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6, 2024

二〇一五年崩潰論,中港同年發出。怪!怪!怪!

 

圖、中國崩潰論。圖片來源:南華早報

《華爾街日報》披露,一家顧問公司在今年年初為習近平主席撰寫報告,認為如果不堅持採取提振經濟的措施,中國可能會陷入螺旋式通貨緊縮。但習近平對此不為所動,還問:「通縮有甚麽不好?大家難道不喜歡物價更便宜嗎?」。其無知和輕視態度令中國決策圈再不敢觸及「通縮話題」。習主席此言一出,令頗多要進言的經濟學家噤聲:主席太高明了。

通縮確實令物價便宜,但也是消費減少收入減少投資減少,對有錢人來說,當然東西是便宜的,但窮人賺錢不多,東西便宜也沒錢買,所謂「賤物鬥窮人」也

中共的崩潰論,已在市面流傳頗久。最先的是二〇〇一年美籍華人作家章家敦的《中國即將崩潰》(英語: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根據的都是中共的經濟模式的不可持續性,即是無以為繼。我之前在本欄已經寫過,中共的經濟模式是外資的資金和技術投入,生產方面的工業集結式生產、民工奴隸化、水土資源賤用,金融操縱方面是銀行濫借、國家濫補貼及截留外匯,致命傷是貪污!就是說,辛辛苦苦賺取的利潤是幹部借國企、假扮私企的名義將利潤外流到私人在外國的口袋而不是再投資到中國。這種經濟模式是注定崩潰的,問題是何時?需要找到時間的一個點。現在的轉折點來到了!因為習主席遇到覃總統,兩者都是時代的加速器。(覃:粵音尋,姓氏,與Trump合音。台灣譯Trump為川普,川是上古偏僻的姓。中港翻譯為特朗普,特是春秋時期的姓。網友提出過比較優雅而符合南北發音的譯名是杜林甫,可惜英治政府不再,無法採用。)


我在二〇一五年預告了中共的經濟崩潰,並說香港要及早準備。見如下帖文

陳雲:中國崩潰,有備無患。中國崩潰論在2001年以章家敦的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中國行將崩潰》) 之後流行,此書以借貸鏈、生產力、人口老化、水土敗壞、資金逃逸等基本元素論斷中國必會崩潰,然而由於共黨採取種種方法舒緩和延後,大家轉而問的問題是幾時(but when?)。香港人呢,有兩種反應:

一、有錢、有辦法的香港人,心知肚明,知道中國時日無多,他們加快盤剝中國,撤退資金,並且依附共產黨以取得中國和香港的最後一塊肉。香港的有錢人,是冷酷而膽小的投機主義者。他們冷酷不是問題,膽小才是問題。膽小的人無承擔,他們是離地資產階級,無X用的一群壞蛋。

二、無錢、無辦法的香港人,自我欺騙,冷嘲熱諷,認為中國不會崩潰,但眼見香港的剝削方式已經接近末日搶奪,港共政權離心渙散,倒行逆施,高官變成喜劇演員,小市民自己只是無奈等死。香港的窮人,是認命失敗者。

三、無錢、有辦法的香港人,這群是心地樂觀、懷抱大志氣的香港人,一心要建立香港國,復興華夏,雄視東亞。

前面兩種人合起來,就形成香港的敗局,中美境外政權可以在香港予取予攜的敗局。第三種人的數量很少,甚至很年輕,十幾二十歲都有,但他們是香港的中流砥柱。2002年,我入了政府總部,思考的就是如何應付中國崩潰。八年之後,2010年,寫了《香港城邦論》,以若即若離,可黏可解的方式來維繫香港與中國的關係,城邦論的核心戰略就是俾斯麥(Otto Bismarck)的締約政治(contractual politics),和平時候與中國締約結成邦聯戰亂時候與中共殘部和美國締約,維護香港的穩定,之後就是商議取得中國的領土成為香港的腹地和前線,將中國給予香港的問題(工業掏空、農業摧毀、人口侵略)退回在中國境內解決。戰亂時期將軍事協防區和難民安置區推前到廣東境內。

《香港城邦論》是唯一由香港人自己提出的香港戰略藍圖和應急方案,也在民間廣泛辯論,故此中美雙方都會參考裡面的做法,維持香港穩定和推進局面。(今年推出的《城邦主權論》正式提出香港主權,是應急獨立方案!)

中國崩潰,香港人毋須過分擔心,美國不會容許香港混亂,中國的臨時政府也要將金融動員力寄託在香港,香港會由軍事託管地勢力成立臨時政府,以城邦論的部署,修訂《基本法》而暫時自治,之後等待中國結成邦聯。香港平定局面之後,此地將有大變:香港將返回七十年代。香港由自己的國籍和護照,人口北上新區之後,減少到三、四百萬,生活質素改善,重新成為華夏文化中心及中國現代化典範,樓市從此消失,人人務實工作。至於紐倫堡大審判,如果臨時總統是陳雲,賣港賊不必擔心會罰得太重,我一向有幽默感,萬一北韓也被美軍解放,民主化了,那裡山明水秀,食物有機,是一個很好的流放區。


然而,我近日才知道,原來同年大陸也有學者王尚一提出中共崩潰論。他的文章冗長而誇張,基本的推論如下:

//中國實體經濟走向末日→香港旅遊商業急劇蕭條→商舖舖租急降→商舖嚴重過剩→商舖失去投資價值→中國金融危機爆發→實體經濟加速末日→引發港股暴跌和世界金融市場大動盪→香港寫字樓和豪宅開始降溫→中國外儲清空→兌付外資違約→中國經濟破產與外企大潰敗→香港金融業全面破產→貿易和技術服務業嚴重萎縮→大量相關服務業人員失業→寫字樓和豪宅空置率急升與嚴重過剩→寫字樓與豪宅失去投資價值→從屬服務業急劇萎縮→大多數香港居民失業→ 香港居民在香港銀行業的存款大部分變成壞賬、香港股市大部分股票清零、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虧損、港府自身難保→大多數港人陷入生存危機→無力支付按揭貸款→小戶型住宅空置率急升→小戶型失去投資價值。在2015初,我對香港進行過簡要綜述,大致總結香港未來危機中面臨的關鍵問題,並且預測香港樓價將下跌95%以上(按照美元計價)。而實際上,未來香港樓價可以輕易下跌99%以上,回到幾十年前。//

說香港樓價跌到99%以上是誇張的修辭,跌八成是合理的推斷。要跌到99%或以上,只有一個可能,除了地震海嘯陸沉之類的天災,就是憲政民主中國來臨,而且上海聰明地轉為採用普通法的城邦,納入香港人才和機構,上海完全取代香港。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er-0yi-wu-nian-118712635

Wednesday, December 25, 2024

自由世界已放棄香港!《中英聯合聲明》四十週年無聲無息

 

圖一:今年是《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四十週年,不少外媒都有報道或發表評論文章,惟大部分都是評價負面。(圖片來源:光傳媒)

中共初年比起清朝和中華民國的北洋政府,是較為遵守國際條約的,這也令中共逐步取代民國而成為華夏政權的國際確認代表。然而,到了胡錦濤後期和習近平時期,中共不再遵守國際條約,在南海主權紛爭和中英聯合聲明都採取強橫的手法,這令國際社會警惕起來,知道養虎為患,從特朗普開始就要打虎了!

本來呢,如果是我主政華夏,必會重視英國的監督,因為英國國力下降,只有制度和禮節的力量,但國力衰弱,令英國不能強橫,只能溫婉說理,故此與英國在香港事務乃至國際事務上,中國可以在英國手上學到懷柔的本領。這是春秋時期齊桓公的宰相管仲「以權換禮」的做法(治國大權在管仲,禮歸於桓公。虛君制之開始。),過了英國這一關,中國要稱王稱霸自是容易。好可惜,華人沒有這個福分,我也省得這份操勞!


今年十二月十九日是《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四十週年,英國素來與美國在外交上同一陣線,雖然經濟利益有中共的一大份,但政治上當然贊同美國。中英雙方簽署的聯合聲明到了四十週年,英國大做文章,可惜在華人輿論已經鴉雀無聲了。台灣不關心,香港噤若寒蟬。

年初,時任英國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港府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違反了《中英聯合聲明》。其後英國工黨上台,新任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在最新的《香港半年報告》(Six-monthly report on Hong Kong)直指《中英聯合聲明》裏的承諾「繼續漸行漸遠」(continued drift away),港府持續專注國安並試圖在海外實施香港法律,將損害國際聲譽。


外媒比港媒更關心中英聯合聲明,惟大部分評價負面

有網媒發現,比起香港傳媒,外媒更關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四十週年,惟大部分都是評價負面。日經亞洲引述專家分析,文件承諾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獨立司法制度等權利,但現實卻是大相逕庭;尤其是香港國安法實施後,自由與法治空間收窄,與當初承諾「五十年不變」漸行漸遠。

前港督彭定康亦在《每日電訊報》(Telegraph)發文批評中共違背《中英聯合聲明》內的承諾,又將之貶低為歷史文件,並與滿清時期簽署的不平等條約相提並論。他強調它是一份經聯合國批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中共現在違反國際協議,必須被制裁。彭定康又質疑,今日英方官員堅持接觸(engagement)中共,意義何在。

英媒《旁觀者》(Spectator)則刊出《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的文章,形容中共已將文件撕爛並踐踏(ripped it up and trampled on it),幾乎摧毀香港所有的自由,只在名義上保持自治。他又直指中國在說謊(they lie),相信中國是個可靠的貿易夥伴,是天真的想法。

為甚麼英國忽然那麼關心香港?當然是因為特朗普即將上台啦。正如美國國會轄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發表年度報告,形容香港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會加劇寒蟬效應,建議美國國會指示財政部,報告金融機構限制港人存取資產,並制裁聽從港府命令的金融機構[8],都是做好準備,待大統領一月二十日回朝之後,隨時都有彈藥來對付中共。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zi-you-shi-jie-118657442

