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人的哀嘆。由於左膠被深層國家扶持,上升到大學及政黨,可以講學及立法,故此我們這一代古典的自由主義教育長大的人,在二十一世紀以自由、獨立及科學出現的話,將被視為自私、不負責任及無公民道德,目前主張立法戴口罩來防疫的新一代青年人,正是這些左膠餵養長大的愚民。
二十一世紀將偏狹的個人觀點或宗派觀點——例如族裔平權、多元性別主義,用立法的方式推行,令年老的一代無所適從。將來在新一代的錯誤醫學常識及錯誤公民道德的影響下,由於這群人主宰民主社會,將借助安全的恐慌來立法推行健康碼、強制智能手機追踪及強制電子錢包交易。加州州長更以環保為名,在2035年禁止汽油車,強制人民使用昂貴的電動車。
特朗普老伯在美國的支持者,大部分是二十世紀長大的中年一代美國人。到了二十一世紀長大的美國人統治美國的時候,美國就是社會民主主義的美國,而不再是古典自由主義的美國。
我們熟悉歷史的人,知道事情如何而來,然而要改變,卻是無能為力,因為民主選舉令到被左膠及深層國家毒害的新一代可以用立法來橫行無忌,那些香港黃絲區議員的支持政府嚴厲執惡法的法西斯行為,正是年輕一代的典型宗派主義的道德至上思想。特朗普總統在美國力挽狂瀾,其實是來自二十世紀老人的唐吉訶德的努力。假如美國的民主選舉將特朗普趕走,我們也是徒呼奈何,奧巴馬的社會民主主義的主流趨勢,又要返回美國了。二〇一六年六月的英國公投脫歐,也是中老年人空群而出,才力挽狂瀾,可以公投脫歐(脫歐51.9%選票,留歐48.1% )。
現在,我們用哲學來談論道德立法與現在西方國家的封城罷市及口罩禁令。不是很深奧的東西,只是簡單的邏輯一致性,很多事情顯得複雜,是因為主事者違反邏輯的一致性。例如A不等於非A,又例如你不能用A的手段來達到非A的目的。例如一致不是多元(conformity is no diversity),故此你不能用一致的手段來達到多元的目的。這是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基本邏輯公理,如果你不信服,你大概已經進入信仰或宗教的範圍。你大概可以離開,不必閱讀下去,因為你是神靈。
現在我們討論,能否用立法的方式,來規範我們新發現的道德,例如性別多元認同不能被歧視,例如公共衛生要做到最高的標準,即使我們對於是否醫學上證明有效,仍是在探索之中的,但多做好過少做。
首先,我們談論立法與美德的關係。立法是用來保證最低限度的行為標準一致,而不是最高限度的、多元的、自主的美德(例如我戴口罩保護着你而顯示我不是自私的,我是有公民道德的)。由於執法和司法都必須有絕對可靠的標準而且確保爭議性減到最低,立法在技術上是應付帶有傷害人或社會大眾性質的不良行為,如果某些不良行為不能被確實證明是傷害人或社會大眾,而將某些新時代的道德主張立法,那麼執法和司法必然會採取武斷的做法,使得執法和司法的標準一致,而將理性辯論或科學新發現排除。例如我們不能全然禁止吸煙,只能在密閉空間的公眾場合(如餐廳、辦公室)禁止吸煙,吸煙儘管會損害健康,但如果我們因為健康理由而禁止吸煙,也可以以健康理由禁止其他行為,例如禁止高糖分或油脂的快餐食物,或處罰暴飲暴食(在河北已經立法處罰在餐廳暴飲暴食) ,或禁止未經某種病毒檢測就搭飛機旅行。移民入籍而有權永久居住某國要被逼接受健康檢查是可以理解的(主要是檢查是否有高傳染性和致命性的肺結核病),為何去外地玩幾日都要健康檢查是否有低傳染性及極低致命性的新冠狀病毒呢?現在政府就挾持國民的道德來做監察國民的旅行自由。
我們要求尊重種族平等是沒問題的,因為種族從來不是平等的,先來的與後來的種族就不會平等,故此用道德呼籲是克制自己,一旦進入立法,問題來了,為了顯示平等,必須確保種族佔據的權威位置要多元,於是就要委任其他少數族裔進入決策位置或大學預留學額給他們,原本用動態的均衡來顯示的平等——此刻是你、下次是我,就會變成靜態的均分來顯示平等,那麼競爭就多了規則限制,而那些規則來自用法律來保護的道德,那些道德就變成無可爭論的教條了。由均衡變成平均,就是由自由變成平等。例如立法保護女權、保護某弱勢族裔、立法強制戴口罩之後,我們無法在政治甚至在科學上辯論或探究,進行這些道德辯論或科學探究會遭受控告甚至解僱處罰,美國紐約大學現在有教授Mark Crispin Miller因為引述堅實可靠的醫學報告揭發口罩無用而被憤怒的學生要求校方解僱他。試想一下,我們不能辯論的道德是什麼回事?即使是聖經也容許辯論,而且神學就是聖經的辯論。即使是周朝的禮——《周禮》與《儀禮》,也有更大篇章來反覆討論禮的內容及規章的《禮記》。孔子褒貶君臣的《春秋》,有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的春秋三傳(春秋的三種詮釋)來討論。故此,將爭議性質的道德要求來立法,例如保護他人免受病毒感染但無法證實無病癥者的傳染力,也一致用法律來制定口罩令,即使在之前之後醫學研究發現在醫院環境之外的業餘人士戴口罩毫無防疫幫助,也無法動搖法律及用科學來改變人的衛生行為!現代社會到了這種程度,是極度令人痛心的。
