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講道。用哲學來談論道德立法與封城罷市及口罩禁令。
不是很深奧的東西,只是簡單的邏輯一致性,很多事情顯得複雜,是因為主事者違反邏輯的一致性。例如A不等於非A,又例如你不能用A的手段來達到非A的目的。例如一致不是多元(conformity is no diversity),故此你不能用一致的手段來達到多元的目的。這是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基本邏輯公理,如果你不信服,你大概已經進入信仰或宗教的範圍。你大概可以離開,不必閱讀下去,因為你是神靈。
現在我們討論,能否用立法的方式,來規範我們新發現的道德,例如性別多元認同不能被歧視,例如公共衛生要做到最高的標準,即使我們對於是否醫學上證明有效,仍是在探索之中的,但多做好過少做。
首先,我們談論立法與美德的關係。立法是用來保證最低限度的行為標準一致,而不是最高限度的、多元的、自主的美德(例如我戴口罩保護着你而顯示我不是自私的,我是有公民道德的)。由於執法和司法都必須有絕對可靠的標準而且確保爭議性減到最低,立法在技術上是應付帶有傷害人或社會大眾性質的不良行為,如果某些不良行為不能被確實證明是傷害人或社會大眾,而將某些新時代的道德主張立法,那麼執法和司法必然會採取武斷的做法,使得執法和司法的標準一致,而將理性辯論或科學新發現排除。例如我們不能全然禁止吸煙,只能在密閉空間的公眾場合(如餐廳、辦公室)禁止吸煙,吸煙儘管會損害健康,但如果我們因為健康理由而禁止吸煙,也可以以健康理由禁止其他行為,例如禁止高糖分或油脂的快餐食物,或處罰暴飲暴食(在河北已經立法處罰在餐廳暴飲暴食),或未經某種病毒檢測就搭飛機旅行,移民入籍要健康檢查(主要是檢查是否有高傳染性和致命性的肺結核病),為何去外地玩幾日都要健康檢查是否有低傳染性及極低致命性的新冠狀流感呢。
我們要求尊重種族平等是沒問題的,因為種族從來不是平等的,先來的與後來的種族就不會平等,故此用道德呼籲是克制自己,一旦進入立法,問題來了,為了顯示平等,必須確保種族佔據的權威位置要多元,於是就要委任其他少數族裔進入決策位置或大學預留學額給他們,原本用動態的均衡來顯示的平等——此刻是你、下次是我,就會變成靜態的均分來顯示平等,那麼競爭就多了規則限制,而那些規則來自用法律來保護的道德,那些道德就變成無可爭論的教條了。由均衡變成平均,就是由自由變成平等。例如立法保護女權、保護某弱勢族裔、立法強制戴口罩之後,我們無法在政治甚至在科學上辯論或探究,進行這些道德辯論或科學探究會遭受控告甚至解僱處罰,美國紐約大學現在有教授Mark Crispin Miller因為引述堅實可靠的醫學報告揭發口罩無用而被憤怒的學生要求校方解僱他。用注重一致的立法手段來保護新時代需要的多元並存,這本身就是法哲學的悖論。
智力閱讀門檻:要完全讀懂,大概要IQ150.
(詳細的演述,在我昨晚的Patreon的哲學文章。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048722)
#這是人類社會很古老的辯論。只是當年只是辯論,沒有現代的國家主權的國會來立法。
Source: 陳雲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855847795722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