Sunday, December 15, 2024

特朗普的首個「自由市」,馬斯克在德州建設

 

圖、2024年3月12日,德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Brownsville)博卡奇卡海灘附近的星際基地(Starbase)設施。SpaceX重型火箭星艦第三次試飛(Starship Flight 3)計劃於次日發射。(Brandon Bell/Getty Images)

我在上月底於本欄寫過,特朗普的二十條政綱之一,是倡議在美國建立十個自由市Freedom Cities),低稅、高科技、高效率、廉價房屋、鼓勵生育等等,這是《香港城邦論》裏面寫的「海外城邦」的美國版。特朗普未上任,他的富豪支持者馬斯克就部署實踐第一個自由市,在德國南部卡梅倫縣的Boca Chica Beach,成立一個新的註冊城市,裏面有民選市長自訂稅收及開支,並且可以自行立法。英文報導是incorporated city,中文可以翻譯為法人城市法團城市,即是該城市在法律上是一個獨立負責的單位。美國德州的法律網站,法人城市要從國家取得特許令(A town or city that is incorporated has received a charter from the state.)那麼,美國的法人城市就類似《香港城邦論》說的特許市了。

特朗普自由市的概念,是借助工業叢集(industrial cluster)和革新城市行政的方法,拔高美國的創意生產力,使到美國在經濟轉型和科技革新方面,拋離中共。

當然,這些計劃,不是屬於香港人的。大部分香港人放棄了城邦自治運動,甚至公然抬摃和破壞,港共也將《香港城邦論》及陳雲書籍從公共圖書館下架,製造實然的禁書效應,城邦論傳到美國去了。


新聞詳情:

全球首富、美國企業家馬斯克 (Elon Musk) 美東時間13 日在社群媒體 X 平台上宣布,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 SpaceX 總部將正式遷至德州,成立星際基地(Starbase,又稱「星港」)。公司還表示,將Starbase作爲城市納入將簡化建設必要設施的流程,以使該地區成爲一個「世界級的居住地」,既適合已有居民,也適合公司的未來員工。

全球首富、美國企業家馬斯克 (Elon Musk) 美東時間13 日在社群媒體 X 平台上宣布,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 SpaceX 總部將正式遷至德州,並打造新的「星際基地城」(Starbase)。

 SpaceX 表示,成立新城市將有助於其未來星際運輸計畫的發展,尤其是重返月球和殖民火星的關鍵任務,「星際基地城」可以幫助簡化建設必要設施所需的流程,並成爲世界級的居住地。分析家認為「星際基地城」將成為 SpaceX 星艦計畫的核心。

 與此同時,通過簡化城市化流程,SpaceX公司能夠加速建設高質量的公共設施,如道路、醫療、教育和住房,讓星艦基地成爲適合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吸引全球優秀的工程師、科學家和技術人才。

根據 SpaceX 的計畫,星際基地城位於德州南部卡梅倫縣,將轉變為一個新的註冊城市,以促進星際飛船的快速開發和製造。星際基地的總經理 Kathryn Lueders 表示,發展為社區有助於吸引所需的勞動力。SpaceX 已向當地官員提交請願書,要求進行民選,以正式將星際基地轉變為城市。

SpaceX近期與投資人達成協議,以每股 185 美元的價格購買最多 12.5 億美元的內部股份,估值因此躍升至 3500 億美元,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私人新創公司。馬斯克的財富也隨之增加,他的淨資產已達 4470 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富。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te-lang-pu-de-ge-118003579

Wednesday, December 11, 2024

蓋茨建議政府為兒童斷網保平安

 

圖一: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發文推介好書,其中本就是分析智能電話與網絡如何重塑人們童年和青春期的《焦慮世代》。(圖片來源:比爾蓋茨的個人網頁)

當Bill Gates叫人戒手機毒、戒上網毒的時候,就是潮流要改變的時候,範式轉移的時候。

三年假疫情期間,各國政府以防止群體感染為由封城封關,人人在家工作,以電子貨幣取代現金,返學改成網上授課,其後多個研究發現網課影響學童身心健康;事實上,數碼化與網絡對下一代的禍害,陳雲早就告訴過你。現在居然連深層政府大推手之一,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也提出政府管制社交平台、讓兒童斷網,轉死性乎?

每年蓋茨都會定時在個人網頁發文推介好書,他剛在十二月初發文,推介由紐約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海特(Jonathan Haidt)所撰,分析智能電話與網絡如何重塑人們童年和青春期的《焦慮世代》(The Anxious Generation);又慨嘆若非兒時熱愛閱讀和思考,很可能無法有今日的成就

《焦慮世代》一書的核心論點,是二〇一〇年代起,智能手機與社交媒體大規模重塑(great rewiring)整整一代人的大腦運作模式,嚴重影響兒童社交能力與心智發展。海特在書中引述研究顯示,持續使用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對年輕人的記憶力、專注力和注意力有負面影響。他認為我們正面對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危機,一是育兒數碼化(即是「電子奶咀」),二是對孩童過度保護,結果令年輕人每日疲於應對日常挑戰和挫折,同時網絡成癮,造成雙倍痛苦。

蓋茨透露自己早在一九九〇年代,每年都會獨自一人帶着書本與文件,跑到偏遠地區的房子,專心閱讀以及思考和撰寫未來藍圖,唯一接觸的是負責定時送飯的人。當時蓋茨是微軟的CEO了,真正秒秒鐘幾百萬上落,但每年總花約七天進行與世隔絕的「思考週」(Think Week),有點像古代修士的退修營。蓋茨認為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視乎他的閱讀習慣和自我隔離能力,而兩者都與注意力有關。注意力與肌肉一樣要鍛鍊,但社交媒體不斷干擾加上容易成癮,令年輕人難以培養這種能力,又強調所有關注青少年發展的人都應該關注。「如果缺乏深度專注與深度思考的能力,世界或會錯失許多突破創新。」

蓋茲認為現代父母在現實世界中過度保護孩子,卻放任他們在數碼世界馳騁,由得科技剝削下一代鍛練深度專注和思考的機會,故此他非常認同海特在書中提出,社交平台要設年齡限制、學校建立無電話區,社會建造遊樂場以鼓勵合理的冒險,幫助年輕人重新發掘面對面相處的樂趣;並推遲孩子開始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直到他們長大。他認為只有個別家庭這樣做是不足夠的,必需由家長、學校、科技公司和政府協調,進行更多研究並從政治範疇着手。


說到底都是政治。蓋茲當年創立微軟取得空前成功,影響了很多代人;不過多年之後,現在他開始反對自己的產品了。看來深層政府將在電腦、網絡與社交平台將有一番整頓和改革,也間接預告了人工智能必須受到嚴格規管。科技從來都是兩刄劍,可以預期,今日中共熱衷發展的生成式AI、電動車、人面辦識科技等,在新冷戰下將被西方陣營妖魔化。

毒販叫你戒毒,煙商叫你戒煙,有無可能呢?答案是有的,毒販的我不知道,但煙商呢,很多叫人戒煙的NGO是煙商贊助的,目的不是戒煙,而是自己把握食煙與戒煙的整個遊戲!蓋茨主動提出要兒童不上網,是看到政府遲早會做這一步,於是自己做先。這是最起碼的分析,但最終,我是覺得蓋茨覺得網絡的利潤已經飽和,他準備玩另一套!做貼地的電動車的馬斯克,都玩火星殖民了。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gai-ci-jian-yi-117766523

Thursday, December 05, 2024

Each place gives a different value to the same product


A bottle of water at Costco is $0.25. 

The same bottle in the supermarket is worth about $0.50. 

The same bottle in a bar costs $2. 

In a good restaurant or hotel it can be worth up to $3. 

At an airport or on the plane, you may be charged $5. 

The bottle and the brand is the same, the only thing that changes is the place. Each place gives a different value to the same product. 

When you feel like you are worth nothing and everyone around you belittles you, change places, do not stay there. 

Have the courage to change places and go to a place where you are given the value you deserve. Surround yourself with people who really appreciate your worth. 

Don't settle for less.💕

Source: Imasha Ekanayake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hiswilldriveyouinsane/posts/1155447755925228/

Monday, December 02, 2024

香港樓市終極崩潰:《經濟學人》推論地產呈現結構性危機,數據證中國經濟拖累富豪人數大減

 

圖一、《經濟學人》報導截圖

我一早斷定香港樓市從此收檔,進入反覆波動但總體向下的大結局,現在得到《經濟學人》推斷。

我很早和讀者講清楚,分析香港樓市,有兩大要素投資價值使用價值。投資價值是財富增值能力,這需要穩定的法治、良好的地緣政治和需求持續增長。使用價值是最終支撐投資價值的,因為樓房地產炒到多貴也好,最終要需求來埋單招數,或分期付款埋單找數。持續需求樓房地產,必須工商繁榮和人口增長(包括會買樓的外來移民增長)。這兩個要素,都已經走到盡頭,而且下跌無下限!