用注重一致的立法手段來保護新時代需要的多元並存,這本身就是法哲學的悖論。
至於年輕人跟隨這一套道德立法的做法,是因為教導他們的教師在九十年代之後用文憑或資歷來保護自己,排斥了有學識或經歷的其他畢業生加入教師行列,政府也樂得教師訓練只有教學法而令平民變得更僵化或蠢,於是我們的中低下層的兒童今日變得不是反叛,而是比上層人更加保守和信服政府。這是上層人馴服下層人,令他們解除反叛的武裝的方法。社會治安會更好,而且從心態上剷除了革命的可能。
上述的討論,關於自由與理性的討論,戰國時候,農家的許行與孟子辯論過: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四)之六》:
「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
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
「語譯」
陳相分辯說:「如能依著許子的道理去做,就能使物品的價格沒有兩樣,全國境內沒有詐騙的行為,雖然叫五尺高的孩子到市場上買東西,也沒有人欺騙他。一切貨物,只問量的多少,不管質的好壞,布與綢緞只要長短相同,價錢就相同;不論粗麻或細麻,蠶絲或絲線,只要輕重相同,價錢就相同;五穀不論是稻、黍、稷、麥、菽,只要多少相同,價錢就相同;鞋的大小相同,價錢就相同。」
孟子說:「物品的好壞不齊,是自然之情,以彼此的價值,有的相差一倍或五倍,有的相差千倍甚至萬倍;你卻把他們強比齊劃一,這簡直是擾亂天下啊!試想大鞋和小鞋同一價錢,誰還肯作那大鞋呢?要是依照許子的學說去做,那無異是率領天下的人去做欺詐的事了,那裡能治理國家?」
後記:附帶討論一下香港八月的診所新聞,可以見到年老和年輕一代的意識衝突,護士要沒有病癥的病人戴口罩,只是出於迷信,而不是出於醫學,她自己也是說求安心,診所貼告示要所有病人戴口罩,也是遷就某些恐慌的求醫者,而不是出於醫學,至於網民譴責該名健康的人是自私,更是二十一世紀青年人常見的道德勒索,好似舊年那些害死香港的堵路青年說是為香港出力,要求市民罷工支持他們:
15:59 2020/08/05 經濟日報
【口罩令】自私男子診所看病拒戴口罩 反斥護士「正宗愚民」:怕死成咁
本港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政府已實施「口罩令」,但仍有不少市民漠視疫情,拒戴口罩。近日一名男子不戴口罩到診所看病,當被護士要求戴上口罩時,更反斥對方是「正宗愚民」、「怕死」,自私無禮的態度惹來一眾網民批評。
Facebook專頁「診所低能奇觀」版主是一名診所助護,她昨日(4日)發文分享經歷,指早前有一名沒戴口罩的男子到診所求醫,她見狀即遞上口罩並要求對方戴上,惟男子屢勸不聽,稱自己「又唔係有啲咩病」。
護士強調,診所外已張貼告示,要戴上口罩才能進入診所,又指必須戴口罩才可登記看診,她表示,非常時期下,戴口罩都是為求安心,既保障自己又保障他人。但男子卻聲稱沒有看見告示,堅持不肯戴口罩:
你呢啲正宗愚民嚟,人講你又信,身體健康就百病不侵㗎啦。
見男子態度強硬,護士再三解釋,來診所看病的人大多是身體不適、抵抗力較差,部分更是長期病患者,如果仍堅持不戴口罩,會被要求離開。男子聽後才從褲袋取出被摺成一團的口罩,戴口罩期間更說:
又唔係有啲咩病,係都要迫我戴個咁嘅嘢,少少嘢,係死就點都死㗎啦,怕死成咁。
帖文引起熱議,不少網民批評男子自私、態度惡劣,亦有人表示,疫情下應注意個人衛生,指不戴口罩是相當不負責任的行為,「真係超級自私無恥」。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04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