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20

新的美國超級英雄誕生:Shutupman

新的美國超級英雄誕生:Shutupman。

美國大選辯論結束不到半天,大量周邊產品已經應運而生。雙方都自稱表現大勝對手,對於那些沒法坐下看足90分鐘的選民來說,那些極速剪輯出來的精華片段便大派用場,不問據理力爭,但求討個過癮,效果就跟那些香港政客「邊個KO邊個」的網片有異曲同功之妙。不同的是,民主演替發展下去,官仔骨骨的辯論小王子形象已顯得過時,夠嗆夠鬧才是致勝之道。

「特朗普今次的策略怎樣怎樣……」新聞愈是正經八本分析便愈顯得滑稽,難道他們真的認為特朗普有策略可言嗎?有的,就是隨機應變,他打從開頭便拒絕了競選團的備戰要求。傳媒批評特朗普無理,更無理的是他們強要在無理之中找出個理來,連刻意打斷也稱之為策略。這讓我想到由唐英年以降流行於香港政界的辯論「公理」:「而家係我主場,輪唔到你講嘢。」若然對方還要駁斥,主持人便會強行關咪,大家都覺得這樣做法合理,是嗎?因為小學老師教過,大家要遵守規則,不是嗎?然而,主持華萊士為甚麼沒有關掉特朗普的咪,讓拜登完成他的發言?公開辯論環節不是要等雙方完成2分鐘發言才開始嗎?若換成TVB或港台主持的話,情況將會是這樣:

主持:「總統先生,這是最後警告,你再是這樣我就要關掉你的咪囉。」

「你應該給我回應……」

嘟……

主持:「副總統先生,請你繼續發言,繼續計時,你還有30秒時間。」

「他瞞稅,他沒有公開他的稅單……」

主持:「拜登先生,現在的主題是疫情問題,請你返回主題……」

中學辯論比賽角度來看,香港的做法當然較「理性」、「規矩」,利用計時器和分階段環節讓每個參加者享有均等的發言機會,但為甚麼在美國上演的卻是另一套?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是政客,而不是中學生。選民當然看得到特朗普打斷對方說話之野蠻,但若然華萊士強行關咪,野蠻的就變成主持了,因為他用規矩野蠻地擺平了野蠻,剝奪發言的自由。怎會命人守規矩反而是錯,要任由他破壞才是對呢?

這就是重點所在,這是選舉辯論,而不是辯論比賽。規矩的凌駕,就是對政客的矮化如果政客凌駕規矩,觀眾自會矮化他們,用選票來反映,但若然是禁止他們凌駕,那麼矮化他們的便不是他們自己,而是主持了。用規矩約束個別候選人,主持便有干預自由和選舉之嫌。所以,華萊士這個位置難做的地方在於他既要控制得住場面,又不准用規矩壓人,只能善意提醒,不能徇理枉法。因為打斷了A的打斷,便會構成對B的偏幫,維護規矩事小,破壞公允事大。結果,華萊士事後就被指斥他多次介入,都幫助了拜登解圍。

美國選民想見到的,就是主場瓦解,各方可以自由對等地互相打斷和爭辯候選人所指望的不是主持給他發言機會,而是靠自己主動爭取。香港的做法則相反,透過平均主場時間大大壓縮了自由辯論的空間,透過主持干預幫不擅對駁的候選人獲得發言優勢,假借理性辯論之名,減低選民想看的東西,剝削候選人表演的機會。何者為重呢?在華人世界,定當以規矩為重,但在美國的選舉文化,寧可無規無矩,也不可破壞原汁原味。

這樣才可以理解為何拜登叫人shut up會被人放大——shutupman之惡遠超於interuptman。

Source: 作者

https://www.facebook.com/972393926144079/posts/358418778496466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