祖國經濟禍不單行,難以分心來照顧香港。十一月廿九日,超過八十間企業與港府簽定「北部都會區」發展意向,但當中不足一半承諾實質投資,總數約港幣一千億。同日,港府公布截至十月底財政儲備跌至五千七百億左右,再創新低。

十一月底《經濟學人》發文分析,香港樓市自從二〇二一年以來,樓價下跌了四分之一,寫字樓租金跌了四成,滯銷的單位是二十五年來新高。防疫三年,在家工作成為潮流,加上樓宇貸款高息,寫字樓需求下跌,這是全球趨勢。香港的特殊環境,是港幣與美元掛鉤,大陸買家覺得貴,此外是地緣政治緊張,很少CEO會在香港山頂買樓。樓宇撤辣之後交投上升,樓價也回穩,但這不是長期趨勢。香港嚴酷的國安法嚇走投資者加上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失去經濟自主性,均損害香港形象,香港的前景模糊黯淡。香港的支柱產業搖搖欲墜,今年九個月以來的市場集資只是二〇一八年的三成而已。勞動力近年減少了二十萬人,香港的生育率幾乎是全球最低,到二〇四〇年,香港將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六十五歲以上。結論是香港樓市目前面對的是結構性困境,而不是週期性升跌那麼簡單。

港府推出簽證計劃吸引內地人移民香港,期望他們會購買豪宅,又是否可行?數據公司Altrata的《二〇二四年億萬富豪人口普查》(2024 Billionaire Census)指出,香港僅次於紐約,億萬富豪人數全球排名第二,共有一百零七人的身家達十億美元,按年減少五人。不過,報告亦提到,中國經濟疲弱、內房低迷、地方債務危機以及資本市場表現欠佳,拖累亞洲億萬富豪數目和總資產下跌;中國億萬富豪人數更暴減14.8%至三百零四人,連續兩年錄得最大跌幅。

 一年將盡,貧道在今年運程書分析過春牛圖詩句「和風露雨及時行」,呼籲大家不要蹉跎光陰,有錢盡快搵;事實證明,愈接近年底,無論國際大氣候還是區域小氣候,包括樓市、股市都充滿變數;中共九月起連番出招救市,效果有目共睹:泥牛入海,消失無踪。再次證實,香港的命格由於火旺而忌火,二〇二四年起進入二十年九紫離火運,不單沒有沾到好處,還要蝕老本。未來大勢與個人部署分析,敬請留意《二〇二五乙巳蛇年開運》。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xiang-gang-lou-117127378

Sunday, December 01, 2024

特朗普揚言對付金磚國家用人民幣支付,香港金融業務首當其衝

 

圖、特朗普面書截圖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今日(美國時間十一月三十日)在他的「真實社交」網站揚言,如果金磚國家削弱美元,他將對金磚國家徵收100%的關稅。特朗普執政的二十條承諾的第十三條,是維持美元在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近三十年來,很多國家的央行儲備貨幣80%至85%是美元,其餘是歐羅、日元等,目前已經減少了三成的美元儲備,只有50%至60%是美元。金磚國家目前在構思一個互相以本國貨幣支付的系統,甚至創制一個區域的新貨幣。俄烏戰爭中,美國用凍結的方法,變相充公了俄國在美元系統的美元,這令很多獨裁國家的富豪感到懼怕,不能將資產放在美元或美國。

由於香港和杜拜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橋頭堡,故此一旦中共籌劃用數字化人民幣來做金磚國家的貿易支付,美國必會出動手法局部制裁香港金融業。

我覺得特朗普始終比拜登來得有君子作風不容挑戰的事情會先此警告,先禮後兵,不像拜登,拜登是任由敵對國家泥足深陷之後才出手制裁的,例如拜登任由中共到越南、墨西哥和歐盟設廠,洗產地,之後規避美國關稅,到了中共花費重金在外投資設廠的時候,拜登才宣布一旦產品追溯到中國的終端企業主,也要徵收中國關稅,務求令中國廠商血本無歸

二戰後美國的強大是由於製造業繁盛戰勝國可以制定國際貿易規矩,包括以美元支付,美國在六十年代的越戰之後,財政陷入赤字,法國帶頭要求美元兌換黃金,基辛格出任國務卿之際,毅然將美元在一九七一年脫離金本位美國靠不斷發美元及美債,令自己可以免費購買物品,但代價是必須維持美國主導的世界和平和公平交易,於是美國要成為世界警察及介入國際糾紛,特別是派兵和賣武器保護以沙地阿拉伯為首的石油出產國(OPEC)。一旦挑戰了美元的主要支付貨幣地位,美國的國力就要崩潰。美國當然也任由自由民主國家推出區域性質的支付貨幣,例如歐盟推出歐羅,但歐盟也被二〇〇八年的雷曼債券及二〇二二年的俄烏戰爭來遏制歐盟。然而,由於中共並非憲政民主國家,它的制度沒有自足的合法性,一旦中共用人民幣及數字化支付的方式在金磚國家挑戰美元,美國就必會還擊,將中共遏制下來。

可幸的是,或可悲的是,特朗普及早干擾了中共這個計劃,令它可以多活一陣子,不能早死早超生。


新聞詳情: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金磚國家試圖擺脫美元,而我們只能袖手旁觀,這種想法已經結束了。我們需要這些國家的承諾,他們既不會創造新的金磚國家貨幣,也不會支持任何其他貨幣來取代強大的美元,否則他們將面臨100%的關稅,並且應該準備好告別進入美國這個偉大經濟體的機會。」

此前,金磚國家領導人10月22日至24日在俄羅斯喀山舉行峰會,各國討論了促進「非美元交易」和「加強本幣」等問題。會後發布的「喀山宣言」指出,要加強金融合作,包含促進本幣交易結算,以及研究本幣支付工具與平台,建立「跨境支付系統」與「金磚國家證券存託結算基礎設施」等。會議期間,金磚國家領導人還聽取了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NDB)行長羅塞芙等金磚機制負責人工作報告。

陸媒「觀察者網」指出,在今年金磚峰會召開前不久,路透曾報導指出,「俄羅斯將在金磚峰會上推動終結美元主導地位」。俄羅斯總統普亭10月18日曾表示,有關建立金磚國家「共同貨幣」的討論進行了一段時間,但「時機還不成熟」。他說,鑑於各國在經濟結構和效率方面仍有較大差異,需仔細討論並逐步採取行動。

巴西智庫「觀中國」學者莫雷諾表示,即使金磚國家未能成功將美元拉下神壇,他們也完全有可能透過支持以本幣結算的交易支付系統來繞過美元。他認為,由大陸央行發起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正是促使川普作出這種反應的原因所在。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te-lang-pu-yang-117077561

Saturday, November 30, 2024

特朗普的特許「自由市」計劃,就是陳雲的「海外城邦」的美國版

 

圖一、特朗普的自由市計劃,CNN報導截圖

特朗普不單只承襲了《香港城邦論(初集)》的本土優先及重建工業,也承襲了《香港城邦論(續集)》的自由主義經濟與文化保守主義,這個我在十一月十二日在本欄講過。最新發現,原來特朗普也承襲了我的海外城邦/特許市計劃,他提議在美國聯邦政府的土地上,招標興建十個自由市(Freedom Cities),裏面低稅、地價廉宜,而且有新科技和工業區,有垂直升降的無人機和私人小飛機,生育小孩有特殊補貼。在二〇二三年三月三日的競選宣傳演說中,他明確用了charter這詞:to charter up to 10 “freedom cities” roughly the size of Washington, DC, on undeveloped federal land.


我在二〇一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在香港復興會倡議成立香港海外城邦或香港人的海外特許市,沙龍題目是〈新特首與新香港:香港殘局與海外城邦〉,一共舉辦了三場,反應熱烈。後來偽港獨派和沈旭暉先生也承襲此概念,說要在海外建立香港人特許市,後來當然沒了下文。約翰遜做英國首相時期,財相曾經提議在英國設立抵稅的特許市,可以招攬創業的新移民居住,後來沒了下文。

想不到這概念,到了特朗普手上,發揚光大。中共和港共一而再、再而三,將發源於香港的城邦論概念,送給特朗普,由特朗普發揚光大,反過來對付中共港共,這不是宿命,而是作孽。


圖二、陳雲倡議海外城邦的面書帖文截圖


附錄:特朗普的自由市的概念

特朗普於2023年競選期間曾提出「重燃美國夢」的城市計劃 ——「自由之城」 (Freedom Cities),【註1】聲稱只需動用0.5%聯邦政府土地,就能建造10個比香港更大的新城市,平均每個城市佔地面積1,300平方公里,主打為美國家庭提供「安全」和「可負擔」的居住環境,一度引起熱議,討論是否切實可行,以至於究竟背後造城的目的為了什麼。

城市發展框架不明亦欠缺論證基礎,只有一些口頭上的描述,例如可讓勤奮工作的美國人能在Freedom Cities 裡買樓和實現「美國夢」,與及當中有摩天大廈 (skyscrapers) 及飛行汽車 (flying cars)、可以不靠外來進口的工業聚合,最後令這些城市實現人口增長地區及整體美國生活質素的大躍進 (quantum leap)。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te-lang-pu-de-te-117014916

Monday, November 25, 2024

車站月台上的的時鐘

 

圖一、香港鐵路車站月台的方形時鐘。

本年三月,港島線及觀塘線多個車站,車站月台上方的方形鐘消失了。後來港鐵回覆傳媒查詢,說港鐵與Rado公司的合約完結,加上缺乏零件替換,於是索性將雷達鐘拆除。這些陪伴香港人四十五年的時鐘將陸續退役,鐵路公司會探討某些時鐘可否保留作展覽用途,並說於車站大堂和月台設置乘客資訊顯示屏,可顯示時間、天氣等資訊。

現在的傳媒,不敢窮追猛打了,例如電郵或致電去雷達錶的瑞士總部問下內情,所謂合約終結,是港鐵啟動終結還是瑞士錶行啟動的呢?如果是港鐵付錢,明明有錢賺而且可以宣傳,看來不會主動終止合約吧。要保留方形時鐘,仍可以請錶行專門做零件,那些零件不是什麼高技術,可以在取得授權之後在中國大陸訂做的,一切事在人為。故此我估計是港鐵自己終止合約,節省金錢,而且數碼化,覺得那個高掛在月台上的模擬時鐘(analog clock)是舊時代的產物,跳字鐘才是合乎潮流。第三個可能,就是港鐵索取雷達錶的宣傳費過高,防疫三年之後 ,鐘錶在香港的銷路下跌,不如終止合約算了。


