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17, 2020

營生與創業

長尾理論

前幾年在嶺南大學教授寫作,偶然告誡文學系之畢業生,必須學得營生之道,免得將來受制於時局,自由無有保障。

近年香港公司或組織學習新自由主義之外判、非技術化、半職化,謀生不可寄託於公司聘用,於當世謀生,必須創業。創業不一定要開店開公司做生意,但除了打工之外,要有自己的謀生門徑。

小本經營,資金極為有限,不能浪費,故此必須用理論帶領。用的方法不外乎是長尾巴(long tail)和佔領小眾市場(niche market)。例如工作的公司、機構或店鋪不屑做的尾巴生意,好似往日酒樓或肉檔剩下的下欄,利錢好少,但由於自己熟悉客路,就可以做,每次轉移陣地,就可以累積利錢而得到不少收入。例如作家這種小事業,定期轉換寫作題材,可以吸引其他讀者,做教學、玩嗜好、寫食評、做導遊等,就可以開闢新的讀者群,某些舊的讀者群也會滾存到新的。每個範圍的讀者有幾千名,累積起來就好可觀。

長尾(The Long Tail)是由本身衍生的微小關連業務,擴大市場佔領。長尾概念是由《連線(Wired)》雜誌主編安達臣(Chris Anderson)於二〇〇四年十月的<長尾> 一文首創,用來描述如阿瑪遜(Amazon.com)和Netflix之類網站的商業和經濟模式,描述那些原來不受到重視的銷量小、種類多的產品(如小眾讀物)或服務由於累加起來的總量龐大,它們累積起來的總收益有時可以超過主流產品。 大企業要發展長尾,小本經營則可由人家的長尾開始。

經營小本生意,一定要由軟件(software)做起,要盡量控制成本,而且靈活配搭資源,現工現做,盡量不要租辦公室或門市,不要購買昂貴機器,不要聘請固定員工,寧願用件工和兼職的方式,有事聚合,無事散去。不論服務還是設備,多用租用或借用的方式,即是shareware,這是創業致勝之道。好多人創業,都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享受有門市、機器和員工的虛榮感或煩勞感,於是這種虛榮感、煩勞感會將創業的動力消耗掉Business是做生意,不是開店給自己打工,不是self-employed,業務不是為了出糧給自己而是賺取各式各樣買賣組合的差價,是請人做,有些創業者日日好 busy,為自己打工,這些做生意。

創業的第一、第二年是嘗試期,經過第三年的整固期,第四年賺錢很順利了,謂之成功。創業成功之後,必須轉型,將舊業務交託予合作夥伴或賣出,自己開拓新的,或擴充營業,將舊行業發展成一個長尾巴的系列,否則舊業務被人抄襲,就會形成惡性競爭,分薄利錢,無利可圖

如此想來,創業只要做的是善業,就是借助俗務來修行,即是要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盯緊盈利生意,不要意亂情迷而投身於無生產力、無盈利能力的業務。當然,培養創意和締結人情,是不能事事計算成效的,務實是本,務虛是次,不要沉溺就可以。  

—— 〈香港經濟衰退及時局動盪,小市民的保本求生術 〉(八月十日)的續篇。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ying-sheng-yu-ye-4167436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