)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515622392225

買金的問題

政治市,國師早起教路。朋友問及現在買金的問題。

我思考了一下。

之後告訴朋友,戰敗國一般會拋售黃金,敗軍之將和眾多難民也會偷運黃金出國套現。二次大戰之後,蘇聯倒台之後,黃金便宜了一段日子。

以前,戰敗之後重建國家經濟的政權,會購買黃金來發貨幣,但現在的經濟總量是無法返回金本位的,故此不會發生。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515364702225

Tuesday, September 01, 2020

從未想過勝利的人,會寧願早死於失敗

從未想過勝利的人,會寧願早死於失敗。他們看見自己活着,就感動羞愧,於是要做一點事,終結這種感覺。

故此,香港某一些人,特別有自我作踐的行動力。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4971413972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n0gLB5Y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