圖二、天文台的網上時鐘

港鐵說現在的訊息報告板,已經有數碼跳字顯示時間,是否足夠呢?我們看天文台的天文時鐘在網站顯示,也是模擬時鐘,數碼字在圓形的時鐘下方,不顯眼的。雖然數碼跳字可以顯示到秒之後的小數位,但我們的時間觀念,都是圓形的模擬鐘顯示的全面。比如圖中顯示的下午三點四十三分,可以在視覺上察覺到很多額外信息,如還有十七分鐘到四點,過了三點半已經十三分鐘了,我五點就要下班回家了,今天從九點起到現在,都沒做過什麼正經事,一日又白過了。鐘面的十二分的,每十五分鐘一個大刻度,每五分鐘一個小刻度。這些都是潛移默化的時間觀念。

火車站上的時間顯示,如果只是數碼跳字,過分清楚的顯示,給人的是焦慮感和無明、混沌。乘客很多時候都有手錶或電話可以知道時間,他們什麼時候看月台上的鐘呢?是沒耐性等候的時候,或者是火車誤點的時候,那個時候,乘客需要一個模擬的圓形鐘面,給他們許多的心理計算和感情遐想。「哎呀,我的手錶也許不能做準,但月台的官方時鐘就顯示他們火車誤點了嘛」!「都過了一個刻度,十五分鐘了,該死的火車還未來啊!」這就是圓形鐘面的意思。


圖三、德國鐵路(Deutsche Bahn,DB)的月台時鐘,德文有專有名詞,稱為鐵路時鐘(Bahnuhr)

香港天文台還在鐘面寫了香港時間是標準時間加八小時,下面還有天文台的標誌和中英文名稱。鐘面有空間放入企業或機構的訊息,有宣傳和裝飾效果。故此歐洲國家的鐵路局,都有自己的鐵路鐘。筆者曾經旅居五年多的德國,火車站和月台的鐘,稱為鐵路鐘,德文是Bahnuhr,Bahn是軌,Uhr是鐘。德國鐵路鐘的設計簡潔(見圖三),只有黑紅兩色,白色是背景。刻度和時針、分針都是黑色方格形,秒針帶有圓形,而且逐漸變細(tapering),與時針和秒針區別,也與黑色的軸心圓釘呼應,鐘面既對稱又有不規則,頗為耐看鐘面只有線條,沒有數字,是德國工業設計的傑作。比對之下,香港天文台網站的鐘面從用色和線條,可謂凌亂不堪。天文台的標誌是雙風眼颱風,也是凶兆。


圖四、德國鐵路公司網店售賣的腕錶

設計好看的德國或瑞士鐵路鐘,都在鐵路商店售賣(見圖四),滿足火車迷的愛好,也宣傳了企業形象。

香港的鐵路公司,是一家以取得政府土地之後售賣車站上蓋物業和租出車站商場為主要盈利的運輸公司,靠運輸收費是要賠本的。車站月台的雷達錶說要解除合約了,少了個麻煩,求之不得啊。他們只是口說捨不得,其實是除之而後快。


圖五、港鐵告別車站鐘的廣告

香港的鐵路公司不會想到,火車鐘已經陪伴了香港人四十五年,為什麼不與雷達錶公司商議一下,容許鐵路公司使用其設計,在鐘面放上港鐵的標誌呢?又或者將以前九廣鐵路的瑞士國鐵鐘恢復呢?也談不上恢復,因為瑞士國鐵鐘在去年依然留在東鐵的月台的,今年才開始陸續拆除。


圖六、原九廣鐵路公司(KCR)留下的鐵路鐘。由瑞士國鐵(Mondaine)設計。紅色秒針運行一圈大約係 58 秒,然後短暫停留在12 點位置直至分針轉動,這設計有助令列車準時開出。圖片來源:面書Crown Hour 專頁

他們應該從無此想,廣告說new memories begin,我們懷緬之後,向前走了,move on了,去舊迎新了我們舉辦過破地獄儀式了,悼念了,釋懷了,你也不用再計較了這就是香港在浮華過去之後,今後難以延續經營的原因吧。這也是中國在滿清之後,去舊迎新的進步主義幽靈,伸展到了小香港了吧。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huo-che-zhan-yue-116684364

Friday, November 22, 2024

特朗普是本土主義左翼在執政

 

圖、當年我宣布退出社運,《南洋商報》有報導。並且在圖下有精確的引述:陳雲近日在社交媒體發文,指香港大部分人都不需要他的社運指導,「他們將香港的命運、也是他們自己的命運交了給泛民港獨,將香港推入國際政治鬥爭的黑洞」。不幸而言中。此圖是值得紀念的,記得該是北京的《中國日報》英文版China Daily記者在沙田大會堂之前的人群攝影。當年記者藉故訪問我關於香港文化及教育政策,將之刊載在黨報的英文版,示意中共可以容納永續基本法議程,可惜引起不了注意。

政治市,國師傍晚教路。很多人以為特朗普是右翼,其實他是真正的左翼。特朗普追求社會公平保護廣大低下層的生計及健康保護本土小農保護本土資源和福利不被外來者侵吞保護真正女性不被偽裝的性別多元者排擠保護勤力的勞動者和小企業者(大幅度減稅),並且信任科技進步——答應揭露外星人秘密科技,並且支持馬斯克的移民火星計劃。

特朗普的政治,是政治左翼(the political left)的特徵。拜登所屬民主黨,是文化左翼(cultural left)而已。兩者的分別,我在本土運動初期在面書解釋過,也在拙著《左翼禍港錄》解釋過。

香港人要弄清楚這些,才知道特朗普主義是什麼,也知道如何應對將來世界的巨大改變。

不要假裝自己不知道,香港在十三年前的本土抗爭運動就是追求這些,不過,特朗普的是本土主義在執政(localism in government)香港當年的,只是本土運動在抗爭(localism in protest),好可惜,被中共港共、地產霸權及泛民港獨扼殺,於是在美國開花結果,反過來對付中共。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te-lang-pu-shi-116500598

Thursday, November 21, 2024

中美是為名而鬥,不是為利而鬥

 

圖、特朗普立志要打敗中共。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政治市,國師午間教路。將中共打敗,是美國三屆總統凝聚下來的國策。天打雷劈不會變,美國衰退也不會變,即使瘋狂加關稅令到美國大蕭條,特朗普也會照做這是兩雄生死之鬥,歷時二十年,與九運重疊。期間,香港將高潮迭起,死去活來。

拜登老爺在餘下兩個月任期,將會好事做盡,壞事做絕,掃清特朗普上任的障礙,也為老友上台搭好舞台。

香港人要看清楚,千萬看清楚。中美之鬥,不是經濟之鬥,而是制度之鬥不會在短期內終結,也不會有重大的妥協,這也是中共決定要重判泛民和黎智英的原因,因為讓步了也不會得到好結果。

打敗中共,是美國的冷戰定性美國要用民主開放自由的制度,戰勝(美方宣稱的)中共的專制集權封閉制度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名

美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用廣場協定來遏制日本經濟擴張,是為了利,不是為了名,因為日本是憲政民主國家。

美國爭的名,不是名利的名,而是儒家孔子說的名。美國的名是自由憲政民主,如果自由憲政民主敗在中共的共產獨裁之手,美國再也沒有存在的理由(loss of rationale)

現在的名號之戰,比起以前美蘇冷戰更為激烈,不是因為中共的經濟全球化的程度超越蘇聯,而是因為以前的蘇聯仍有邦聯的憲政,仍有黨內選舉,仍有頻繁的領導人更替,而且蘇聯並未特別高舉它制度的優越性,只是說要解放資產階級統治,達致社會主義。目前的中共(依照美國的看法)是沒有黨內民主,領導人終身制,而且中共在奧巴馬時代已經在第三世界甚至發達國家宣揚其專制集權制度的效率和經濟增長速度,危害到憲政民主制度的權威。


附錄:「打敗中共!」美國智庫獻策川普 提七大行動迎擊新冷戰

美國智庫中國經濟與戰略倡議(China Economic and Strategy Initiative, CESI)於 十一 月發表一份名為《打敗中共:一個好的開端》(Defeating the CCP: A Running Start)的報告,為新當選總統川普提出全面經濟治國戰略,以應對美中之間日益激烈的經濟對抗。報告核心聚焦於七項總統行動倡議,旨在對抗中共的新冷戰威脅,捍衛美國的經濟利益與自由。

報告指出,美國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新冷戰不同於 20 世紀與蘇聯的冷戰。蘇聯依賴軍事力量維持霸權,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而中共則以經濟合作與脅迫為手段,通過龐大的人口與生產能力擴展全球影響力。報告強調,中共利用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推動軍事現代化,資助非法活動,並對美國發動全面經濟戰。

報告作者群多為川普政府時期的對華政策鷹派人物,包括前國務院及國安高層。他們警告,中共的野心遠超印度洋-太平洋地區,試圖通過改造國際秩序,讓全球圍繞北京的威權目標運轉。

CESI 提出的七項總統行動包括:

1.設立戰略競爭協調員:於國家安全委員會創建新職位,領導針對中共的經濟競爭政策執行。

2.發佈國家安全決策指令:制定保護美國經濟的路線,防範中共破壞國際法和剝削性商業行為。

3.建立跨部門協調團隊:由國務院、國防部等多部門組成團隊應對中共挑戰。

4.實施有針對性的經濟措施:打擊中共控制供應鏈、竊取知識產權等行為,並設立關稅防禦戰略行動。

5.建立全球新聯盟:減少其他國家對中國的依賴,並推動修改國際體系,削弱中共影響力。

6.與國會合作:確保國會支持必要的政策工具和撥款。

7.向美國人民說明犧牲的必要性:總統需向國民清楚解釋應對中共挑戰的代價與戰略計畫。

報告認為,雖然實施經濟戰略需承擔風險,但放任中共擴張代價更高。CESI 建議美國以智慧利用與中國經濟深度交織的現實,在外交與經濟層面對中共施壓,迫使其為侵犯人權及掠奪性行為付出代價,同時削弱其對全球秩序的威權主義影響。

前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主任彼得·伯科維茨(Peter Berkowitz)對此強調,美國必須在經濟與外交戰略上形成互補,透過制裁與聯盟合作,遏制中共的全球野心。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zhong-mei-shi-er-116422628

Wednesday, November 20, 2024

金耀基教授再思大學之道:追求至善與至真

 


「甚麼是大學?在大學裏讀書、畢業、教學、工作的人當中,十居其九都沒有想過這問題」,中大前校長金耀基教授回憶,直至他於七十年代中期前往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才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大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本月出版《大學之理念》新版,將金教授的經典作品《大學之理念》(1983年出版)及2017年出版的《再思大學之道》二書合為一冊。金教授在11月11日舉行新書發布會上,分享他對大學之理念最新的反思。

當年訪問劍橋大學的金教授為該校古典趣味和現代精神的美妙結合所觸動,這所頂尖學府除了孕育一連串燭照千古的詩人和哲人,還曾培育了牛頓、達爾文以及發現DNA分子結構的沃森等影響全世界的科學巨擘。他說:「劍橋的學者不只影響一個國家,更影響整個世界…她也是一所結合傳統與現代的大學,七百多年間轉變甚大,但仍然保留傳統與(歷史悠久的)建築」,金教授開始對劍橋如何之為一間「大學」產生興趣與好奇。

他接着說,「中國以前沒有這種大學制度啊,我就去圖書館查看寫『大學』的專著,它們多為英文著作,而且數量不多。」這促成了金教授對「大學」的反思,沉澱成其經典著作《大學之理念》,風行華語學界,幾年間就重印了11次。

《大學之理念》新版是一部反思「大學」的整體論述,涵蓋大學的理念、歷史、社會功用等,並對現代大學過度側重科學的求「真」,而忽略追求「善」與「美」的人文教育等現狀有所批判。


中大出版社另將於明年初再版金教授五本經典著作,包括《中國民本思想史》、《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國政治與文化》、《中國的現代轉向》及《社會學與中國研究》。

自漢代以降兩千年間,中國「太學」以「經學」,即四書五經(儒家九部經典)的知識為核心,最終追求之鵠的是「至善」。金教授在會上分享,直至百年前北京大學前校長蔡元培借鏡西方大學的制度與精神改革北大將中國現代大學的知識核心由經學轉向科學最終追求之鵠的是「至真」,此後一般知識分子多不再學習四書五經。

這項大學改革促成中國現代型大學的誕生,成就知識革命。金教授指出,現代大學分科仔細,學術講究專精,教授以追求創新知識為目標,在今日知識經濟的時代,大學成為研究和發展知識的主要場所。

中國讀書人二千年信奉不疑的『大學之道』,即『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實際上已在今日大學中漸行漸遠,被新的『大學之道』,即『大學之道,在明明理(明科學之理),在新知(創科學之新知),在止於至真』所取代了」,金教授說。

然而,金教授關注當現代大學側重發展「知性之知」的科學知識,講「德性之知」道德教育價值教育則被邊緣化,而這不僅是個別國家的問題。他引述《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一書提出對國際頂尖學府哈佛大學的批判,指出雖然其研究水平超卓但缺少價值教育。金教授認為,部分現代大學忘記了自身肩負教育學生對與錯的責任。他認為,雖然擁抱多元是美事,但當人類缺少判別對錯的能力,轉投極端相對主義,會非常危險。

金教授表示,中大成立以來就有成就「偉大學府」的願景,素來秉持優良的價值教育,並體現於對通識教育的堅持。對於中大的未來,金教授特別提及在座的候任校長盧煜明教授除了是位頂尖的科學家,劍橋大學畢業的他同樣深明大學之道,他為中大能有這位候任校長感到高興。

雖已退休二十載,金教授沒有在追尋人文精神的路上停下腳步,於筆墨中頤情養志,其書風剛勁而自成一格,被譽為「金體書」,他更身體力行繼續投入人文教育,上月於聯合書院首屆「洽蕙駐校藝術家」計劃擔任駐校藝術家,向學生講解書法藝術的歷史、本質及創新之路,同月於文物館的工作坊與師生校友分享寫書法之心得與技巧。

金教授是社會學家,特別關注中國社會學的未來,更曾言「對於中國的現代化運動,我們沒有權利做一個旁觀者」。金教授認為,西方的現代性以及社會學是由農業文明轉入工業文明的過程中誕生,然而,這種文明同時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及各種工業化問題。金教授認為,中國知識分子須參照西方經驗建構中國現代性,他相信過程中不可能完全摒棄傳統文化,至於怎樣協助中國的發展朝向一種理想現代文明的性格,則是中國社會學的價值所在。


Source: 中文大學

https://www.focus.cuhk.edu.hk/tc/20241120/%e9%87%91%e8%80%80%e5%9f%ba%e6%95%99%e6%8e%88%e5%86%8d%e6%80%9d%e5%a4%a7%e5%ad%b8%e4%b9%8b%e9%81%93%ef%bc%9a%e8%bf%bd%e6%b1%82%e8%87%b3%e5%96%84%e8%88%87%e8%87%b3%e7%9c%9f/053-tc-arts-tc/

Tuesday, November 12, 2024

中港今後面對的是制度化的特朗普,不是單打獨鬥的特朗普

 

圖片、特朗普在競選之前,重返國會山莊,與共和黨大老見面,取得一致意見。

特朗普隔了一屆,再次連任,我除了歡呼幾日之外,格外謹慎,二十年的香港苦日子在前面。

不浪費各位時間,我一句話總結。二〇二五年的特朗普,不是二〇一七年的特朗普了。It's the new Trump.  Not the old Trump. It‘s not Trump heroism.  It's Trump institutionalized.(外媒也有此話題,但寫得很差。參閱:第47任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第45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有何不同?半島電台 2024-11-11

二〇一七年的時候,特朗普高舉貿易平衡大旗,孤身挑戰中共和美國的盟友,萬事起頭難,當時做deal很方便,特朗普還放下身段,開出好條件給中共和北韓。可惜啊,中共不領情,北韓猶豫不決,錯過了特朗普的蜜月期。

二〇二五年的特朗普,經過了拜登老爺將特朗普政治的制度化和同盟化之後(特朗普應該很感激拜登老爺和布林肯國務卿!),特朗普不是孤身挑戰,而是獨領風騷,一呼百應。在國內,他得到最高的民意授權——參眾兩院大多數、聯邦大法官大多數和超級科技富豪全力支持。

二〇二五年的特朗普,不是Trump as a Rambo,而是Trump as an institution.  不是藍波式的特朗普,而是制度化的特朗普,在特朗普經歷競選落敗的四年期間,放棄建立個人政治世家,今年參選也不給女兒、女婿站台,甚至太太也是低調出現,共和黨痛定思痛,特朗普也成熟了,願意與共和黨的黨友合作,變成team player,共和黨將特朗普的主張吸納、轉化而提升為Agenda 47(第四十七任總統政綱),而共和黨在今年總統大選和州選舉的雙重大勝,將令到特朗普主義可以大概二十年在位,不論是共和黨繼續執政或民主黨輪替執政。[4]


《香港城邦論》在美國復活

Agenda 47,與特朗普列出的新黨綱二十條承諾是互相呼應的。可以說,看二十條承諾就可以。二十條承諾(見附錄)可以分為四類:一是本土優先:關閉美墨邊界、遏阻非法移民帶入犯罪。二是提倡自由主義經濟:平衡預算,削減政府無謂干預,節約開支復甦經濟。三是重建美國主流文化,提倡文化保守主義,聯邦政府不再資助文化左翼woke culture學校。四是支援技術轉型及科技突破,美國再工業化。

有幸遭受港共圖書館下架的《香港城邦論》初集及二集的內容,有一些用在特朗普二十條政綱裏面:初集的本土優先與重建工業,第二集的自由主義經濟與保守主義。我刻意禁止香港城邦論英譯,但為何特朗普會提出類似內容呢?到過我文化沙龍現場版的會友該會知道答案的。

至於中共,新時期的特朗普復活了傳統共和黨的美國孤立主義,他不再在意中共死活,也放棄民主改革中共(他棄用龐佩奧就是因為他是主張和平改革中共的新保守派neo-con),中共今後不能再用民主中國、民主香港來交換或欺騙美國的放權讓利了。蘇州過後無艇搭。今後中共無得做人權與貿易的deal。


中共會被逼成為中華蘇聯

中共一錯再錯,也必會三錯。一錯是沒有及早答應特朗普的貿易協定,二錯首先是派外長王毅大罵拜登時期的國務卿布林肯,令拜登清醒起來,鐵定要維持特朗普的箝制中共的政策,其次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時候,中共落入援助俄羅斯的陷阱,也開始建立中、俄、北韓和伊朗的軍事同盟,並強化金磚國家(BRIC)的貿易聯繫。三錯,將是特朗普要加中共貨品關稅六成的時候,中共將建立自己的貿易同盟,被逼變成中華蘇聯。

在特朗普第一屆執政,中共拖延貿易協定,也沒有兌現承諾。原本,我建議中共先答應特朗普的協定,用中共的schedule來控制美國的agenda,先答應,後調整。我在二〇一九年七月十一日在面書公開說:

「為了將習近平的變局堵死,我講出習近平可以做的事,令香港和中國都得到生路。他一定對著幹的,各位放心。我給他的生路,會變成他的死路。

美國要的不是香港自治,是香港獨立。中國必須要先於美國,火速給予香港民主,並且商議黨內民主化(鄧小平在一九八〇年代談過的),重新規定國家主席的連任限制,取消國家主席的變相終身制。將特朗普上任以來帶動的貿易議程,重新轉回以前的人權+貿易的議程。

在貿易會談方面,中國要即刻軟化立場,美國要什麼都答應,恢復中美貿易和保障就業是中國最緊要的。中國要決定的,不是agenda(議程),而是schedule(執行日程)Agenda可以全給美國做,schedule可以由中國拖。另外,中國幫手解決北韓核武問題。這個令特朗普可以連任,順便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以前中共想特朗普落台或者不能連任,這會令到特朗普氣急敗壞、四處發癲的,中共全做錯了。」

習近平主席說自己永遠是發展中國家,也主催全球南方議程。看來中共知道被孤立了,要在一帶一路和南方國家做集團首領,也準備用杜拜來取代香港一部分金融功能。中共將被逼成為前蘇聯,與自己的窮朋友做貿易,但蘇聯的領地是文化相連的東正教國家及帝國俄羅斯版圖,但中共的一帶一路全部要用錢買回交情。

可以說,九運就是特朗普主義執政香港要在一運才會翻身了。

大陸人知道特朗普上台了。他們的反應是美國今後不理中共死活,但中共如果主動死亡,美國就不得不救援。近來大陸的單車夜行的民變,有些苗頭是自我找死行為。赤馬紅羊劫,也許不是台海戰爭,而是威逼美國援助的中共內部動亂。


附錄:特朗普二十條承諾如下:

 一、封鎖邊境,阻止非法移民入境。

二、實施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非法移民)驅逐行動。

三、終結通脹,使美國變回生活成本讓人負擔得起的國家。

四、美國要成為歷來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生產國。

五、停止外包,美國要成為製造業超級大國。

六、工人大幅減稅,不徵小費稅。

七、捍衛憲法、權利法案與人民基本自由,包括言論、宗教自由與持有攜帶武器的權力。

八、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讓歐洲、中東恢復和平,全美打造強大的美國製「鐵穹」防禦系統

九、不讓政府成為對付人民的武器(阻止政府機構對公民濫權、保護公民權不受政府侵害)。

十、遏止非法移民犯罪氾濫,消滅外國販毒集團,粉碎幫派暴力。

十一、重建包括首都在內的各大城市,恢復安全、清潔、美麗。

十二、加強軍隊建置與現代化,讓美軍成為世界第一強。

十三、維持美元在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

十四、爭取並保證不削減社會保障與醫療保險,不修改退休年齡。

十五、取消(拜登任內制訂的)「電動車授權」,取消諸多強制要求,法規與監管措施化繁為簡

十六、對於兒童宣揚批判種族理論、激進性別意識與其他不當種族/性別或政治內容的學校,聯邦政府資助予以削減取消。

十七、禁止男性參加女子運動。

十八、對於支持哈瑪斯(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的激進份子予以驅逐,讓大學恢復安全與團結愛國

十九、確保選舉安全運作,包括當日投票登記(Same Day Voting)、選民身分識別、紙本選票、公民身分證明。

二十、使美國團結起來,國家成就達到歷史新高。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zhong-gang-jin-115851439

Monday, September 16, 2024

內耗家庭都會有這四種特徵(膽抄)



家庭內耗的四個特點︰

第一、控制欲極強

一切都要按照他的心意來,否則就是會指責嘮叨、擺臭臉,並且喜歡道德綁架其他家庭成員。

第二、情緒化嚴重

不會冷靜溝通,總是用喊叫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從不覺得自己有問題,認為一切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

第三、愛翻舊賬

遇到矛盾的,就把陳年舊事拿出來跟你說,口頭上就是「哎呀,當初你要是聽我的,怎麼可能會這樣」。

第四、雙面人

在外面是脾氣溫和的好人,但是在家裡面,專橫跋扈,對家人苛責,肆無忌憚的消耗家人對他的寬容。

如果遇到這樣的內耗王,我們需要有獨立的思想,生活上儘量保持距離感,別讓他吞噬你的能量。

Source: 莊雅惠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C_9tb7cSI6P/?igsh=MzByb3J6dDcybzlo

Thursday, August 08, 2024

中共拒絕IMF建議出資拯救樓市崩潰,原因何在?

 

圖一:IMF呼籲中國政府直接出資解決爛尾樓問題,但被中方以造成道德風險為由拒絕。(圖片來源:信報)

日本迷失二十年的教訓,是政府必須出手挽救瀕臨破產的房地產或金融機構,否則它們崩潰之後,將需要二、三十年來復甦。美國在二〇〇八年雷曼債券爆煲的金融危機,就是吸收了日本的教訓而由政府出手注資拯救銀行和保險公司,令美國不致陷入衰退和滯漲。這是野村證券的辜朝明 (Richard Ku)的看法,他建議過中共必須出手救助房地產危機,我去年寫過文章評論。現在IMF提了出來,但中共的專家反對,說會引起政府無限量承擔的道德風險。

說是道德風險,不如說是民主風險吧。辜朝明的救市建議,是在民主政府才是容易執行的——民主政府是有限度承擔責任極權政府一旦執行,就是無限量承擔責任了。故此,中共還是等待特朗普上台、等待美國外援好了。如果特朗普不能回朝,那就死路一條,中國大陸被(勾結民主黨的)美國財團吃定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八月二日發表中國年度評估,呼籲中國政府從速處理無力償債的內房企業商,並直接出資解決爛尾樓問題、補貼買樓人士,把無法峻工的項目轉為保障房等。報告估計,若中國要實行這個建議,所需金額相當於中國GDP的5.5%;由於數目很大,政府應該分四年時間攤分。有外媒計算,涉及金額約一萬億美元。

不過,彭博社中方反駁IMF的建議,並主張以市場化方式解決內房爛尾問題。IMF的中國執行董事張正鑫指中央政府不宜直接提供財政支持,否則會導致外界預期政府未來會出手救助,從而造成道德風險。

其實IMF早在五月完成對中國的評估,七月開始撰寫報告;而中國當局五月曾公布一系列救市大招,包括發行一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人民銀行以人民幣三千億資金助國企購買空置單位並轉為保障房、大幅降低首付比例等,所以這分報告的內容現在看來或有些過時。不過明顯可以看出五月時中央那一萬億國債、三千億資金統統都是杯水車薪,因為IMF提出的數目龐大,達到中國GDP的5.5%。

至於張正鑫的說法則提出了中國內房的困局 —— 中央政府不可能無了期地出手救市,因為內房問題是無底深潭,是個能吞噬一切的黑洞泡沫終究是要爆破然後歸於虛無,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zhong-gong-ju-yi-109691227

Wednesday, August 07, 2024

一件零件,足以結束俄烏戰爭

 

圖一:軸承(啤令)能確保火車安全運行,俄羅斯鐵路列車的啤令即將耗盡,一旦鐵路網癱瘓就無法動員。(圖片來源:網上)

自由貿易是和平的保障,互相交換產品優勢,引致彼此依賴對方的糧食、原料、機器和技術,就很難發生戰爭,因為彼此制裁和禁運,足以令對方招架不住。美國用貿易禁運在二次大戰對付過日本,戰後對付北韓、伊朗,現在是俄羅斯和局部對付中共。看來先招架不住的是俄羅斯,自從美國明令叫中共不能在軍事工業支援俄羅斯,否則會被金融制裁之後,俄羅斯就疲態畢露。相反,烏克蘭的軍需品源源不絕,最近還得到F-16戰鬥機,儼然是北約成員國的標準配備了。目前中共遭受美國的貿易關稅懲罰、高科技晶片禁運和局部的投資禁止,看來一旦俄國停火、北韓被可能上任的特朗普離間,中共投降談判之日近矣。

全球大選年,特朗普即將強勢回歸,就連普京都要讓路?

網上流傳整個俄羅斯鐵路網可能會在幾日之內徹底癱瘓,原因是列車的重要零件即將耗盡,一萬個車卡已經即時停用,仍然在用的二十萬個車卡則隨時停用,情況相當危急。俄羅斯鐵路公司副局長科布澤夫(Sergei Kobzev)己通知下屬並叮囑他們儘量加班,又威脅若工作期間出意外或故障,輕則被解僱,重則小命不保。

據知那個重要零件是盒式軸承(cartridge bearings),即是香港說的啤令,用來支撐車輪的軸心結構,確保車卡平穩、安全運行,是很重要的零件。俄羅斯國土全球最大,橫跨歐亞兩國,故此相當依賴鐵路交通;一旦鐵路網癱瘓就無法動員,影響非常嚴重。筆者認為鐵路公司副局長並不是真的要殺死員工,只是要強調事情的嚴重性,畢竟俄烏戰爭還在打嘛,必須確保俄軍的動員力 —— 沒有火車普京就沒法調兵遣將和運載武器,難道這場打了兩年多的仗,最終因俄羅斯被逼停戰而告終?


俄國近年火車意外頻生,香港白手套難發揮效用

事件被《新聞週刊》(Newsweek)報道出來,並引述分析指今次事件代表歐美制裁禁運有成效;事實上,以「俄羅斯」與「火車意外」為關鍵詞在網上搜尋,就會發現近年有很多宗相關的新聞,每次都有約一百人傷亡。不久之前,維也納經濟研究所所長菲爾德邁爾(Gabriel Felbermayr)俄羅斯借助中亞國家購買西方產品,對華貿易增40%,對土耳其增加23%,對印度的貿易額更增逾倍達140%,代表西方對俄制裁收效甚微。

圖二:俄羅斯國土橫跨歐亞兩國,故此相當依賴鐵路交通。(圖片來源:網上)

現在看來正好跟菲爾德邁爾說的相反,就連中共也不能插手幫忙 —— 其實是可以的,因為還有香港這個白手套嘛。不過香港有很多公司已被美國制裁,所以要做得比之前更迂迴,結果是要花更多時間和錢才能買到和運送到俄羅斯。中俄沒有錢就不要想這些事情啦!

打仗講求一鼓作氣,而且兵貴神速,如果今次消息屬實,似乎俄烏戰爭真的要結束,以迎接特朗普回朝。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yi-jian-ling-zu-109641111

Monday, July 15, 2024

拍攝政治新聞照片

歐洲部份沒有使用廣泛流傳照片的報紙,選了部分對影像處理比較特別的貼出來,這次案例真的特別,對傳媒使用照片的思考是一個大考驗。







Independent 高手,有以前南都美術排版風格 🤣



Source: Lam Yik Fei

https://www.facebook.com/lamyikfei/posts/pfbid02KBiCLCnkTVz1QHZnb9vjjNPP5nhF1up55GufniHa5SstJca84P2Ecgwf6sSstcaul

Sunday, July 14, 2024

拍攝政治新聞照片

 

拍攝政治新聞照片很需要警惕的是,政治人物站出來的位置,現場環境的佈置以及攝影師可以站立的位置,都是經過政治人物設計,為求在可能的環境下局限攝影記者拍出來的是政治人物希望見到的影像,又或最少機會不是政治人物不希望見到的。

有時留意歐美媒體對政治影像的處理可以明顯見到,拍攝記者會時,很多時會把背景板以外的環境和人也拍進去,記者在現場發問/拍攝,又或是在外圍的警衛和幕僚也可以把環境還原得更立體。也有使用長鏡頭,只聚焦在政治人物本身的表情上,把政治人物精心設計的背景去除,通通就是攝影記者要「破局」的小把戲。

第一眼看到Donald Trump受槍擊的照片,當然是美聯社Evan Vucci和其他在同一位置拍攝的照片,他們都很出色,我也相信他們的照片會放進歷史成為經典。

但同時我也開始有點警惕,站在台下仰視Donald Trump的角度背景的美國國旗在特勤局人員掩護離開下仍然堅持向群眾舉起手喊話的Donald Trump,絕對理解這和之前所說政治人物面對攝影記者的「設計」是不同的,這次是突發事件,很多地方是不能預料。但攝影記者們應該都會預視到,當這三個視覺元素同時出現,就很有可能產生「英雄化」被攝者的照片,攝影記者服務的媒體立場,和攝影記者對被攝者的認知和評價,我先不討論誰人可「英雄化」,誰又不能。

但我認為攝影記者有這警惕是需要的。

美國兩大報頭版先揭曉,都把三大元素的其中之一美國國旗裁走或是沒有使用包含國旗的照片,期待晚一點看到歐洲報紙如何處理?

    




補充資料︰

其他幾家沒有派出攝影師的美國報紙,全都使用美聯社Evan Vucci的照片,但都沒有使用最廣傳見到完整國旗的一張。





Source: Lam Yik Fei

https://www.facebook.com/lamyikfei/posts/pfbid02dKBjyVNroWWBRwGHvvfRUiKucZXVwdhvEdHrMcbAsuLiaijYmK49hBsqjxBCJpLWl

Saturday, July 13, 2024

殖民官三箴言

 

圖、1899年3月19日,滿清廣東補用道、大貪官王存善(左二)受兩廣總督譚鍾麟委派到香港,與殖民地總登記官兼撫華道駱克(左三)簽訂《香港英新租界合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香港藝術發展局任職期間,認識上司林志釗,聽聞他講述的殖民官三箴言,我奉之為為官處事的規條。林的洋名是Albert Lam,粵語諧音,成了他的渾號——牛白腩。他曾是民政署長、市政總署署長及香港駐倫敦辦事處專員,二千年前夕,在取消市政局的時候,他為特區政府撰寫過研究報告,並出席公眾論壇,一度惹來罵名。

他在二〇〇一年出任藝術發展局的行政總裁,是我的上司。不時講述他做官的技巧,例如如何打點末代總督彭定康出巡的街坊關係。他說第一圈的街坊都是民政署篩選過的,不會令總督尷尬。曾任市政總署署長的林志釗、陳達文都是我在藝術發展局的上司,我去了民政局之後,同事謝祥安是民政局長的新聞主任,謝以前也是彭定康總督的新聞主任,可謂經驗老到。

殖民官三箴言。第一,是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  Ain’t 是isn’t的俗話。這官箴容易理解,就是運行得好地地的東西,不用修理它,不要沒事找事做做官是看管事情而不是做事情,是奉旨懶惰,薪水就是買怕了你,請你不要亂說亂動。


不必派兵救援,本官自有分數

第二,是Don’t turn the stones of the garden。不要亂翻花園的石頭,好奇心不是這樣用的。石頭下面有蚯蚓和蟲,翻起了石頭就要處置他們。他們被石頭壓死,不關你的事,你翻起石頭而他們見光而死,就關你的事。實質而言,是指不要干擾低下層的生活,也不要打擾富豪的謀財之道,由得他們,得過且過。

第三條極為深奧,也是保命之用。是殖民官在山番地區有時會遇到叛亂、起義之類,往倫敦發電報或打電話,就要這樣講:The natives are revoting.  But things are under control. 土著在叛變,但情勢在控制之中。意思是說,土著叛變常有,不必派員來視察,也不必派救兵來,我自有分數。

派兵鎮壓、派專員視察之後,當然會挑出殖民官的毛病來的,即使不挑出毛病,也是治理失職。故此只需要匯報,不必增援。那麼真的火燒衙門怎辦呢?走人囉殖民統治是不義的,被土人趕走不是什麼怪異的事情殖民政府走了還是會回來的,因為土人不知如何治理殖民地的制度

套在香港的情況,二〇一四年的佔領中環,梁振英是輕描淡寫,自行處理。二〇一九年的泛民叛變,二〇二〇年的假瘟疫,林鄭月娥是大張旗鼓,北上求援。結果兩人都無法連任,但對香港的傷害,後者為大。二十三年之後,香港變成新深圳,由林鄭氏始。


補充︰

箴︰粵語針。箴本義為一種縫衣用的工具,即後世之針。 箴是竹製的針,後來使用金屬製針,故字又作針。箴可以用來刺肌體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引申出告誡、規勸義。 又引申為一種內容以規勸、告誡為主的文體。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zhi-min-guan-san-108059465

Sunday, July 07, 2024

充氣展覽,雙方不歡而散


圖一、原創藝術家Joann要求展覽停辦


日前我評論過中環的吹氣展覽,豈料事情急轉直下。

《Yahoo新聞》專訪了亞美尼亞的藝術家 Joann,她「不喜歡」展品的效果,認為展品「醜怪」、比例欠佳,打燈令效果更醜。她又向《Yahoo新聞》表示,不喜歡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這醜陋的展覽上,指這概念屬於她的,要求主辦方停辦展覽。

《中環夏誌》由私人機構 Culture Venue Management(CVM) 主辦及出資的非牟利活動,並非政府項目及受政府資助,但該機構之前有領取政府盛事基金的資助來做展覽。CVM知悉藝術家的意見之後,認為展品傳了給她,已得到她同意,故此如舊展出。

主辦者在得知市民厭惡金字塔變成綠色之後,已改為紫色,證明他們知道不妙,到了原創藝術家出言反對,卻不商議改善或取消,反而堅持展出。雖然合約已經買了概念的版權,但效果和評論不好,便需要改善,這是尊重藝術家意願,二來是尊重公共空間,不能明知被認為醜陋也一意孤行。

雖然是私人出資,在公共空間放置藝術是要顧及美感和評論的,這是香港很多商家不屑去理解的地方,以為是私人出資就可以我行我素。而主辦者的美學知識,更是不敢恭維,例如展品放什麼顏色都有人批評,而白色代表優雅純潔。

有美學常理的都知道,白色顯出優雅純潔,要看放在什麼場合和素材,放在婚紗或會議桌是可以的,但放在豎起的石碑狀的吹氣柱體,就似西洋墓碑。本來,原創藝術家有意見,合理的公關做法商議之後,請她來港看看,與民眾見面交談,之後就地改動展覽,這樣就不必自己挨罵,也許只是支出十萬元以內的經費就可以辦妥,可惜,香港的商界就喜歡用最醜陋的方式處理這藝術爭議。

圖二、主辦者堅持照舊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chong-qi-zhan-bu-107679736

Friday, July 05, 2024

特區政府鬥三煞?

圖一、中環吹氣塑膠的世界奇觀


之前有KAW死人漂浮公仔、東九龍中心白花陣、現在中環海濱又有死人金字塔和白色墓碑展示。圖中的綠色金字塔,白天是白色的,晚上打光上去變綠色,為什麼不打金光或黃光呢?這顯然令人想起衙門暫時掩蓋跳樓死亡的遺體的綠色膠布金字塔,說是藝術是難以服人的,因為一堆好似以前深圳世界之窗的世界奇觀景點大聚集,只是奇觀風格spectacular)而已,不會討論出什麼美學意義。

我私下認為,這是政府由某些人指點而行的假死術——好似有錢佬玩葬生基(俗稱種生基),代替香港死亡幾次,或在象徵世界(巫術世界)加速香港的死亡,但現實香港仍未死,只是局部復元之中。


圖二、大周朝女皇帝武則天的除罪金簡

這是死裏求生的巫術。唐代道教將之改造為除罪方術,例如女皇帝武則天曾經在河南嵩山投下除罪金簡,希望道教的地官可以赦免她的罪惡。在求偏財的賭場、舞廳、妓院等,有時也刻意揀選風水惡劣的三煞地來開業,或者在風水好的地方,刻意用門口方位等方式破格,就是「欲要發,鬥三煞」的方術。

防疫惡政三年,弄出空前衰退,政府自知罪孽深重,玩這些假死的方術是情有可原的。然而,假若政府真的在玩方術,就只能嘆息一句:不問蒼生問鬼神。


詳情

被市民評為一堆「墓碑」的,是「SummerFest@Central  中環夏誌」五件巨型充氣裝置之一,聞說叫「英國巨石陣」。此外還有充氣「意大利比薩斜塔」、充氣「法國凱旋門」,但要數最震撼人心的,一定是那個在晚上發綠光的「埃及金字塔」,分明把跳樓現場常見的綠色三角帳篷放大了100倍。


到底是哪位天才設計出這些觸目驚心的充氣裝置呢?「中環夏誌」主辦方稱,設計靈感是受國際知名AI藝術家@joooo.ann的作品所啟發。@joooo.ann原名叫Joann,是亞美尼亞一位設計師和插畫師,擅長透過AI技術創作別開生面的作品,其中一個著名系列就叫「充氣奇蹟(Inflatable Wonders)」 。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te-qu-zheng-fu-107499914

憧憬特朗普上台最美妙的中美場景——《香港被逼做金融中心的策略系統分析》系列的補遺

 


拍攝完三集《香港被逼做金融中心的策略系統分析》,發現有些未盡之言,用短文講一下吧。

中共最美好的下場,是特朗普上台之後,減息量化寬鬆(QE)美元,也與中共同時約定QE人民幣,但條件是中共要開放金融及服務市場,並逐步取消外資進入中國大陸的壁壘願意美方派駐監察員在大陸監管涉及開放的範疇美方為此答應減低中國貨物進入美國的關稅,雙方重開市場。

美國也答應俄烏戰爭停火之後,中國可以在烏克蘭承包重建工程,那麼中共嚴重產能過剩的建材和工程業可以在烏克蘭大展鴻圖,中亞鐵路也可以重新忙碌運輸起來。

如此,中共下跌的房地產、股票和上市的國企可以得到量化寬鬆之後的美元注資購買美國減息之後,資金也有出路,湧向中國大陸,令衰退中的中國得到拯救,但後果是企業很多落入或部分落入美資手上,那麼中國就好似韓國經歷金融風暴之後,韓國大企業被美資收購。如果中國大陸的企業很多有美資成分或過半數股份屬於美資,技術禁運就無必要,可以取消。中國大陸可以重新做台灣那種台積電或英達偉的代工。

政治上的代價,一如南韓,是民主化。之後華夏文化隨著民主化而爆發創意,發揚光大。

中美合作挽救全球性經濟衰退,有往績可循的。在美國爆發雷曼債券的時候,2008年,美國學了日本的教訓,政府出資擔保了大銀行和保險公司,並要求中共元首胡錦濤與美國一齊量化寬鬆4萬億人民幣,結果中美一齊經濟膨脹,挽救了美國的經濟衰退,也令香港空前繁榮。這是中美合作的良好往績,後遺症是中國的量化寬鬆控制差劣,大部分走人房地產圈地和建屋,引發現在習近平的窘境。


假如特朗普沿用拜登的策略

另一個場景是最壞的。就是特朗普沿用拜登的策略,繼續技術封鎖和去風險化中共,與東亞盟友推高台海戰爭風險,逼中共軍備競賽,美國用列強來對付中共的一強(many to one的策略)。解決俄烏戰爭之後,因為中共曾經援助俄國而不准中共參與重建,待中共單方面QE、發債而爆發金融風暴,用最低賤的價錢收購中共。我認為這大概就是拜登及其金主財團的對華策略。


不論前後,香港都會重中得利,以前者的策略得利最多,後者則是慘勝。最終,當然是中國大陸繁榮起來,香港只能保住金融中心,其餘經濟活動被大陸取代。


Source: 陳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chong-jing-te-pu-107533944

Monday, July 01, 2024

Words and Phrases that Make it Obvious You Used ChatGPT

A Financial Review article asked, “Is this one word the shortcut to detecting AI-written work?”

What was the word? Delve.

ChatGPT even joked about this on Twitter, saying “Don’t mind me just doing some delving today.”


This made me wonder what other words and phrases are overused by ChatGPT. Below is a list of words and phrases that ChatGPT overuses, based on my interactions with ChatGPT.

Does this mean you can’t use these words or phrases? Of course not!

Does this mean any text with the word “delve” was AI-generated? Nope! I know people who love to use these words in their writing. And that’s fine!

But it’s good to be aware of these words because they tend to be mechanical and vague. If you are using too many of them, your text may sound like it was AI-generated.


Transitional words overused by ChatGPT

  • Accordingly
  • Additionally
  • Arguably
  • Certainly
  • Consequently
  • Hence
  • However
  • Indeed
  • Moreover
  • Nevertheless
  • Nonetheless
  • Notwithstanding
  • Thus
  • Undoubtedly

Adjectives overused by ChatGPT

  • Adept
  • Commendable
  • Dynamic
  • Efficient
  • Ever-evolving
  • Exciting
  • Exemplary
  • Innovative
  • Invaluable
  • Robust
  • Seamless
  • Synergistic
  • Thought-provoking
  • Transformative
  • Utmost
  • Vibrant
  • Vital

Nouns overused by ChatGPT

  • Efficiency
  • Innovation
  • Institution
  • Integration
  • Implementation
  • Landscape
  • Optimization
  • Realm
  • Tapestry
  • Transformation

Verbs overused by ChatGPT

  • Aligns
  • Augment
  • Delve
  • Embark
  • Facilitate
  • Maximize
  • Underscores
  • Utilize

Phrases overused by ChatGPT

  • A testament to…
  • In conclusion…
  • In summary…
  • It’s important to note/consider…
  • It’s worth noting that…
  • On the contrary…
  • This is not an exhaustive list.

Examples of data analysis phrases overused by ChatGPT:

  • “Deliver actionable insights through in-depth data analysis”
  • “Drive insightful data-driven decisions”
  • “Leveraging data-driven insights”
  • “Leveraging complex datasets to extract meaningful insights”

Other signs that text may have been written by ChatGPT:

  • Overly complex sentence structures
  • An unusually formal tone in text that’s supposed to be conversational or casual — or, an overly casual tone for a text that’s supposed to be formal or business casual
  • Unnecessarily long and wordy
  • Vague statements


Example 1: Ask ChatGPT to write a recommendation letter.

I asked ChatGPT to write a recommendation letter for a coworker applying for an event planner job at Eventbrite.

+


What are some signs that this text was generated by ChatGPT?

It is vague and wordy, without concrete examples: There aren’t any specific ways that my coworker helped with events.

There are too many adverbs, making it sound inauthentic and not human: “enthusiastically,” “closely,” “consistently,” “flawlessly,” “efficiently”

Some words and phrases aren’t used often in human-written text, such as: “professionalism,” “furthermore,” “meticulous attention to detail”


Example 2: Ask ChatGPT to write a data analyst cover letter.

I asked ChatGPT to write a data analyst cover letter. I provided some made-up details, saying I’m applying for a data analyst role at Eventbrite and have 2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s a Google data analyst.




What are some signs that this text was generated by ChatGPT?

Vague, meaningless phrases: “I am confident in my ability to contribute effectively to your team and drive insightful data-driven decisions”, “leveraging complex datasets to extract meaningful insights”, “delivering actionable insights through in-depth data analysis,” “demonstrating strong problem-solving skills”, “leveraging data to drive business outcomes”

No specific examples of data projects, just vague references to “dynamic visualizations and dashboards.”

Overuse of adverbs that don’t add any meaning to the text: “effectively,” “efficiently,” “successfully,” “cross-functionally”

Ends with “Warm regards”


Example 3: Ask ChatGPT to write a LinkedIn outreach note.

I asked ChatGPT to help me write a LinkedIn note to a University of Virginia employee, expressing interest in a data analyst position.



What are some signs that this text was generated by ChatGPT?

The subject line is weirdly formal: “Inquiry about Data Analyst Position at UVA”

Words that aren’t frequently used in human-written text: “keen,” “dynamic,” “inquiry”, “deriving”

Vague, meaningless phrases: “exciting work being done at your institution,” “passion for deriving insights from data”, “dynamic team like yours”

No specifics about the current job or projects, and only a vague reference to a “background in data analysis.”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is a big place, but this text doesn’t specify a particular unit on campus.


Example 4: Ask ChatGPT to write an email about data analysis findings.

I asked ChatGPT to draft an email to stakeholders about the results of a data project.




What are some signs that this text is generated by ChatGPT?

Meaningless adverbs that are over-used by ChatGPT: “additionally,” “consistently,” “effectively”, “strategically”

Uses the word “delve”

Unnatural greeting and sign-off: the email starts with “Dear Stakeholders” and ends with “Best regards.” If written by a human, the names of the people would be listed at the beginning.

Long, vague sentences such a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oncise and focused messaging,” “present valuable opportunities for optimizing…”, “I look forward to collaborating with you to leverage these learnings effectively in our future marketing endeavors”, “delve deeper into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analysis”


Example 5: Ask ChatGPT to write your resume summary.

I asked ChatGPT to write a resume summary for me, including a few details about my current job and technical expertise.



What are some signs that this text was generated by ChatGPT?

Vague, meaningless words and phrases: “results-driven,” “solid foundation,” “actionable insights,” “innovative solutions,” “strong collaborator,” “drive efficiency,” “complex challenges,” “track record”

No specific examples of certifications or data projects.

Strange phrasing: “University of Virginia ecosystem,” “leveraging 4 years experience”


Final Thoughts

Why does ChatGPT text sound bad? It’s as though you asked a million people to respond to your prompt, and ChatGPT gives you the “average” of all their responses. Its output will be generic and vague. ChatGPT won’t give you the best word for each scenario, it will just give you the most commonly used one.

There’s no foolproof way to detect AI-written text, even if you use tools available today (like GPTZero.) AI software could always create text with the specific intent of evading these kinds of detectors. Also, AI tools are always improving, so there is an arms race between ChatGPT text detectors and detector-evaders.

As ChatGPT evolves, it can’t hurt to avoid the words and phrases listed in this article. To make your text sound more human, use specific, meaningful words, and specific examples. For example, you can ask ChatGPT to generate draft text, then interact with ChatGPT to edit the text and make it sound more authentic.


Source: MargaretEfron

https://medium.com/learning-data/words-and-phrases-that-make-it-obvious-you-used-chatgpt-2ba374033ac6